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材;根源;思想;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2—0110—01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培植理性的种子,让儿童拥有一颗数学的大脑,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学会理性审慎地看待问题。而想有效抓住教学本质,就必须关注教材本质。
一、学习教材——从数学根源上理解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抓手,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基石。想要搞清楚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必须先学习了解教材的背景、来龙去脉 、特点和编排意图,只有认识、研究并掌握了教材,才能在教学中以知识的起源去理解教材的本来面目,进而有意识地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经过精妙加工呈现在学生探索数学的世界里,实现教学最优化。
比如,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首先从数学的角度学习。笛卡儿发展解析几何是数学史和人类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他的重大贡献就是几何的对象可以用数来描写,而数所满足的关系就是方程。因此,小学数学里面先学第一步,就是把坐标建立起来,并用数对(x,y)来表示点,把坐标几何放到小学的学习内容中,体现了小学数学跟随时代的发展特征。理解这样的意图,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用“数对确定位置”,并不是单纯生活意义上的确定位置,而是认识坐标的雏形,确定教学的重点就会放在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数对的方法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这样更加贴近教材内容编排的本质,还原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二、走进教材——从思想价值上挖掘教材
一堂课不仅要弄清楚教什么,还要搞清楚为什么教,教材安排的内容有什么目的,它在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上应该承载着什么作用等问题。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具体的数学知识,它只是一个基础,是“生活建筑物”中的“脚手架”,教师只有多角度研究教材、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才能认识到隐藏在具体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真正运用有效的思维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对数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再加工。
例如,新课程之所以把“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是因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知道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够掌握学过知识之间的关联,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所谓的综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把所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个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就应该强调问题情景与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深度和广度上强化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三、超越教材——从儿童视角去领悟教材
课堂教学还应该清楚为谁而教,对谁施教的问题。儿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教材的内容浅显还是深奥,都必须基于儿童的生活经历、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课堂所有数学活动,都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让儿童愿倾听、愿质疑、乐表达,从而触摸到数学本质所在。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思维活动质量,体现在学生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形成和参与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我们应该追求“新”、“高”、“深”,即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新意,能形成一定高度的教学思想,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达到一定的深度。因此,数学课堂应该基于儿童的视角,设计符合儿童需求的数学活动,使儿童获得深刻的知识理解和长久的思想激动,获得一种思想的熏陶,形成一种“数学头脑”。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实现真正的实效和高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数学教学要想让学生热爱数学抽象、严密和简洁的本质,感受数学知识的生长性、数学思想的魅力、数学文化与精神的力量,就必须学习教材、走进教材、超越教材。只有做到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为高效的课堂实施创造更多的途经,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2—0110—01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培植理性的种子,让儿童拥有一颗数学的大脑,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学会理性审慎地看待问题。而想有效抓住教学本质,就必须关注教材本质。
一、学习教材——从数学根源上理解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抓手,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基石。想要搞清楚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必须先学习了解教材的背景、来龙去脉 、特点和编排意图,只有认识、研究并掌握了教材,才能在教学中以知识的起源去理解教材的本来面目,进而有意识地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经过精妙加工呈现在学生探索数学的世界里,实现教学最优化。
比如,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首先从数学的角度学习。笛卡儿发展解析几何是数学史和人类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他的重大贡献就是几何的对象可以用数来描写,而数所满足的关系就是方程。因此,小学数学里面先学第一步,就是把坐标建立起来,并用数对(x,y)来表示点,把坐标几何放到小学的学习内容中,体现了小学数学跟随时代的发展特征。理解这样的意图,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用“数对确定位置”,并不是单纯生活意义上的确定位置,而是认识坐标的雏形,确定教学的重点就会放在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数对的方法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这样更加贴近教材内容编排的本质,还原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二、走进教材——从思想价值上挖掘教材
一堂课不仅要弄清楚教什么,还要搞清楚为什么教,教材安排的内容有什么目的,它在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上应该承载着什么作用等问题。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具体的数学知识,它只是一个基础,是“生活建筑物”中的“脚手架”,教师只有多角度研究教材、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才能认识到隐藏在具体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真正运用有效的思维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对数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再加工。
例如,新课程之所以把“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是因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知道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够掌握学过知识之间的关联,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所谓的综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把所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个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就应该强调问题情景与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深度和广度上强化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三、超越教材——从儿童视角去领悟教材
课堂教学还应该清楚为谁而教,对谁施教的问题。儿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教材的内容浅显还是深奥,都必须基于儿童的生活经历、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课堂所有数学活动,都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让儿童愿倾听、愿质疑、乐表达,从而触摸到数学本质所在。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思维活动质量,体现在学生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形成和参与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我们应该追求“新”、“高”、“深”,即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新意,能形成一定高度的教学思想,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达到一定的深度。因此,数学课堂应该基于儿童的视角,设计符合儿童需求的数学活动,使儿童获得深刻的知识理解和长久的思想激动,获得一种思想的熏陶,形成一种“数学头脑”。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实现真正的实效和高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数学教学要想让学生热爱数学抽象、严密和简洁的本质,感受数学知识的生长性、数学思想的魅力、数学文化与精神的力量,就必须学习教材、走进教材、超越教材。只有做到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为高效的课堂实施创造更多的途经,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