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正在制定的面向2020年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全面提升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首都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新阶段,那么,怎样的学校才算是一所好学校,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怎样保障学校教育质量得到科学持续的提升?
2010年6月,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主办了“北京2010年教育督导评价国际论坛”,希望通过增进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教育督导评价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和改进我国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来自英国、法国、荷兰、美国、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7个国家,以及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20余个省市的教育督导官员、知名专家和校长,聚焦“质量、创新、发展”主题,探讨学校教育质量的内涵和标准,研究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的指标和技术,分享本国或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的实践和经验。
提升质量成核心任务
本届论坛以“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创新”作为主题,基于迫切的现实性需求。
“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当前北京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首都教育督导评价面临的新挑战。”据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介绍,北京目前正在制定面向2020年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全面提升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这种定位基于“内外交迫”的现实需求:“当前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努力向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教育和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无疑对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源于教育内部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北京的教育发展基本实现了数量上的普及任务,2009年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教育的毛入学率都达到了98%以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达到59%。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身体健康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由此,线联平指出:“北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北京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它所面临的挑战也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凸显。“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加快推进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国政府将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力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何秀超认为,本次论坛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育督导等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既是中国的努力方向,也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
的确,提升教育质量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为培养青少年具有21世纪所需的技能,澳洲各级政府均已承诺为幼儿园至12年级学生制定和实施首个全国性教学大纲,以确保各所学校的质量和统一性;新加坡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造行动,已确立卓越学校模式(SEM)的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学校管理者在行动中被赋予更多的自主管理权……
但是,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的督导评价体系仍存在许多不健全之处。“比如国家没有统一的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方案,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内涵界定不清晰,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标准或指标体系尚未构建,科学有效的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工作机制、工作方式等也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线连平主任特别指出,社会和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以单纯的升学率来评价一所学校的质量的观念和方法还比较普遍。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通过机制、技术手段和队伍的创新,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正确引导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督导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本届论坛也是希望通过交流,分享、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质量评价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和改进学校督导评价工作。
如何界定一所好学校
评价并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应确立质量优劣的标准。那么,怎样的学校才称得上是一所好学校呢?在“北京2010年教育督导评价国际论坛”上,中外教育专家和校长们各抒己见,探讨学校质量的标准。
“学生是否通过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应当成为衡量和评价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内容。”线联平认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既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也是开展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的主要目的。
针对北京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线联平主任提出评价学生发展应关注五个关键领域:健康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公民素养和国际视野。“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有着良好的理解、适应和行动能力,成为尊重生命、重视健康和热爱体育活动的人。”学生的身心健康摆在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第一位。
