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歌》选自歌剧苍原,是女主角娜仁高娃非常经典的咏叹调。《情歌》是以男女主角的爱情展开,贯穿整部歌剧。就像渥巴锡说的那样,娜仁高娃有土尔扈特人的志气,有心比羊羔还要善良。本文通过对娜仁高娃的人物情感分析,进一步的探索《情歌》的三次不同的演唱情感及演唱体会。
【关键词】:苍原;情歌;情感体会 ;演唱体会
一、歌剧苍原的简介
1、歌剧苍原的创作背景及剧情简介
创作于20 世纪90 年代,黄维若、冯伯铭编剧,徐占海作曲,由辽宁歌剧院首演,是一部采用西洋大歌剧形式而又具有鲜明中国蒙古民族特色的史诗性歌剧作品。这个戏由五个乐章组成。作品讲述清乾隆年间,寄居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为了民族生存与自由,在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毅然举族东归的故事。这一民族大迁徙曾被称为震撼世界的壮举。
2、《情歌》在歌剧苍原中的地位
《情歌》是娜仁高娃非常经典的咏叹调,是这部歌剧的重要组成。从旋律上看,发挥蒙古民歌中长调字少腔长、嘹亮悠扬的音乐特点,不论是高亢嘹亮,还是低音回荡,都充满着爱情、亲情以及思归的爱国之情。《情歌》这悠扬又起伏的旋律,表现的是娜仁高娃对爱人绵绵的情谊,由此可知“情歌”在整部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
3、歌剧主角娜仁高娃的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娜仁高娃是一位敢爱敢恨、善良淳朴的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女性的代表,她是这部歌剧中的关键人物。她的伟大、她的不幸和为民族存亡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黯然泪下,她的性格形象为整部歌剧增添了了不一样的音乐色彩。
二、《情歌》的情感分析
《情歌》是歌剧《苍原》中具有主题意义的唱段,是女主角娜仁高娃演唱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它在歌剧中共有三次的运用。每次都有特殊的情感体现,为歌剧的进行做重要的衔接作用。
1、第一次:绵绵悲情地咏唱,如泣如诉悲恸的情感
《情歌》的第一次演唱出现在第一幕俄罗斯境内,东归途中。部族内的奸细的陷害,使舍楞被人诬陷为部落的叛徒,首领渥巴锡将计就计,让众人以为舍楞已被处死,实际是派舍楞前往敌人后方,娜仁高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以为渥巴锡汗已处死了舍愣,抱着舍愣的衣服绵绵悲情地咏唱,以独唱形式表达如泣如诉悲恸的情感。
2、第二次:断肠思忆的重唱,悲凉苦涩肝肠寸断的情感
《情歌》的第二次再现是在第三幕中,娜仁高娃受奸人教唆刺杀渥巴锡,遭到众人们的谴责,随着舍楞完成伏击任务的胜利凯旋,得知所有真相的娜仁高娃无地自容,羞愧下要逃离部落,却又割舍不下自己的爱人舍楞,而断肠思忆的重唱,这段以独唱加女生伴唱的方式出现形式,烘托悲凉的回忆气氛。第二次的《情歌》的演唱比第一次更多的强调情感的表达,音色的处理较第一次更为明亮一些,主要以抒情为主。此时的情感是隐藏似的,而不是第一幕中直白的表达,音量上也相应的要控制。
3、第三次:混声合唱相结合的形式,凝重深沉的情感
《情歌》的第三次出现将整部歌剧推向高潮。在第四幕草东归途中,面对部落的存亡,舍愣的不信任。娜仁高娃选择自刎的方式来为部落指明方向,以死明志,以死殉情。这个时候传来悠远的女声,来烘托出娜仁高娃大力为民族的指明方向的大义凛然。人们将白色哈达披在她遗体上时。此处的《情歌》于前两幕相比更加壮烈辉煌,混声合唱相结合的形式,使歌曲表现庄严肃穆凝重的气氛。
三、《情歌》的演唱心得体会
歌曲作为音乐作品的一种形式,真正能够获得生命而灵活变动起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对歌曲的印象,以及对歌剧的认同,除了对作品的内容、感情理解分析的同时也需要的歌唱者的演唱。《情歌》是一首悠扬充满浪漫又悲凉的歌曲,我喜欢它的音乐的细腻,伴奏情感的婉约,当欣赏完这部歌剧以后,《情歌》便不再单纯为一首“情歌”,它是一种爱最直接的表达,对于《情歌》的演唱,我有以下见解:
