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27-01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21例中,除2例在恢复期间失访,其余的均一次性治愈,未见复发。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创伤轻,视野清晰,有利于患者鼻腔功能恢复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鼻窦;鼻内镜;真菌
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nalrhino-sinusitis,FR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鼻-鼻窦炎症,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使其早期诊断率大大提高。我科自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8例,女13例,年龄在24-53岁,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3例,右侧8例,病程4月-15年。
1.2临床特点:分别或合并以下症状:鼻塞、流脓涕17例,回抽性痰血或涕中带血6例;面颊麻木、肿痛5例;痰中或涕中有干酪样或泥沙样物4例;检查均见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其中伴有鼻道复合体病变及变异16例,鼻中隔偏曲3例,鼻息肉7例,面颊肿胀2例。全部病例均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示窦腔内高密度软组织影,在部分软组织块影内有密度不均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少数骨质破坏,病变局限于上颌窦及鼻道复合体16例,并发筛窦炎5例,均为单侧发病,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化验证实为真菌感染。
2治疗方法
21例均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1%地卡因+1%0肾上腺素3ml棉片鼻腔黏膜表明麻醉三次,每次间隔3~5min,1%利多卡因+1%0肾上腺素少许行鼻道复合体周围浸润麻醉及蝶腭神经阻滞麻醉。处理鼻道复合体变异,切除钩突,开放上颌窦,去除窦内病变黏膜及黄色或褐色干酪样物,见窦内黏膜不同程度水肿,4例伴上颌窦口破坏扩大,开放受侵犯之筛窦,术毕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48小时后去除填塞物,每日换药,出院后每周复诊清理鼻腔一次,并应用制霉菌素悬浊液(10万u溶于生理盐水)冲洗术腔直至术腔上皮化。
3结果
其中19例随访1~3年,鼻道复合体黏膜上皮化完成,窦口引流通畅,未见灰黄色或黄褐色干酪样物及脓性分泌物,2例失访。
4讨论
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出现局部诱因时,真菌的生长繁殖有了良好的条件,此时方出现治病能力[1],通常认为有以下诱因:(1)鼻腔和鼻窦的慢性炎症刺激;(2)外伤性伤害;(3)窦腔内病理性分泌物潴留;(4)鼻内通气引流受阻;(5)上颌窦内壁及自然开口处黏膜皱折和屈曲的隐窝[2],本病表现类似一般炎症或肿瘤,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涕血,鼻内有霉臭味,涕中混有干酪样物,本组21例患者均经鼻窦冠状位CT检查,并且有较典型的CT表现,窦腔内均可见高密度软组织影,在部分软组织块影内有密度不均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少数骨质破坏,,由此认同俞肖CT不仅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重要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并且能够发现鼻腔的其他病变及变异,成为下一步手术治疗的重要资料[3]之结论,此外,对于影像学检查上与肿瘤难以鉴别,我们建议行病理检查,本组21例的治疗表明,对于非侵袭性病变局限的鼻窦霉菌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轻,痛苦小,有利与患者鼻腔功能恢复的特点,本组病例也说明,各型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均以手术为首选[4],自从鼻内镜引进以来,使真菌性鼻窦炎的早请诊断率大大提高,并应用功能性鼻窦镜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引流,是真菌性鼻窦样的首选治疗方法。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27-01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21例中,除2例在恢复期间失访,其余的均一次性治愈,未见复发。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创伤轻,视野清晰,有利于患者鼻腔功能恢复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鼻窦;鼻内镜;真菌
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nalrhino-sinusitis,FR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鼻-鼻窦炎症,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使其早期诊断率大大提高。我科自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8例,女13例,年龄在24-53岁,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3例,右侧8例,病程4月-15年。
1.2临床特点:分别或合并以下症状:鼻塞、流脓涕17例,回抽性痰血或涕中带血6例;面颊麻木、肿痛5例;痰中或涕中有干酪样或泥沙样物4例;检查均见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其中伴有鼻道复合体病变及变异16例,鼻中隔偏曲3例,鼻息肉7例,面颊肿胀2例。全部病例均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示窦腔内高密度软组织影,在部分软组织块影内有密度不均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少数骨质破坏,病变局限于上颌窦及鼻道复合体16例,并发筛窦炎5例,均为单侧发病,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化验证实为真菌感染。
2治疗方法
21例均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1%地卡因+1%0肾上腺素3ml棉片鼻腔黏膜表明麻醉三次,每次间隔3~5min,1%利多卡因+1%0肾上腺素少许行鼻道复合体周围浸润麻醉及蝶腭神经阻滞麻醉。处理鼻道复合体变异,切除钩突,开放上颌窦,去除窦内病变黏膜及黄色或褐色干酪样物,见窦内黏膜不同程度水肿,4例伴上颌窦口破坏扩大,开放受侵犯之筛窦,术毕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48小时后去除填塞物,每日换药,出院后每周复诊清理鼻腔一次,并应用制霉菌素悬浊液(10万u溶于生理盐水)冲洗术腔直至术腔上皮化。
3结果
其中19例随访1~3年,鼻道复合体黏膜上皮化完成,窦口引流通畅,未见灰黄色或黄褐色干酪样物及脓性分泌物,2例失访。
4讨论
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出现局部诱因时,真菌的生长繁殖有了良好的条件,此时方出现治病能力[1],通常认为有以下诱因:(1)鼻腔和鼻窦的慢性炎症刺激;(2)外伤性伤害;(3)窦腔内病理性分泌物潴留;(4)鼻内通气引流受阻;(5)上颌窦内壁及自然开口处黏膜皱折和屈曲的隐窝[2],本病表现类似一般炎症或肿瘤,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涕血,鼻内有霉臭味,涕中混有干酪样物,本组21例患者均经鼻窦冠状位CT检查,并且有较典型的CT表现,窦腔内均可见高密度软组织影,在部分软组织块影内有密度不均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少数骨质破坏,,由此认同俞肖CT不仅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重要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并且能够发现鼻腔的其他病变及变异,成为下一步手术治疗的重要资料[3]之结论,此外,对于影像学检查上与肿瘤难以鉴别,我们建议行病理检查,本组21例的治疗表明,对于非侵袭性病变局限的鼻窦霉菌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轻,痛苦小,有利与患者鼻腔功能恢复的特点,本组病例也说明,各型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均以手术为首选[4],自从鼻内镜引进以来,使真菌性鼻窦炎的早请诊断率大大提高,并应用功能性鼻窦镜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引流,是真菌性鼻窦样的首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