如何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公民素养和国际视野呢?线联平主任为学校指明了落脚点: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把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放在与数学、语文、外语等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把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各方面中;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道德观念、民主意识和能力,具有履行现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多元文化交流的能力,学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美国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郡对学校质量的界定与线联平主任的思路异曲同工。据当地公立学校教学服务部主管弗朗西斯·艾维介绍,他们评价公立学校的质量立足三项学生学业成就目标——学业水平、生活技能和对社区的责任。学业水平包括英语运用技巧、数学、科学、社会研究、核心语言、美术、实用艺术、国家与文化以及技术;生活技能包括诚实、团队协作、灵活应变能力、冲突解决能力、终身学习、个人理想、实用技能和健康保养;对社区的责任包括公民身份、社区服务、管理认同以及环保意识。
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与传统意义上公众认可的名校有很大不同。“我们身边有好多优质学校,但他们大部分没有成为卓越学校。”李希贵开门见山地提出“优质学校”不等于“卓越学校”。根据他的理解,“优质学校”是那些因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先进的办学条件和优质的办学水平获得上级认可和社会赞誉的学校;而“卓越学校”是那些令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教师能够感受到工作的愉悦的学校。
前者更强调外在评价,还算有矩可循;后者更注重师生感受,偏向主观判断,所以要构建一所“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学校显然并非易事。李希贵校长聚焦影响学校的六个要素——学生、文化、制度、教师、课程和校长,试图通过行动研究破解理想学校密码,构建一个学校自我诊断的模型。
他就“一所好学校应具备的要素”、“高中影响你成长的关键事件”等问题对毕业生开展调查,并根据诊断结果改进管理。十一学校每月评选表彰100名学生,支持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校长每天中午约学生共进午餐……通过制造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事件,为更多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机会。他还就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优秀教师的成长要素、教师的工作动力等展开调查,在观点差异中找寻改进灵感。“许多学校对老师的成长过多地寄希望于培训,自我诊断的结果却表明:优秀老师的成长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关键人物,或经历了一个关键事件,或读了一本关键书籍。”由此,十一学校为教师聘请学术导师、启动教师教育家成长工程等,尤其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数。
英国也强调优秀的学校必须能服务学生发展,尤其注重学校的“额外服务”和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求的程度。一所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要达到“优秀”需满足多个标准:教学过程要保证学生不断得到激励,使学生投入课堂之中;教师普遍拥有足以激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知识,并使学生取得进步;课堂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料翔实,包括使用新的教学技术;重视家长支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学生知晓自己学习状况的好坏,并能得到如何取得好成绩的指导……
在荷兰,学校的质量则被定义为输入、加工以及输出间的有效转换。其中,初等教育质量的评估框架包括9个关键点:教育成果或学校的产出;学校所提供的课程;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学校的氛围以及安全性;教师的讲解水平;教师调节学生间差异的能力;学校对于学生成长的关注;对于学生附加需求的满足;学校的质量保障。荷兰教育督察局根据这些关键点来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
持续督导促学校改进
教育发展进入质量提升阶段,学校教育从理念到实践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保障支柱之一,教育督导如何应对挑战?
以对学校教育的督导检查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1997年正式颁布实施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督导评价进入到了系统化、制度化的发展阶段。结合北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要求,针对不同阶段学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先后两次修订和完善对督导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
2002年版的评价方案更强调学校在提升质量方面的主体作用,将对学校的规范性的督导评价与发展性的督导评价相结合,重视学校自我评价,促进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自主地个性化发展。同时,北京更加重视对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结果的应用,建立学校教育质量的督导评价结果报告制度、通报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督促学校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育质量。
2008年再次修订后,北京的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工作呈现出新的趋势:坚持督政与督学结合,督促各级政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同时督促学校树立新的质量观、发展观;督导评估领域从普通中小学拓展到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初步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督评体系;完善学校自我评估制度,研究开发学校自评的软件,便于学校自我诊断、自我评价;重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去年深入10500户家庭,调查和征询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生发展水平等的建议……北京正在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学校自评、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现代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机制。
荷兰对学校教育质量采用风险检测法。基于董事会的年度责任报告、学生成绩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潜在不足三个要素,对未出现质量风险的学校进行基本监督,对检测出质量风险的学校采取具体的、有限期的监督以促其改进质量,由此实现了对学校的定制性的监督。
教育质量极差的学校会被公布在一个叫做“极弱校名单”的清单上,且极弱校必须告知学生家长学校的质量状况。荷兰教育督察局对弱校进行主动干预,督导人员会与校董会达成协议或者给予校董会一个如何改进的指令,校董会需改进不合法的缺点,否则将接受相应的惩罚,通常是经济制裁。对于“屡教不改”的学校,教育部长有权关闭学校。
英国对督评结果的运用也体现了风险监测的思想,督导工作的频率根据前期督导工作的评价结果所定——一般来说,根据督评结果将学校分为差、满意、良好和优秀四个等级,除非出现明显问题,处于良好和优秀等级的学校每五年接受一次评估,差的学校可能每年评估。在新加坡,教育部每六年组织一次基于学校自我评估报告的外部复核,并对质量优异的学校进行奖励,颁发“卓越学校优质奖”。
“要不断改进学校教育,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学校督导工作。加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研究和督导评价,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改善宏观教育管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升教育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线联平主任表示,创新是应对变化的最好方式,北京将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提升督导评价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水平,为全面提升北京的教育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督导评价支持。■
