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南昌起义者名单中,记载上海有7位亲历者,其中5位浦东子弟,盛幼宣是其中之一。日前,浦东新区举行“南昌起义亲历者盛幼宣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深切缅怀盛幼宣同志,表达诚挚的景仰之情。区有关方面领导、盛幼宣亲属和战友后代、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学生代表等60余人出席。
盛幼宣,1908年12月25日出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盛氏嘉乐堂一户封建士绅家庭。由于父亲在其出生之前因病去世,母亲患有眼疾,因此盛幼宣从小就身处困顿之中,对旧中国的社会黑暗、民生凋敝深恶痛绝。1921年,年仅13岁的盛幼宣被破格录取进入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随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24年,盛幼宣与其导师、革命引路人林钧、同学赵一凡等一起,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第二师范学生会执行委员和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委员,以国共双重党员身份出现。
1925年5月30日,盛幼宣、赵一凡等发动同学冲出校门、声援上海纱厂罢工工人,在南京路组织示威游行和街头演讲,遭到巡捕拘押和学校除名。获释后的盛幼宣,由党组织安排进入国共合办的上海大学继续学业。1926年,盛幼宣与同学姜文奎、周大根等回到浦东,在南汇泥城一起创办发蒙小学等,开展唤起民众的乡村义务教育。
1927年1月,盛幼宣接到林钧飞函急召,只身赶到市区担任上海市工商学联合会和上海市民协会的文书,跟随秘书长林钧,参与了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筹划组织工作。在此期间受命代理武汉中央军校(前身为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在上海地区秘密招生,直接协助浦东赵天鹏、周大根、郭君毅、宋益三、赵振林五名同学、战友以及市区的陈释之、张去非等一起奔赴武昌学习军事。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后,盛幼宣以中共党员的身份担任上海市民政府机要秘书。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盛幼宣遭国民党军警通缉追捕。于是,他奉命与时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教练的赵一凡等保护起义总指挥周恩来同志,同船撤往武汉,并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秘书,部长为苏兆征、王荷波,秘书长为林钧。
“七·一五”汪蒋合流,中共党员奉命全部退出武汉国民政府。盛幼宣被编入叶挺所部——十一军政治部担任文书,随部队奔赴江西南昌参加武装起义,之后在中央革命委员会秘书处担任秘书,秘书长为吴玉章。
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遇挫,盛幼宣与分别流落回乡的林钧、赵天鹏、周大根、赵一凡等重新集结于上海奉城曙光中学,与刘晓、李主一等大批党内战友并肩在浦东地区坚持开展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盛幼宣和林钧分别担任华国小学、震寰职业学校和五卅小学、华华中学校长,接受八路军办事处领导,利用学校暑假在租界协助“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举办游击战训练班和中小学抗日歌咏会等。
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浦东地区武装抗战形势的发展需要,为了团结浦东国民党内主张坚持抗战的头面人物王艮仲等,并协助其组织“淞沪青年抗日工作团”和游击队,盛幼宣根据林钧傳达的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潘汉年的指示,恢复了国民党员身份并出任重庆方面国民党地下南汇县党部书记长,为中共抗日武装“南汇保卫二中”“四中”“边抗四大”以及“第三战区淞沪游击纵队”名义之下各支队的立足、发展和“南渡”之后的联络、掩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盛幼宣在协助和配合浦东地区抗日武装力量陆续南渡浙东、开辟四明山根据地之后,按党内指示从市区返回日军占领之下的大团镇,先后创办了弘道小学和东海初级中学,一方面作为从浙东到上海市区再到路西、苏北抗日武装力量之间的情报交流和人员集散的联络站,另一方面又作为收容、接纳和培养诸多烈士后代和游击队员子弟的掩蔽所。
抗战胜利后,盛幼宣因没有暴露政治身份未随浙东纵队北撤,留在大团继续从事社会教育、情报接转和战友掩护工作。后因国民党内开明人士王艮仲力荐,一度出任南汇县救济院院长及县参议员。解放战争期间在大团家中掩护姚臻(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高祖文(曾任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等多名地下党员摆脱国民党特务追捕而顺利北上。渡江战役前夕,盛幼宣冒险秘密接待并留宿解放军侦察员戚大均、胡培九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盛幼宣因其战争年代肩负的特殊使命而蒙受剥夺教职、判刑入狱的不公正处理。但他凭藉对党组织、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百般坚韧,始终光明磊落、追随革命、坚持真理、不改初心。1979年2月15日,在得到组织慰问、获知平反喜讯后安然离世,终年70 岁。
刚正不阿,毕生奋斗的盛幼宣同志一生清贫,忍辱负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向党组织提出任何物质补偿和要求,以其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的奋斗和奉献精神,坚守并兑现了自己的入党誓言,展示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坚强信念和光明磊落的胸怀。
盛幼宣前辈,我们永远怀念您!
