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民办高校教学现状,以及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下针对通信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从优化授课内容、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热情,强化专业技能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提出关于民办高校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民办高校中通信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通信课程;民办高校;教学改革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专业也成为民办高校中的热门专业。通信专业具有应用范围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特点,涉及到当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由于技能性很强,学习该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不错。面对教学改革的深化,通信课程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一、民办高校及其通信课程教学现状
民办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条件。但由于民办高校多属于三本院校,理论基础没有一本二本的学生扎实,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民办高校的发展教育目标。民办高校更愿意与企业合作,而且他们态度显得更加平和。民办高校的学生对自己相对欠缺的理论知识充满遗憾,在企业安排工作的时候更容易接纳与努力,他们显得谦虚和务实。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与民办高校合作,吸纳一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但另一方面,由于办学资金相对不足,办学设施相对欠缺,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信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它要求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其包含着高数、信息论与编码原理、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电视技术、广播发送技术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系统性强,内容难度大,学生在不了解专业内容时,选择进入这一专业,有不少学生会在学习中放弃。加上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不注意方式方法,课堂气氛死板沉闷,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往往是从一个校门踏进另一个校门,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欠缺,在实验课上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各方面加以改革,促进通新课程的新发展。
二、民办高校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1.改革教材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结构。民办院校在定好通信专业的教材后,一般不做更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早年出版的教材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以通信原理为例,一般正在使用的经典教材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樊昌信教授的《通信原理》(第6版)、张辉教授的《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王福昌教授的《通信原理》和清华大学曹志刚教授的《现代通信原理》。其中用的最多的、好评率最高的是樊昌信教授的这本教材。但是这本教材原理性较强,对于以实践为主的民办高校学生来说,更适合多学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在理论方面可以略微简单一些,所以,像南利平教授的《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2版)就可以作为民办高校通信原理课的教材。学生在接受和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并且不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重点突出实践性课程,对于理论上比较重复的课程就可以进行删减和优化,教务处应与相关的专业教师一起做好内容规划,删减重复、过时内容的同时,还应该添加新的时代性的内容,比如当前的4G技术原理和控制,让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接轨当前社会通信技术的发展。
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着重革新教学方法,加入新的教学形式,比如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利用更为多样化的道具、例子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比如,已经非常普及的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更为直观地展示通信原理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利用动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图形和公式计算了解地更加清楚、印象更深刻。
3.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创建职场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合的“教学工厂”。民办高校的办学宗旨离不开学生的就业率,为了提高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在学校教学中,应重视加强学校和相关通信企事业的合作,比如广播电视台、交通部门、移动联通公司、网通公司等的合作,引进优秀的通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来为学生进行实践类课程的讲授,在学校内部建设通信专业的实验室,将职场环境和教学环境相融合,同时还可以与多家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实习平台。
4.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引路人,教师的工程实践操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应该多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企合作时多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以多于企业进行交流,到企业中进行互换学习,增加理论型教师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通信专业的教学水平。
三、结语
当前,民办院校的专业发展更加注重贴合实际,通信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当前的课程体系需要新的变革,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是实践教学能力差的现状,尽量通过更多样地方式来提高通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周宁,傅志中等.高质量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
[2]肖红梅.试论建立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的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
[3]陈威兵,刘光灿,张刚林.“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关键词:通信课程;民办高校;教学改革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专业也成为民办高校中的热门专业。通信专业具有应用范围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特点,涉及到当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由于技能性很强,学习该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不错。面对教学改革的深化,通信课程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一、民办高校及其通信课程教学现状
民办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条件。但由于民办高校多属于三本院校,理论基础没有一本二本的学生扎实,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民办高校的发展教育目标。民办高校更愿意与企业合作,而且他们态度显得更加平和。民办高校的学生对自己相对欠缺的理论知识充满遗憾,在企业安排工作的时候更容易接纳与努力,他们显得谦虚和务实。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与民办高校合作,吸纳一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但另一方面,由于办学资金相对不足,办学设施相对欠缺,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信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它要求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其包含着高数、信息论与编码原理、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电视技术、广播发送技术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系统性强,内容难度大,学生在不了解专业内容时,选择进入这一专业,有不少学生会在学习中放弃。加上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不注意方式方法,课堂气氛死板沉闷,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往往是从一个校门踏进另一个校门,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欠缺,在实验课上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各方面加以改革,促进通新课程的新发展。
二、民办高校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1.改革教材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结构。民办院校在定好通信专业的教材后,一般不做更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早年出版的教材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以通信原理为例,一般正在使用的经典教材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樊昌信教授的《通信原理》(第6版)、张辉教授的《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王福昌教授的《通信原理》和清华大学曹志刚教授的《现代通信原理》。其中用的最多的、好评率最高的是樊昌信教授的这本教材。但是这本教材原理性较强,对于以实践为主的民办高校学生来说,更适合多学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在理论方面可以略微简单一些,所以,像南利平教授的《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2版)就可以作为民办高校通信原理课的教材。学生在接受和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并且不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重点突出实践性课程,对于理论上比较重复的课程就可以进行删减和优化,教务处应与相关的专业教师一起做好内容规划,删减重复、过时内容的同时,还应该添加新的时代性的内容,比如当前的4G技术原理和控制,让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接轨当前社会通信技术的发展。
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着重革新教学方法,加入新的教学形式,比如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利用更为多样化的道具、例子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比如,已经非常普及的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更为直观地展示通信原理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利用动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图形和公式计算了解地更加清楚、印象更深刻。
3.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创建职场环境与教学环境相融合的“教学工厂”。民办高校的办学宗旨离不开学生的就业率,为了提高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在学校教学中,应重视加强学校和相关通信企事业的合作,比如广播电视台、交通部门、移动联通公司、网通公司等的合作,引进优秀的通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来为学生进行实践类课程的讲授,在学校内部建设通信专业的实验室,将职场环境和教学环境相融合,同时还可以与多家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实习平台。
4.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引路人,教师的工程实践操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应该多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企合作时多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以多于企业进行交流,到企业中进行互换学习,增加理论型教师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通信专业的教学水平。
三、结语
当前,民办院校的专业发展更加注重贴合实际,通信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当前的课程体系需要新的变革,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是实践教学能力差的现状,尽量通过更多样地方式来提高通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周宁,傅志中等.高质量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
[2]肖红梅.试论建立激发大学生创新潜能的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
[3]陈威兵,刘光灿,张刚林.“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