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语文教学没有了涌动的情感,就是一潭死水。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饱含深厚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要善于创设情境,渲染情感,并合理引导,使学生从语中悟情,从而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教材;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10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100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落实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其中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字为媒介,使学生在“情”的熏陶、冲击和融合中获得个性的解放,充分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作为语文教师,要更具备人格魅力和巨大的精神感染力,要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使语文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使师生的心灵得到更深一步的净化。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引导学生入其境、悟其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用心灵去唤醒心灵,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首先要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燃烧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激情充溢的课堂中与作品产生共鸣。一个没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其语言与课堂氛围如同一杯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不可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学生听来也必然也是没有兴致,味同嚼蜡。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其深刻内涵的,这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和体验,再在此基础上巧妙设计,润物无声中传递给学生,形成对学生的感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以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用凝重深沉的语气范读全文,这一过程中,学生屏息聆听,表情严肃,心情沉重,显然已经受到感染。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选材多为传世佳作,集自然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社会之美于一体,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知识。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挖掘其中的情感素材,如审美情感(愉快、憎恨、神往)、道德情感(责任感、正义感、同情感)和理智情感(兴趣感、求知欲、好奇感),使情知交融,情通理达。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有效地调动自己的情绪,恰当给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用适当的语言,甚至肢体动作去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深切领悟文章感情。这样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从语中悟情
情感是需要用语言去传递的,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语言更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引领作用。在进行内容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带着感情去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课堂教学主导的角色,指导学生注意断句、停顿,注意抓住关键字、词。这样就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情感认知,领略文章的主旨及其表达的情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同时,也要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特别是要尊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的讲解、发问为师生情感交流互动,使学生心情愉快,敢想、敢说、敢问,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涌动。我们说,教师拥有了涌动的情感,生命将因此而灿烂;一堂课拥有了深刻的情感,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学生拥有了丰富的情感,那教育会对他影响至深。
良好的心境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推动学生自觉地认真观察,主动积极思维,大胆踊跃发言,并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文中来,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课堂上学生紧张,恐惧。这样必然导致情感教学的失败,学生对语文必定产生厌倦,这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不利的。作为一个真正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语文课的热爱程度,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路”是不可忽视的。有些学生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对事物的情感认识,没有感觉就不会思考和记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面对学生不苟言笑,我想这会使学生的幼小心灵受到创伤。
以情感人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情感教育,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生命课堂,才能够实现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引導。这需要教师多研究教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从而打造更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黄琪.基于情感体验的语文情境教学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2011(7).
[2]周绍魁.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上),2013(8).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何玉智(1968.1—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教材;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10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100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落实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其中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字为媒介,使学生在“情”的熏陶、冲击和融合中获得个性的解放,充分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作为语文教师,要更具备人格魅力和巨大的精神感染力,要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使语文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使师生的心灵得到更深一步的净化。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引导学生入其境、悟其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用心灵去唤醒心灵,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首先要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燃烧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激情充溢的课堂中与作品产生共鸣。一个没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其语言与课堂氛围如同一杯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不可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学生听来也必然也是没有兴致,味同嚼蜡。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其深刻内涵的,这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和体验,再在此基础上巧妙设计,润物无声中传递给学生,形成对学生的感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以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用凝重深沉的语气范读全文,这一过程中,学生屏息聆听,表情严肃,心情沉重,显然已经受到感染。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选材多为传世佳作,集自然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社会之美于一体,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知识。需要教师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挖掘其中的情感素材,如审美情感(愉快、憎恨、神往)、道德情感(责任感、正义感、同情感)和理智情感(兴趣感、求知欲、好奇感),使情知交融,情通理达。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有效地调动自己的情绪,恰当给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用适当的语言,甚至肢体动作去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深切领悟文章感情。这样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从语中悟情
情感是需要用语言去传递的,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语言更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引领作用。在进行内容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带着感情去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课堂教学主导的角色,指导学生注意断句、停顿,注意抓住关键字、词。这样就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情感认知,领略文章的主旨及其表达的情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同时,也要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特别是要尊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的讲解、发问为师生情感交流互动,使学生心情愉快,敢想、敢说、敢问,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涌动。我们说,教师拥有了涌动的情感,生命将因此而灿烂;一堂课拥有了深刻的情感,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学生拥有了丰富的情感,那教育会对他影响至深。
良好的心境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推动学生自觉地认真观察,主动积极思维,大胆踊跃发言,并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文中来,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课堂上学生紧张,恐惧。这样必然导致情感教学的失败,学生对语文必定产生厌倦,这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不利的。作为一个真正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语文课的热爱程度,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路”是不可忽视的。有些学生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对事物的情感认识,没有感觉就不会思考和记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面对学生不苟言笑,我想这会使学生的幼小心灵受到创伤。
以情感人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情感教育,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生命课堂,才能够实现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引導。这需要教师多研究教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从而打造更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黄琪.基于情感体验的语文情境教学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2011(7).
[2]周绍魁.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上),2013(8).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何玉智(1968.1—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