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在课堂中都十分注重学生的活动,但由于对新理念理解不到位,导致了实践上的种种偏差:有些老师误认为活动越多越好,出现了课堂作秀和假繁荣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身为美术教师,我对此现象也深有感触。
我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动与静完美结合的过程,在动中体验、实践,在静中思索、顿悟。对活动过多的课堂,教师应理智地摒弃“过动”的浮躁,创设恰如其分的氛围,在活动中把握好动与静的尺度,使动中有静,让学生在静中品味与反思。
首先要注意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前,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静中思索并产生真正的问题。因为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集体的活动就缺少了内容,交流讨论也就只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注意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后让学生在静中整理与反思曾经的行动和思想,从而有所收获。如:欣赏课上交流讨论前可为学生留些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品读作品,悉心感受作品的色彩、线条、笔墨、结构、布局……默默地与作品对话。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学习的基础。留些时间让学生由“感”而“悟”,然后引导学生谈直觉,谈感受,使学生真正走入画面,为接下来的交流讨论提供实质性的基础。
有人感叹说,中国的教师最负责任,课堂上任何知识都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只需要成为“两脚书橱”,囫囵吞枣般地生搬硬套就行。这也正是中国学生缺乏探究与创新精神的根源所在。其实,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教师在解答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的某些问题时可有意保持沉默,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课堂才能真正精彩。
我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动与静完美结合的过程,在动中体验、实践,在静中思索、顿悟。对活动过多的课堂,教师应理智地摒弃“过动”的浮躁,创设恰如其分的氛围,在活动中把握好动与静的尺度,使动中有静,让学生在静中品味与反思。
首先要注意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前,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静中思索并产生真正的问题。因为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集体的活动就缺少了内容,交流讨论也就只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注意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后让学生在静中整理与反思曾经的行动和思想,从而有所收获。如:欣赏课上交流讨论前可为学生留些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品读作品,悉心感受作品的色彩、线条、笔墨、结构、布局……默默地与作品对话。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学习的基础。留些时间让学生由“感”而“悟”,然后引导学生谈直觉,谈感受,使学生真正走入画面,为接下来的交流讨论提供实质性的基础。
有人感叹说,中国的教师最负责任,课堂上任何知识都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只需要成为“两脚书橱”,囫囵吞枣般地生搬硬套就行。这也正是中国学生缺乏探究与创新精神的根源所在。其实,没有问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教师在解答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的某些问题时可有意保持沉默,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课堂才能真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