□编辑 王雪莉
2010年6月,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主办了“北京2010年教育督导评价国际论坛”,希望通过增进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教育督导评价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和改进我国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来自英国、法国、荷兰、美国、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7个国家,以及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20余个省市的教育督导官员、知名专家和校长,聚焦“质量、创新、发展”主题,探讨学校教育质量的内涵和标准,研究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的指标和技术,分享本国或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的实践和经验。
提升质量成核心任务
本届论坛以“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创新”作为主题,基于迫切的现实性需求。
“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当前北京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首都教育督导评价面临的新挑战。”据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介绍,北京目前正在制定面向2020年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全面提升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这种定位基于“内外交迫”的现实需求:“当前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努力向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教育和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无疑对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源于教育内部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北京的教育发展基本实现了数量上的普及任务,2009年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教育的毛入学率都达到了98%以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达到59%。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身体健康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由此,线联平指出:“北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北京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它所面临的挑战也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凸显。“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加快推进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国政府将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力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何秀超认为,本次论坛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育督导等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既是中国的努力方向,也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
的确,提升教育质量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为培养青少年具有21世纪所需的技能,澳洲各级政府均已承诺为幼儿园至12年级学生制定和实施首个全国性教学大纲,以确保各所学校的质量和统一性;新加坡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造行动,已确立卓越学校模式(SEM)的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学校管理者在行动中被赋予更多的自主管理权……
但是,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的督导评价体系仍存在许多不健全之处。“比如国家没有统一的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方案,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内涵界定不清晰,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标准或指标体系尚未构建,科学有效的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工作机制、工作方式等也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线连平主任特别指出,社会和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以单纯的升学率来评价一所学校的质量的观念和方法还比较普遍。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通过机制、技术手段和队伍的创新,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正确引导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督导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本届论坛也是希望通过交流,分享、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质量评价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和改进学校督导评价工作。
如何界定一所好学校
评价并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应确立质量优劣的标准。那么,怎样的学校才称得上是一所好学校呢?在“北京2010年教育督导评价国际论坛”上,中外教育专家和校长们各抒己见,探讨学校质量的标准。
“学生是否通过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应当成为衡量和评价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内容。”线联平认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既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也是开展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的主要目的。
针对北京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线联平主任提出评价学生发展应关注五个关键领域:健康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公民素养和国际视野。“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有着良好的理解、适应和行动能力,成为尊重生命、重视健康和热爱体育活动的人。”学生的身心健康摆在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第一位。
如何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公民素养和国际视野呢?线联平主任为学校指明了落脚点: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把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放在与数学、语文、外语等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把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各方面中;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道德观念、民主意识和能力,具有履行现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多元文化交流的能力,学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美国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郡对学校质量的界定与线联平主任的思路异曲同工。据当地公立学校教学服务部主管弗朗西斯·艾维介绍,他们评价公立学校的质量立足三项学生学业成就目标——学业水平、生活技能和对社区的责任。学业水平包括英语运用技巧、数学、科学、社会研究、核心语言、美术、实用艺术、国家与文化以及技术;生活技能包括诚实、团队协作、灵活应变能力、冲突解决能力、终身学习、个人理想、实用技能和健康保养;对社区的责任包括公民身份、社区服务、管理认同以及环保意识。