南昌起义者名单中,记载上海有7位亲历者,其中5位浦东子弟,盛幼宣是其中之一。日前,浦东新区举行“南昌起义亲历者盛幼宣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深切缅怀盛幼宣同志,表达诚挚的景仰之情。区有关方面领导、盛幼宣亲属和战友后代、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学生代表等60余人出席。
盛幼宣,1908年12月25日出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盛氏嘉乐堂一户封建士绅家庭。由于父亲在其出生之前因病去世,母亲患有眼疾,因此盛幼宣从小就身处困顿之中,对旧中国的社会黑暗、民生凋敝深恶痛绝。1921年,年仅13岁的盛幼宣被破格录取进入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随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24年,盛幼宣与其导师、革命引路人林钧、同学赵一凡等一起,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第二师范学生会执行委员和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委员,以国共双重党员身份出现。
1925年5月30日,盛幼宣、赵一凡等发动同学冲出校门、声援上海纱厂罢工工人,在南京路组织示威游行和街头演讲,遭到巡捕拘押和学校除名。获释后的盛幼宣,由党组织安排进入国共合办的上海大学继续学业。1926年,盛幼宣与同学姜文奎、周大根等回到浦东,在南汇泥城一起创办发蒙小学等,开展唤起民众的乡村义务教育。
1927年1月,盛幼宣接到林钧飞函急召,只身赶到市区担任上海市工商学联合会和上海市民协会的文书,跟随秘书长林钧,参与了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筹划组织工作。在此期间受命代理武汉中央军校(前身为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在上海地区秘密招生,直接协助浦东赵天鹏、周大根、郭君毅、宋益三、赵振林五名同学、战友以及市区的陈释之、张去非等一起奔赴武昌学习军事。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后,盛幼宣以中共党员的身份担任上海市民政府机要秘书。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盛幼宣遭国民党军警通缉追捕。于是,他奉命与时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教练的赵一凡等保护起义总指挥周恩来同志,同船撤往武汉,并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秘书,部长为苏兆征、王荷波,秘书长为林钧。
“七·一五”汪蒋合流,中共党员奉命全部退出武汉国民政府。盛幼宣被编入叶挺所部——十一军政治部担任文书,随部队奔赴江西南昌参加武装起义,之后在中央革命委员会秘书处担任秘书,秘书长为吴玉章。
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遇挫,盛幼宣与分别流落回乡的林钧、赵天鹏、周大根、赵一凡等重新集结于上海奉城曙光中学,与刘晓、李主一等大批党内战友并肩在浦东地区坚持开展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盛幼宣和林钧分别担任华国小学、震寰职业学校和五卅小学、华华中学校长,接受八路军办事处领导,利用学校暑假在租界协助“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举办游击战训练班和中小学抗日歌咏会等。
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浦东地区武装抗战形势的发展需要,为了团结浦东国民党内主张坚持抗战的头面人物王艮仲等,并协助其组织“淞沪青年抗日工作团”和游击队,盛幼宣根据林钧傳达的八路军驻沪办事处潘汉年的指示,恢复了国民党员身份并出任重庆方面国民党地下南汇县党部书记长,为中共抗日武装“南汇保卫二中”“四中”“边抗四大”以及“第三战区淞沪游击纵队”名义之下各支队的立足、发展和“南渡”之后的联络、掩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盛幼宣在协助和配合浦东地区抗日武装力量陆续南渡浙东、开辟四明山根据地之后,按党内指示从市区返回日军占领之下的大团镇,先后创办了弘道小学和东海初级中学,一方面作为从浙东到上海市区再到路西、苏北抗日武装力量之间的情报交流和人员集散的联络站,另一方面又作为收容、接纳和培养诸多烈士后代和游击队员子弟的掩蔽所。
抗战胜利后,盛幼宣因没有暴露政治身份未随浙东纵队北撤,留在大团继续从事社会教育、情报接转和战友掩护工作。后因国民党内开明人士王艮仲力荐,一度出任南汇县救济院院长及县参议员。解放战争期间在大团家中掩护姚臻(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高祖文(曾任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等多名地下党员摆脱国民党特务追捕而顺利北上。渡江战役前夕,盛幼宣冒险秘密接待并留宿解放军侦察员戚大均、胡培九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盛幼宣因其战争年代肩负的特殊使命而蒙受剥夺教职、判刑入狱的不公正处理。但他凭藉对党组织、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百般坚韧,始终光明磊落、追随革命、坚持真理、不改初心。1979年2月15日,在得到组织慰问、获知平反喜讯后安然离世,终年70 岁。
刚正不阿,毕生奋斗的盛幼宣同志一生清贫,忍辱负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向党组织提出任何物质补偿和要求,以其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的奋斗和奉献精神,坚守并兑现了自己的入党誓言,展示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坚强信念和光明磊落的胸怀。
盛幼宣前辈,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