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学习、文学教育是语文科所独有的特征,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这一特征才真正体现出语文教育的本色。
关键字 高中语文;文学性;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57-01
在语文教学中突出“文学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关注“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既是关注所选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文学意境美、构思美、语言美、结构美等”,同时也是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独特体验,结合语言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文学氛围的熏陶,文学情感的体验,文学形象的激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学语言的提炼,体现“文学性”
“教学语是载体,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个性语言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提炼,是语文课突j¨“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教师教学语言的提炼.既呵以作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一个范本,同时也形成氛嗣,抓住文学性的形象生动和情感熏陶,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语言的提炼方向可以借鉴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形象性”,注重语言的个性鲜活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语言,是一个长期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过程。我是这样进行实践的:
1.1教师首先需要吃透教材,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尽量克服“通过……,描写……,表现了……”等公式化的语言。教师在自己的话语系统里建构教材,授课时候自然突f{J语言的“个性化”,这是教师个性风格的外在表现。在操作层面,导语着重诗意化的情景设置;点评和小结语言的提炼,则着重形成师生思维的对话,努力做到“启迪思维”。如在授课说明文《这个世界的音乐》时,我设置这样的导语:“‘札鹃泣血猿哀鸣’,虽说诗歌意象代表了诗人的情感,但同学们说说,动物本身有喜怒哀乐么?”《这个世界的音乐》题目里的“音乐”容易引起大家的美好感觉,为了更好地解读作者殷切提醒作为地球一份子的人类,应该善待其他善待生命的主题,我就用“杜鹃泣血猿哀鸣”的悲情基调来引起学生悲悯情怀。
1.2教师要联系现实例子创造语言范例。联系现实,创造颇具文学性的语言,渗透“文学性”,可培养学生关注文学语言、文学现象,体会文学魅力。例如在学习“有情感的语言”时,我是通过自创对比式的例句来引导的:①教室里的灯光柔和、温馨,洒在身上总是那样暖暖的;②教室里炽烈的灯光逼得我无法睁眼,让我只想逃离这个世界。在这里,同时使用“教室里的灯光”这个现实范例.可以表述生活的愉快感情,也可以用来表达学习的压力或挫败感。
2重视文本挖掘整合,突出“文学性”
语文教学出发点是要处理好“教师一文本一学生”三者的关系.使三个因素建立良性的互动循环。教师忽视了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目标性地对文本的挖掘整合,一味追求教学模式,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遗弃,是缘木求鱼的做法。在语文课堂出现学生对《背影》里面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批判,对《愚公移山》愚公破坏环境的谴责,而忽视文本的理解,令人哭笑不得。反观我们授课的载体——教材文本,一篇篇的诗歌、散文、小说、传记、戏剧等等文学作品占据绝对的优势,即使部分课文不是文学作品,如议论文、说明文,也含有文学因素.甚至有些因其闪烁着的文采更容易被人关注。我们是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但是忽视文本的挖掘,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都会成为没有源头的流水,行之不远。教师重视文本,重视整体感知,在备课时联系学生情况,进行独创性整合资源,突出文学性,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则可避免将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或照本宣科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涮,感受作者的心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意旨。在最终的拓展提升环节.就不会出现误读的现象。如在教学冰心《霞》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诵读文章.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有了这个基调,然后借助彩冈.让学生从霞的“璀璨多彩”、云翳的黯淡低沉观感中过渡到生命的情感体验。快乐与痛苦的情感学生容易體会,更高层次的“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如何把握?用学生常接触的借景抒情式表达:“不风雨.怎么见彩虹”,找到情感共鸣点,很自然地让学生真切体会“苦乐相衬,乐是人生”的积极人生观。
3关注“文学性”,培养学生角色意识
在影视文化比较发达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很欣赏一名优秀的演员能迅速进人表演角色的情感世界里面让人欢喜让人悲愁。由此我想:我们的阅读课很难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点.而学生的作文塑造的形象也单调干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把握不住“角色”,内心没有一个“角色意识”。“进入角色”能否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呢?文学是通过形象,塑造典型角色来反映生活、揭示社会本质的。“关注‘文学性’,培养学生角色意识”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情感和课文展示的情感相比照,进入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语言蕴含的情感。如学习《陈情表》时,有“渎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如果仅仅定位李密的角色为“孝”,今天的学生就容易误会:带着老人家在朝中奉养,或者在本地做官不就可以忠孝两全吗?那是一种“愚孝”。如果明确李密的角色不仅是一位“孝孙”,更是一个“亡国贱俘”(即与当今政权对立的另外一个政权的投降者),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中李密的“双重角色”.学生就能理解李密在政治生命闲窘时刻,所表达来的精彩言辞,所彰湿的人生智慧。再如李商隐的《无题(其一)》,李诗在时间上的扑朔迷离,给学生理解诗意带来闲难,我把诗句内容简化“昨夜约会时一一今日苦相思——昔日一见钟情——今日无奈处境”.然后引导学生定位诗歌的抒情主人公的角色:学生有说是热恋中的痴情者,有说是身世漂泊无奈的流浪者,各有根据,但对李商隐此诗表现的凄苦无奈情感却有清晰体悟,讨论过后,有学生很同情李商隐的遭遇。除了定位角色的解读.也可以运用角色表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是体会文中各类人物角色特点,这种做法很多教师都在尝试,效果良好,这里不赘述。
