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中严重滞后。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效率低。究其原因:农村初中教师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教学理念、教法与新教材极不适应;创新意识淡薄,忽视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因此,改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 农村初中 语文教学 现状 教学效果 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地不断尝试语文教学改革,在转变育人观念、推进素质教育诸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中严重滞后,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初中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沿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案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教学效果欠佳。
2.学生学习被动。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少,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
3.教学方式单调。以讲授为主,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等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缺乏活力。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滞后的原因
1.教育观念滞后、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
2.教师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综合能力素质不高
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中文专业毕业的语文教师少,其它专业改教的多”的现象。由于教师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素养先天不足,造成了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度不高,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开展教研的氛围不浓不强。在一些边远山区、相对贫困地区,有成就的知名的教师流失较为严重。
3.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总体上还停留在一本书,一张嘴的“原始讲授”阶段;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匮乏,对学生情趣的激发功能低,以致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积极性不高。
4.其它因素
(1)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比其它的学科(如数理化)慢。语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情操的陶冶、情趣的激发。
(2)中学生学习负担重,作业多,没有时间借阅图书、报纸、听听歌曲,无暇顾及壁报、黑板,校园文化氛围沉闷。在这种环境氛围之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水平和文化素养与思想情操比较难。
面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
1.更新与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对学生由只注重个人发展向重视全面发展转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激发兴趣使其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学习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上,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兴趣;还可以借助视觉,听觉,触觉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自觉的思考,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章的内涵。
3.精心备课
首先,备好教材。这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和要点”。可以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湛,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
其次,备好学生。不同的学生,在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可在教学设计、内容讲授、设置问题、作业布置等采取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有效的组织教学
(1)教师要注重实效讲台形象艺术,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讲究仪表美、追求知识结构美、讲究能力结构美。即教师在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衣着得体、言谈举止洒脱,呈现出一种深厚的知识背景,形成一个博大的知识场,强烈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听后有着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觉得上课是一次怡人性情、益人心智、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这样的老师必定会赢得学生爱戴。大量事实都表明,很多爱好语文的学生都是因为敬佩老师的学识和人格精神进而深爱语文的。
(2)改进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新课改要求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互相交流,共同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过去是用“教材”传授知识,把学生当成被动吸收的“仓库”,而现在应用“教材”传授学习方法与技巧。对每篇课文,不是教如何理解分析结果,而应该是学习、训练学生思维过程的材料。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师授课被形象描绘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面徒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充分运用直观、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进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互联网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够提供真实、生动、感人的素材,强烈地吸引学生,它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有利于其掌握教学内容,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特别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也就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4)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与接受学习。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内容的选择上,设计的问题要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对所讨论的问题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并进行灵活指导,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进行探索。
(5)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如何,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授课时如不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就无法产生良好的学习愿望。因此,教师一定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5.注重课后有效反馈与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改进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广泛开展读书、朗诵、书法、科技竞赛等活动,发挥学校黑板报、壁报、校园广播站、图书阅览室的作用,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7.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新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落实关键在于有先进理念的教师,不同的教师素质,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必须提高业务水平。
(1)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一方面,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另一方面,对新大纲、新的课程计划、新教材的学习和领会,掌握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2)发挥名师作用、组织中心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
(3)开展岗位练兵。组织赛课活动、请新秀上示范课、观摩课、达到研究、学习促进的效果。
另外,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尽可能地使教学手段能得到优化或改善,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农村初中 语文教学 现状 教学效果 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地不断尝试语文教学改革,在转变育人观念、推进素质教育诸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中严重滞后,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初中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沿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案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教学效果欠佳。
2.学生学习被动。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少,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
3.教学方式单调。以讲授为主,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等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缺乏活力。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滞后的原因
1.教育观念滞后、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
2.教师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综合能力素质不高
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中文专业毕业的语文教师少,其它专业改教的多”的现象。由于教师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素养先天不足,造成了教学思想陈旧、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度不高,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开展教研的氛围不浓不强。在一些边远山区、相对贫困地区,有成就的知名的教师流失较为严重。
3.教学设施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总体上还停留在一本书,一张嘴的“原始讲授”阶段;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匮乏,对学生情趣的激发功能低,以致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积极性不高。
4.其它因素
(1)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比其它的学科(如数理化)慢。语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情操的陶冶、情趣的激发。
(2)中学生学习负担重,作业多,没有时间借阅图书、报纸、听听歌曲,无暇顾及壁报、黑板,校园文化氛围沉闷。在这种环境氛围之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水平和文化素养与思想情操比较难。
面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
1.更新与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对学生由只注重个人发展向重视全面发展转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激发兴趣使其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学习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上,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兴趣;还可以借助视觉,听觉,触觉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自觉的思考,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章的内涵。
3.精心备课
首先,备好教材。这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和要点”。可以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湛,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
其次,备好学生。不同的学生,在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可在教学设计、内容讲授、设置问题、作业布置等采取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有效的组织教学
(1)教师要注重实效讲台形象艺术,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讲究仪表美、追求知识结构美、讲究能力结构美。即教师在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衣着得体、言谈举止洒脱,呈现出一种深厚的知识背景,形成一个博大的知识场,强烈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听后有着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觉得上课是一次怡人性情、益人心智、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这样的老师必定会赢得学生爱戴。大量事实都表明,很多爱好语文的学生都是因为敬佩老师的学识和人格精神进而深爱语文的。
(2)改进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新课改要求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互相交流,共同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过去是用“教材”传授知识,把学生当成被动吸收的“仓库”,而现在应用“教材”传授学习方法与技巧。对每篇课文,不是教如何理解分析结果,而应该是学习、训练学生思维过程的材料。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师授课被形象描绘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面徒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充分运用直观、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进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互联网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够提供真实、生动、感人的素材,强烈地吸引学生,它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有利于其掌握教学内容,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特别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也就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4)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与接受学习。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内容的选择上,设计的问题要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对所讨论的问题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并进行灵活指导,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进行探索。
(5)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如何,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授课时如不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学生就无法产生良好的学习愿望。因此,教师一定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5.注重课后有效反馈与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改进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广泛开展读书、朗诵、书法、科技竞赛等活动,发挥学校黑板报、壁报、校园广播站、图书阅览室的作用,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7.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新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落实关键在于有先进理念的教师,不同的教师素质,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必须提高业务水平。
(1)加强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一方面,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另一方面,对新大纲、新的课程计划、新教材的学习和领会,掌握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2)发挥名师作用、组织中心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
(3)开展岗位练兵。组织赛课活动、请新秀上示范课、观摩课、达到研究、学习促进的效果。
另外,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尽可能地使教学手段能得到优化或改善,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