1、气息是音乐的动力。
在声乐歌唱中气息是支柱,只有合理连贯的运用才将歌声演绎得完美动听。《情歌》很适合女高音来演唱, 很能发挥女高音的技术特点,演唱时一定要连贯, 把旋律的线条均匀、平稳地唱出来。因此,气息是很重要的,在气息的运用上,根据歌曲内容要求和旋律的变化做到轻重缓急,尤其是在歌曲中跨五度、八度的音程上,比如在结尾“我就化作悠长的牧歌”中,唱“悠长的” 时气息一定要流畅,字要饱满结实,二“牧歌”二字要气息稳定但不能僵住,保持声音的位置统一在头顶上方,高音位置一定要注意气息的保持。切记不可乱换气,破坏情感的完整性。
2、声音的掌控
对于一个作品,如果没有强弱的对比,这个作品是平淡无味的,很难达到与听众的共鸣,换句话说,连演唱者自身都打动不了。对于歌曲风格的不同,声音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
《情歌》的前奏部分开始就赋予了演唱者更多想象的空间,含蓄的意境,呈现出辽阔的大草原的画面,眼神看着远方舍愣渐行渐远的背影,自然而然用婉转而又低沉的音色就进入第一部分。“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两个“阿妹”可以进行声音上的强弱的处理,使得展现出阿妹的内心的呼唤与纠结。
在第二部分中,音乐变为了相对轻盈的3/8拍,则是阿妹的期盼,这一部分气息的支撑尤为重要,注意换气的平整,以及难点“河上的清波”、“渴饮的马”中,“清”和“饮”字后面分别有一个休止符,这个地方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声音在休止了但是不能换气,这样可以把“我”的内在含蓄和多情表现出来。
在第三部分中,出现了三次“唱也唱不完的快乐”则需要做减弱处理,声音上明显的强弱对比,使得意境悠远,结束在憧憬中。
3、“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相结合
声乐艺术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歌曲思想内容的,咬字是尤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咬字、吐字方面要做到平易近人, 就像说话一样。每个字都要和气息结合在一起,发音要清晰准确. 归韵到位。字头要唱得短、轻、准,语言一定要到位。
例如《情歌》第一部分开头“送哥送到太阳升”的“送”为齿音,不可以咬字太死。韵母的准确,注意口型的保持。在“送到”这二字向下八度大跳音时,“送”字的韵母“ong”不要把声音包在口腔里,吐好字,保持气息的稳定用腰部的力量把“到”推出来。使得展现出一个柔情的,痴情又善良的女子形象,使主人公有一个很好的展现。最后结尾收音一定要分明。
要注意的是字正腔圆的同时要注意语言和气息同时吻合,并要与情感相结合。声音的作为音乐传递最直接的表达,最终要达到情感的共鸣才是真谛。情感与声音二者要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4、注意内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以及意境的想象。
音乐是心灵感情的抒发,是情感的艺术。丰富的情感想象会使演唱者更快、更准确地进入角色。角色形象的完整统一, 使得歌曲的主题思想更明确,这样就会加情真意切。总而言之,注意内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以及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告诉自己,正视每一部作品,认真理解,深刻体会,要尊重艺术,不可肤浅演唱。
5、自信、落落大方的演唱
歌唱不自信是很多歌者的缺点,在上台或者演绎歌曲的时候,总会担心歌曲的完整性不足,担心细节上的出错,比如忘记歌词,担心自己的气息等,直接说就是紧张,不自信,反而自己所担心的实际上都会发生。其实只有放开了,抛开一切自己所谓的“担心”,用心在情感里、音乐里。你便是娜仁高娃,你就是主角。
参考文献:
