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面临诸多困境。一个直观的症候是,学生在各类表现型展示中语言表达水平始终不尽人意;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不到语文学习带来的美感,功利性和被动型学习主宰着大部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多年之前即提出解决语文教学困境,这个问题可从美育中找到突破口: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审美教育。教师通过“追求美的教学”,给学生以美的影响、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趣味,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层次,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呈现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课堂美感的宣泄来自于对教育的热情
教师的每一堂课,用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除了激情,还是激情,对语文的激情。激情从何而来?激情从对教育事业的深爱中来,从教者对外部世界细腻的感知中来,从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解读中来。一个好教师,当然有多个维度的考量,但是能否永葆教学激情,能否永远有一颗和学生一样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心,这应该是衡量教师的重要参照。
充满激情的老师永远怀有一颗童心。他始终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外部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在他看来,眼前不断进步、成长、完美的学生,就像一朵朵不断凝粉、吐蕊、绽放的花儿;一篇篇教过多遍但是常教常新富有丰富意蕴的文章,就像一个个永远也挖掘不尽的宝藏;一次次永远也达不到尽善尽美的文本解读,就像春天里带着学生登高揽胜的远足。他眼里的世界,时时刻刻都是鲜活的。
二、课堂教学的美感展示来自于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的美、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异常丰富的情感色彩——所有这一切都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有力手段。我们借助它触动着儿童心灵最隐蔽的角落。”教师课堂用语是否具有美感,对于授课质量无疑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学学演讲,领会诗文朗诵的一般技巧。
中学语文所选课文,无一不具美的特性。美丽的自然风光足以让我们悠然神往,人物崇高的品质让我们见贤思齐,深湛的哲理睿思启发我们探幽烛微……美文需要激情诠释,需要有诗一样的语言烘托。如果教学中处处追求精准,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把文本血淋淋的分割开来,让人读来毫无美感可言。古文的春秋笔法,古诗的含蓄精炼,都需要学习者通过联想想象、涵咏品味,否则怎能觉出它的妙处?
语音、成语、病句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必须精细;但是,在诗歌鉴赏、文章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倡导适度模糊,这也是必须的。人为化整为零,重支离破碎分析,轻模糊理论运用,重纯知识性的讲授记忆,轻整体的感悟理解,都会大大妨碍学生语言直觉感受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语文教学的肤浅化和功利性。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过分追求精准性解释,必然会削弱学生对诗文整体的把握,造成他们形象思维的萎缩,审美感觉的钝化。
“例如一位艺术家只能用乐曲来表现在他胸中鼓动的最深刻的东西,凡是他所感到的,他马上就把它变成一个曲调,正如画家把他的情感马上就变成形状和颜色,诗人把他的情感马上就变成诗的表象,用和谐的字句把他所创作的意思表达出来。”(黑格尔《美学》)黑格尔所说的“表达出来”即为审美创造技巧——教师要用诗化的语言,激情演绎授课内容,通过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理与理的交锋,使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教师美的语言的滋润熏染下,审美趣味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教学形式的美感在于教师观念的不断创新
新即美。新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听者的学习激情。为什么同一教学案不同的教师授课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师的声调高低徐急及肢体语言的使用之外,还在于有的教师在二次备课时创新了适合自己的课堂结构。课堂教学结构要体现现代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形式的创新上多下功夫。
M.希尔伯曼的《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中所讲策略其实大都是一些教学形式的创新。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统一编写的一体化教学案,往往迷失了教师自身丰富复杂的个性特点,制约了他们教育思维的创新,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展示自己课堂的魅力,创新热情就需要持续升温。带着创造去备课,带着先进的理念去完成这一极富创造性的劳动,在备课中,不同的教师彰显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就像农民耕种、作家写作一样,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奇思妙想往往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而教师在享受辛勤劳作获得成果的愉悦中,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就相应得到提高。
四、教师课堂内容的美感在于语文的兼容并蓄
好课堂吸引学生的魅力在于“新”,好语文课改变学生的动力也在于“新”。