通过角色意识的培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让其体会情感体验的表达.把课文精彩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语感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关键字 高中语文;文学性;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57-01
在语文教学中突出“文学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关注“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既是关注所选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文学意境美、构思美、语言美、结构美等”,同时也是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独特体验,结合语言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文学氛围的熏陶,文学情感的体验,文学形象的激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教学语言的提炼,体现“文学性”
“教学语是载体,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个性语言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提炼,是语文课突j¨“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教师教学语言的提炼.既呵以作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一个范本,同时也形成氛嗣,抓住文学性的形象生动和情感熏陶,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语言的提炼方向可以借鉴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形象性”,注重语言的个性鲜活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语言,是一个长期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过程。我是这样进行实践的:
1.1教师首先需要吃透教材,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尽量克服“通过……,描写……,表现了……”等公式化的语言。教师在自己的话语系统里建构教材,授课时候自然突f{J语言的“个性化”,这是教师个性风格的外在表现。在操作层面,导语着重诗意化的情景设置;点评和小结语言的提炼,则着重形成师生思维的对话,努力做到“启迪思维”。如在授课说明文《这个世界的音乐》时,我设置这样的导语:“‘札鹃泣血猿哀鸣’,虽说诗歌意象代表了诗人的情感,但同学们说说,动物本身有喜怒哀乐么?”《这个世界的音乐》题目里的“音乐”容易引起大家的美好感觉,为了更好地解读作者殷切提醒作为地球一份子的人类,应该善待其他善待生命的主题,我就用“杜鹃泣血猿哀鸣”的悲情基调来引起学生悲悯情怀。
1.2教师要联系现实例子创造语言范例。联系现实,创造颇具文学性的语言,渗透“文学性”,可培养学生关注文学语言、文学现象,体会文学魅力。例如在学习“有情感的语言”时,我是通过自创对比式的例句来引导的:①教室里的灯光柔和、温馨,洒在身上总是那样暖暖的;②教室里炽烈的灯光逼得我无法睁眼,让我只想逃离这个世界。在这里,同时使用“教室里的灯光”这个现实范例.可以表述生活的愉快感情,也可以用来表达学习的压力或挫败感。
2重视文本挖掘整合,突出“文学性”
语文教学出发点是要处理好“教师一文本一学生”三者的关系.使三个因素建立良性的互动循环。教师忽视了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目标性地对文本的挖掘整合,一味追求教学模式,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遗弃,是缘木求鱼的做法。在语文课堂出现学生对《背影》里面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批判,对《愚公移山》愚公破坏环境的谴责,而忽视文本的理解,令人哭笑不得。反观我们授课的载体——教材文本,一篇篇的诗歌、散文、小说、传记、戏剧等等文学作品占据绝对的优势,即使部分课文不是文学作品,如议论文、说明文,也含有文学因素.甚至有些因其闪烁着的文采更容易被人关注。我们是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但是忽视文本的挖掘,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都会成为没有源头的流水,行之不远。教师重视文本,重视整体感知,在备课时联系学生情况,进行独创性整合资源,突出文学性,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则可避免将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或照本宣科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涮,感受作者的心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意旨。在最终的拓展提升环节.就不会出现误读的现象。如在教学冰心《霞》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诵读文章.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有了这个基调,然后借助彩冈.让学生从霞的“璀璨多彩”、云翳的黯淡低沉观感中过渡到生命的情感体验。快乐与痛苦的情感学生容易體会,更高层次的“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如何把握?用学生常接触的借景抒情式表达:“不风雨.怎么见彩虹”,找到情感共鸣点,很自然地让学生真切体会“苦乐相衬,乐是人生”的积极人生观。
3关注“文学性”,培养学生角色意识
在影视文化比较发达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很欣赏一名优秀的演员能迅速进人表演角色的情感世界里面让人欢喜让人悲愁。由此我想:我们的阅读课很难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点.而学生的作文塑造的形象也单调干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把握不住“角色”,内心没有一个“角色意识”。“进入角色”能否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呢?文学是通过形象,塑造典型角色来反映生活、揭示社会本质的。“关注‘文学性’,培养学生角色意识”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情感和课文展示的情感相比照,进入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语言蕴含的情感。如学习《陈情表》时,有“渎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如果仅仅定位李密的角色为“孝”,今天的学生就容易误会:带着老人家在朝中奉养,或者在本地做官不就可以忠孝两全吗?那是一种“愚孝”。如果明确李密的角色不仅是一位“孝孙”,更是一个“亡国贱俘”(即与当今政权对立的另外一个政权的投降者),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中李密的“双重角色”.学生就能理解李密在政治生命闲窘时刻,所表达来的精彩言辞,所彰湿的人生智慧。再如李商隐的《无题(其一)》,李诗在时间上的扑朔迷离,给学生理解诗意带来闲难,我把诗句内容简化“昨夜约会时一一今日苦相思——昔日一见钟情——今日无奈处境”.然后引导学生定位诗歌的抒情主人公的角色:学生有说是热恋中的痴情者,有说是身世漂泊无奈的流浪者,各有根据,但对李商隐此诗表现的凄苦无奈情感却有清晰体悟,讨论过后,有学生很同情李商隐的遭遇。除了定位角色的解读.也可以运用角色表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是体会文中各类人物角色特点,这种做法很多教师都在尝试,效果良好,这里不赘述。
通过角色意识的培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让其体会情感体验的表达.把课文精彩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语感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