【1】张平平,歌剧《苍原》中《情歌》的评析[J],黄河之声2008年第17期。
【2】吕芬,歌剧《苍原》中咏叹调《情歌》的演唱探析,大众文艺,2014
【关键词】:苍原;情歌;情感体会 ;演唱体会
一、歌剧苍原的简介
1、歌剧苍原的创作背景及剧情简介
创作于20 世纪90 年代,黄维若、冯伯铭编剧,徐占海作曲,由辽宁歌剧院首演,是一部采用西洋大歌剧形式而又具有鲜明中国蒙古民族特色的史诗性歌剧作品。这个戏由五个乐章组成。作品讲述清乾隆年间,寄居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为了民族生存与自由,在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毅然举族东归的故事。这一民族大迁徙曾被称为震撼世界的壮举。
2、《情歌》在歌剧苍原中的地位
《情歌》是娜仁高娃非常经典的咏叹调,是这部歌剧的重要组成。从旋律上看,发挥蒙古民歌中长调字少腔长、嘹亮悠扬的音乐特点,不论是高亢嘹亮,还是低音回荡,都充满着爱情、亲情以及思归的爱国之情。《情歌》这悠扬又起伏的旋律,表现的是娜仁高娃对爱人绵绵的情谊,由此可知“情歌”在整部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
3、歌剧主角娜仁高娃的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娜仁高娃是一位敢爱敢恨、善良淳朴的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女性的代表,她是这部歌剧中的关键人物。她的伟大、她的不幸和为民族存亡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黯然泪下,她的性格形象为整部歌剧增添了了不一样的音乐色彩。
二、《情歌》的情感分析
《情歌》是歌剧《苍原》中具有主题意义的唱段,是女主角娜仁高娃演唱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它在歌剧中共有三次的运用。每次都有特殊的情感体现,为歌剧的进行做重要的衔接作用。
1、第一次:绵绵悲情地咏唱,如泣如诉悲恸的情感
《情歌》的第一次演唱出现在第一幕俄罗斯境内,东归途中。部族内的奸细的陷害,使舍楞被人诬陷为部落的叛徒,首领渥巴锡将计就计,让众人以为舍楞已被处死,实际是派舍楞前往敌人后方,娜仁高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以为渥巴锡汗已处死了舍愣,抱着舍愣的衣服绵绵悲情地咏唱,以独唱形式表达如泣如诉悲恸的情感。
2、第二次:断肠思忆的重唱,悲凉苦涩肝肠寸断的情感
《情歌》的第二次再现是在第三幕中,娜仁高娃受奸人教唆刺杀渥巴锡,遭到众人们的谴责,随着舍楞完成伏击任务的胜利凯旋,得知所有真相的娜仁高娃无地自容,羞愧下要逃离部落,却又割舍不下自己的爱人舍楞,而断肠思忆的重唱,这段以独唱加女生伴唱的方式出现形式,烘托悲凉的回忆气氛。第二次的《情歌》的演唱比第一次更多的强调情感的表达,音色的处理较第一次更为明亮一些,主要以抒情为主。此时的情感是隐藏似的,而不是第一幕中直白的表达,音量上也相应的要控制。
3、第三次:混声合唱相结合的形式,凝重深沉的情感
《情歌》的第三次出现将整部歌剧推向高潮。在第四幕草东归途中,面对部落的存亡,舍愣的不信任。娜仁高娃选择自刎的方式来为部落指明方向,以死明志,以死殉情。这个时候传来悠远的女声,来烘托出娜仁高娃大力为民族的指明方向的大义凛然。人们将白色哈达披在她遗体上时。此处的《情歌》于前两幕相比更加壮烈辉煌,混声合唱相结合的形式,使歌曲表现庄严肃穆凝重的气氛。
三、《情歌》的演唱心得体会
歌曲作为音乐作品的一种形式,真正能够获得生命而灵活变动起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对歌曲的印象,以及对歌剧的认同,除了对作品的内容、感情理解分析的同时也需要的歌唱者的演唱。《情歌》是一首悠扬充满浪漫又悲凉的歌曲,我喜欢它的音乐的细腻,伴奏情感的婉约,当欣赏完这部歌剧以后,《情歌》便不再单纯为一首“情歌”,它是一种爱最直接的表达,对于《情歌》的演唱,我有以下见解:
1、气息是音乐的动力。