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是让师生间思想碰撞出绚烂火花的课堂,那会像节日的礼花一样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而对于课堂生成的精彩,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因为它很可能就是你这堂课的教学亮点所在、成功所在。当然这对教师而言,要求就更高了,它既要求我们要有灵活机动的教学应变能力,以驾驭课堂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展,也需要我们有足够深广的知识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技术支撑。
我们提倡互动、探究、高效课堂,“开放”是“互动”的前提,“互动”则是“开放”的必然结果。创新课堂应该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打破“求同”,敢于“求异”。不要让学生满足于老师的“一家之言”,以有他们自己的独到见解为佳。教学内容的开放,必须大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求知的迫切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风格的美感来源于教师独特的美的展示
风格即个性,风格即我。风格有自己的核心思想核心理念,有其理论的支撑和可操作的体系。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体现了一位教师教学情况的整体风貌和鲜明的独特性。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是一位教师教学的精神追求,是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教学技巧则显示了教师达到的教学艺术水准,是教学风格产生理想效应的技术性保障。
语文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是特定教师的教学激情、教学语言、教学构思的创新、教学内容的选择等多方面的特点的综合呈现。日前,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研究员成尚荣先生在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为江苏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做了一个题为《风格:合唱中的独唱者旋律》讲座,阐述了教师为什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什么是教学风格诸方面问题,强调了教学风格的重要性。成先生说,有风格的教学才是美的。没有风格,你也偶尔可以成功,但是最终不能成功;风格让我们不断走向成功,它是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钥匙。成尚荣先生强调,“所有教师都应该大胆追求自己的风格,促进专业发展。”我们每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都要为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做出规划,并为之努力,让人听见你独特的“合唱中的独唱者旋律”。
语文教师,本应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前行。充满“美感”的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教学,精彩纷呈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熏染,智慧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充分绽放着只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智慧之花。
[作者通联:江苏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多年之前即提出解决语文教学困境,这个问题可从美育中找到突破口: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审美教育。教师通过“追求美的教学”,给学生以美的影响、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趣味,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层次,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呈现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课堂美感的宣泄来自于对教育的热情
教师的每一堂课,用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除了激情,还是激情,对语文的激情。激情从何而来?激情从对教育事业的深爱中来,从教者对外部世界细腻的感知中来,从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解读中来。一个好教师,当然有多个维度的考量,但是能否永葆教学激情,能否永远有一颗和学生一样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心,这应该是衡量教师的重要参照。
充满激情的老师永远怀有一颗童心。他始终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外部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在他看来,眼前不断进步、成长、完美的学生,就像一朵朵不断凝粉、吐蕊、绽放的花儿;一篇篇教过多遍但是常教常新富有丰富意蕴的文章,就像一个个永远也挖掘不尽的宝藏;一次次永远也达不到尽善尽美的文本解读,就像春天里带着学生登高揽胜的远足。他眼里的世界,时时刻刻都是鲜活的。
二、课堂教学的美感展示来自于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的美、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异常丰富的情感色彩——所有这一切都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有力手段。我们借助它触动着儿童心灵最隐蔽的角落。”教师课堂用语是否具有美感,对于授课质量无疑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学学演讲,领会诗文朗诵的一般技巧。
中学语文所选课文,无一不具美的特性。美丽的自然风光足以让我们悠然神往,人物崇高的品质让我们见贤思齐,深湛的哲理睿思启发我们探幽烛微……美文需要激情诠释,需要有诗一样的语言烘托。如果教学中处处追求精准,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把文本血淋淋的分割开来,让人读来毫无美感可言。古文的春秋笔法,古诗的含蓄精炼,都需要学习者通过联想想象、涵咏品味,否则怎能觉出它的妙处?
