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运用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辅助教学,使原来的单一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应用点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97-01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逼真,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辅助教学。他使原来的单一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教学《开国大典》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毛主席伟人的形象。学生兴趣盎然,这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身临其境,投身其中,融情于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己的激情来,朗读效果自然最佳,同时也带动了对文章的品味理解,不再是那种枯燥、死板的朗读、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生自愿、自觉、自主、充满兴趣的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识字
传统的识字,只能依靠图片、卡片等方式,学生很容易乏味,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如,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利用幻灯片播放,要学的字各部分可随意的分和;在教学形近字如白与日、休与体、木与术等时,可让多的部分跳开后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又将多的部分跳回去,让学生读,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教学像形字时,如教“马、人、日……”,制作课件时精心设计,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汉字的演变过程,再配上音乐和合理的解说,这样学生不仅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识字,还能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一批批常用汉字,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往往感到困难,平时学生自己观察,不知怎么去看,写作文时不具体,不知道怎样写,要么空话连篇,要么华而不实。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从观察动物开始,制作动画,或者解集电影,将声音、形象、动作、生活习性、情景融到一起,让学生观察后,先说说后仔细想,然后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如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通过学生看动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生到熟,由不会到会,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并且写得生动具体。利用网络学习,作文修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运用信息技术,体现语文的魅力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语文的魅力,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鸟的天堂》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榕树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树叶绿得真可爱,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学生没有看过此景,没有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鸟的天堂》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有了浓郁的兴趣,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抖擞,思维活跃。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运用课件的演示,引入情景。当电脑课件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美了!”“真漂亮啊!”“让人亲临其境”……在这优美情景的烘托下,让孩子们说说心中的感受,想到的是什么?谁来说说?每个学生都很激动、兴奋,跃跃欲试,强烈地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创造欲望。恰当地运用课件这种直观手段,不仅激起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总之,在语文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对象的特点,巧妙、灵活地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适应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性化的探索性学习、对话交流式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会从更大程度上去满足学生学习的这一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全新的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语文课程带来的好处[OL].2015.
[2]赵小萍.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电教;2009.
[3]刘光平.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应用点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97-01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逼真,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辅助教学。他使原来的单一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教学《开国大典》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毛主席伟人的形象。学生兴趣盎然,这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身临其境,投身其中,融情于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己的激情来,朗读效果自然最佳,同时也带动了对文章的品味理解,不再是那种枯燥、死板的朗读、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生自愿、自觉、自主、充满兴趣的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识字
传统的识字,只能依靠图片、卡片等方式,学生很容易乏味,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如,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利用幻灯片播放,要学的字各部分可随意的分和;在教学形近字如白与日、休与体、木与术等时,可让多的部分跳开后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又将多的部分跳回去,让学生读,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教学像形字时,如教“马、人、日……”,制作课件时精心设计,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汉字的演变过程,再配上音乐和合理的解说,这样学生不仅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识字,还能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一批批常用汉字,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往往感到困难,平时学生自己观察,不知怎么去看,写作文时不具体,不知道怎样写,要么空话连篇,要么华而不实。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从观察动物开始,制作动画,或者解集电影,将声音、形象、动作、生活习性、情景融到一起,让学生观察后,先说说后仔细想,然后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如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通过学生看动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生到熟,由不会到会,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并且写得生动具体。利用网络学习,作文修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运用信息技术,体现语文的魅力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语文的魅力,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鸟的天堂》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榕树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树叶绿得真可爱,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学生没有看过此景,没有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鸟的天堂》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有了浓郁的兴趣,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抖擞,思维活跃。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运用课件的演示,引入情景。当电脑课件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美了!”“真漂亮啊!”“让人亲临其境”……在这优美情景的烘托下,让孩子们说说心中的感受,想到的是什么?谁来说说?每个学生都很激动、兴奋,跃跃欲试,强烈地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创造欲望。恰当地运用课件这种直观手段,不仅激起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总之,在语文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对象的特点,巧妙、灵活地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适应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性化的探索性学习、对话交流式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会从更大程度上去满足学生学习的这一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全新的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给语文课程带来的好处[OL].2015.
[2]赵小萍.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电教;2009.
[3]刘光平.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