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与传统意义上公众认可的名校有很大不同。“我们身边有好多优质学校,但他们大部分没有成为卓越学校。”李希贵开门见山地提出“优质学校”不等于“卓越学校”。根据他的理解,“优质学校”是那些因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先进的办学条件和优质的办学水平获得上级认可和社会赞誉的学校;而“卓越学校”是那些令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教师能够感受到工作的愉悦的学校。
前者更强调外在评价,还算有矩可循;后者更注重师生感受,偏向主观判断,所以要构建一所“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学校显然并非易事。李希贵校长聚焦影响学校的六个要素——学生、文化、制度、教师、课程和校长,试图通过行动研究破解理想学校密码,构建一个学校自我诊断的模型。
他就“一所好学校应具备的要素”、“高中影响你成长的关键事件”等问题对毕业生开展调查,并根据诊断结果改进管理。十一学校每月评选表彰100名学生,支持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校长每天中午约学生共进午餐……通过制造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事件,为更多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机会。他还就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优秀教师的成长要素、教师的工作动力等展开调查,在观点差异中找寻改进灵感。“许多学校对老师的成长过多地寄希望于培训,自我诊断的结果却表明:优秀老师的成长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关键人物,或经历了一个关键事件,或读了一本关键书籍。”由此,十一学校为教师聘请学术导师、启动教师教育家成长工程等,尤其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数。
英国也强调优秀的学校必须能服务学生发展,尤其注重学校的“额外服务”和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求的程度。一所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要达到“优秀”需满足多个标准:教学过程要保证学生不断得到激励,使学生投入课堂之中;教师普遍拥有足以激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知识,并使学生取得进步;课堂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料翔实,包括使用新的教学技术;重视家长支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学生知晓自己学习状况的好坏,并能得到如何取得好成绩的指导……
在荷兰,学校的质量则被定义为输入、加工以及输出间的有效转换。其中,初等教育质量的评估框架包括9个关键点:教育成果或学校的产出;学校所提供的课程;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学校的氛围以及安全性;教师的讲解水平;教师调节学生间差异的能力;学校对于学生成长的关注;对于学生附加需求的满足;学校的质量保障。荷兰教育督察局根据这些关键点来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
持续督导促学校改进
教育发展进入质量提升阶段,学校教育从理念到实践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保障支柱之一,教育督导如何应对挑战?
以对学校教育的督导检查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1997年正式颁布实施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督导评价进入到了系统化、制度化的发展阶段。结合北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要求,针对不同阶段学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先后两次修订和完善对督导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方案。
2002年版的评价方案更强调学校在提升质量方面的主体作用,将对学校的规范性的督导评价与发展性的督导评价相结合,重视学校自我评价,促进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自主地个性化发展。同时,北京更加重视对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结果的应用,建立学校教育质量的督导评价结果报告制度、通报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督促学校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育质量。
2008年再次修订后,北京的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工作呈现出新的趋势:坚持督政与督学结合,督促各级政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同时督促学校树立新的质量观、发展观;督导评估领域从普通中小学拓展到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初步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督评体系;完善学校自我评估制度,研究开发学校自评的软件,便于学校自我诊断、自我评价;重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去年深入10500户家庭,调查和征询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生发展水平等的建议……北京正在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学校自评、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现代学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机制。
荷兰对学校教育质量采用风险检测法。基于董事会的年度责任报告、学生成绩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潜在不足三个要素,对未出现质量风险的学校进行基本监督,对检测出质量风险的学校采取具体的、有限期的监督以促其改进质量,由此实现了对学校的定制性的监督。
教育质量极差的学校会被公布在一个叫做“极弱校名单”的清单上,且极弱校必须告知学生家长学校的质量状况。荷兰教育督察局对弱校进行主动干预,督导人员会与校董会达成协议或者给予校董会一个如何改进的指令,校董会需改进不合法的缺点,否则将接受相应的惩罚,通常是经济制裁。对于“屡教不改”的学校,教育部长有权关闭学校。
英国对督评结果的运用也体现了风险监测的思想,督导工作的频率根据前期督导工作的评价结果所定——一般来说,根据督评结果将学校分为差、满意、良好和优秀四个等级,除非出现明显问题,处于良好和优秀等级的学校每五年接受一次评估,差的学校可能每年评估。在新加坡,教育部每六年组织一次基于学校自我评估报告的外部复核,并对质量优异的学校进行奖励,颁发“卓越学校优质奖”。
“要不断改进学校教育,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学校督导工作。加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研究和督导评价,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改善宏观教育管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升教育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线联平主任表示,创新是应对变化的最好方式,北京将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提升督导评价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水平,为全面提升北京的教育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督导评价支持。■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