语音、成语、病句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必须精细;但是,在诗歌鉴赏、文章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倡导适度模糊,这也是必须的。人为化整为零,重支离破碎分析,轻模糊理论运用,重纯知识性的讲授记忆,轻整体的感悟理解,都会大大妨碍学生语言直觉感受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语文教学的肤浅化和功利性。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过分追求精准性解释,必然会削弱学生对诗文整体的把握,造成他们形象思维的萎缩,审美感觉的钝化。
“例如一位艺术家只能用乐曲来表现在他胸中鼓动的最深刻的东西,凡是他所感到的,他马上就把它变成一个曲调,正如画家把他的情感马上就变成形状和颜色,诗人把他的情感马上就变成诗的表象,用和谐的字句把他所创作的意思表达出来。”(黑格尔《美学》)黑格尔所说的“表达出来”即为审美创造技巧——教师要用诗化的语言,激情演绎授课内容,通过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理与理的交锋,使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教师美的语言的滋润熏染下,审美趣味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教学形式的美感在于教师观念的不断创新
新即美。新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听者的学习激情。为什么同一教学案不同的教师授课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师的声调高低徐急及肢体语言的使用之外,还在于有的教师在二次备课时创新了适合自己的课堂结构。课堂教学结构要体现现代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形式的创新上多下功夫。
M.希尔伯曼的《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中所讲策略其实大都是一些教学形式的创新。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统一编写的一体化教学案,往往迷失了教师自身丰富复杂的个性特点,制约了他们教育思维的创新,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展示自己课堂的魅力,创新热情就需要持续升温。带着创造去备课,带着先进的理念去完成这一极富创造性的劳动,在备课中,不同的教师彰显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就像农民耕种、作家写作一样,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奇思妙想往往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而教师在享受辛勤劳作获得成果的愉悦中,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就相应得到提高。
四、教师课堂内容的美感在于语文的兼容并蓄
好课堂吸引学生的魅力在于“新”,好语文课改变学生的动力也在于“新”。
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是让师生间思想碰撞出绚烂火花的课堂,那会像节日的礼花一样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而对于课堂生成的精彩,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因为它很可能就是你这堂课的教学亮点所在、成功所在。当然这对教师而言,要求就更高了,它既要求我们要有灵活机动的教学应变能力,以驾驭课堂朝着正确的方向进展,也需要我们有足够深广的知识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技术支撑。
我们提倡互动、探究、高效课堂,“开放”是“互动”的前提,“互动”则是“开放”的必然结果。创新课堂应该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打破“求同”,敢于“求异”。不要让学生满足于老师的“一家之言”,以有他们自己的独到见解为佳。教学内容的开放,必须大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求知的迫切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风格的美感来源于教师独特的美的展示
风格即个性,风格即我。风格有自己的核心思想核心理念,有其理论的支撑和可操作的体系。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体现了一位教师教学情况的整体风貌和鲜明的独特性。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是一位教师教学的精神追求,是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教学技巧则显示了教师达到的教学艺术水准,是教学风格产生理想效应的技术性保障。
语文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是特定教师的教学激情、教学语言、教学构思的创新、教学内容的选择等多方面的特点的综合呈现。日前,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研究员成尚荣先生在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为江苏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做了一个题为《风格:合唱中的独唱者旋律》讲座,阐述了教师为什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什么是教学风格诸方面问题,强调了教学风格的重要性。成先生说,有风格的教学才是美的。没有风格,你也偶尔可以成功,但是最终不能成功;风格让我们不断走向成功,它是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钥匙。成尚荣先生强调,“所有教师都应该大胆追求自己的风格,促进专业发展。”我们每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都要为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做出规划,并为之努力,让人听见你独特的“合唱中的独唱者旋律”。
语文教师,本应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前行。充满“美感”的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教学,精彩纷呈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熏染,智慧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充分绽放着只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智慧之花。
[作者通联:江苏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