在声乐歌唱中气息是支柱,只有合理连贯的运用才将歌声演绎得完美动听。《情歌》很适合女高音来演唱, 很能发挥女高音的技术特点,演唱时一定要连贯, 把旋律的线条均匀、平稳地唱出来。因此,气息是很重要的,在气息的运用上,根据歌曲内容要求和旋律的变化做到轻重缓急,尤其是在歌曲中跨五度、八度的音程上,比如在结尾“我就化作悠长的牧歌”中,唱“悠长的” 时气息一定要流畅,字要饱满结实,二“牧歌”二字要气息稳定但不能僵住,保持声音的位置统一在头顶上方,高音位置一定要注意气息的保持。切记不可乱换气,破坏情感的完整性。
2、声音的掌控
对于一个作品,如果没有强弱的对比,这个作品是平淡无味的,很难达到与听众的共鸣,换句话说,连演唱者自身都打动不了。对于歌曲风格的不同,声音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
《情歌》的前奏部分开始就赋予了演唱者更多想象的空间,含蓄的意境,呈现出辽阔的大草原的画面,眼神看着远方舍愣渐行渐远的背影,自然而然用婉转而又低沉的音色就进入第一部分。“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两个“阿妹”可以进行声音上的强弱的处理,使得展现出阿妹的内心的呼唤与纠结。
在第二部分中,音乐变为了相对轻盈的3/8拍,则是阿妹的期盼,这一部分气息的支撑尤为重要,注意换气的平整,以及难点“河上的清波”、“渴饮的马”中,“清”和“饮”字后面分别有一个休止符,这个地方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声音在休止了但是不能换气,这样可以把“我”的内在含蓄和多情表现出来。
在第三部分中,出现了三次“唱也唱不完的快乐”则需要做减弱处理,声音上明显的强弱对比,使得意境悠远,结束在憧憬中。
3、“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相结合
声乐艺术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歌曲思想内容的,咬字是尤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咬字、吐字方面要做到平易近人, 就像说话一样。每个字都要和气息结合在一起,发音要清晰准确. 归韵到位。字头要唱得短、轻、准,语言一定要到位。
例如《情歌》第一部分开头“送哥送到太阳升”的“送”为齿音,不可以咬字太死。韵母的准确,注意口型的保持。在“送到”这二字向下八度大跳音时,“送”字的韵母“ong”不要把声音包在口腔里,吐好字,保持气息的稳定用腰部的力量把“到”推出来。使得展现出一个柔情的,痴情又善良的女子形象,使主人公有一个很好的展现。最后结尾收音一定要分明。
要注意的是字正腔圆的同时要注意语言和气息同时吻合,并要与情感相结合。声音的作为音乐传递最直接的表达,最终要达到情感的共鸣才是真谛。情感与声音二者要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4、注意内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以及意境的想象。
音乐是心灵感情的抒发,是情感的艺术。丰富的情感想象会使演唱者更快、更准确地进入角色。角色形象的完整统一, 使得歌曲的主题思想更明确,这样就会加情真意切。总而言之,注意内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以及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告诉自己,正视每一部作品,认真理解,深刻体会,要尊重艺术,不可肤浅演唱。
5、自信、落落大方的演唱
歌唱不自信是很多歌者的缺点,在上台或者演绎歌曲的时候,总会担心歌曲的完整性不足,担心细节上的出错,比如忘记歌词,担心自己的气息等,直接说就是紧张,不自信,反而自己所担心的实际上都会发生。其实只有放开了,抛开一切自己所谓的“担心”,用心在情感里、音乐里。你便是娜仁高娃,你就是主角。
参考文献:
【1】张平平,歌剧《苍原》中《情歌》的评析[J],黄河之声2008年第17期。
【2】吕芬,歌剧《苍原》中咏叹调《情歌》的演唱探析,大众文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