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教学案例,能够有效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找到课程知识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最佳契合点,架起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热情参与,使教学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往往以高度概括和深度提炼的方式呈现着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和现实问题。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需要,从电影的题材入手,选取适合的电影场景和情节作为教学案例,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直观感受性特征和通俗易懂性特征,用其阐释教学涉及的理论问题,再现教学涉及的行为现象,这样既能彰显电影艺术的社会价值,增强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影片中所反映的真实生活和现实问题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鲜明的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提升教学效果。
高师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课,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述为主,实践活动较少,常常是教师讲得艰涩,学生听得乏趣,课堂氛围冷寂,教学效果一般。本文基于高师教育学课程视野,以天影《天那边》为对象,对大学教学案例的采集与运用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由“80后”导演韩延指导的电影《天那边》,作为一部以“农村支教”为题材的影片,呈现了大量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场景和情节。这些场景和情节,再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许多真实现象,揭示了当前我国教育正在面临和急需处理的某些现实问题。通过对该片内容的分析,梳理出一系列适合于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有的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现实问题,有的反映了教育观念的偏差问题,有的阐释了教育的理论问题。
下文列举了从电影《天那边》中梳理的部分案例及其分析,愿与读者共享和商榷,以期抛砖引玉,推而广之。
第一类揭示教育现实问题的案例
案例1:办学条件的均衡问题
情节展示:(1)水咕噜小学的景象:校舍建筑简陋,教室墙面水迹斑斑,桌凳门窗未见漆色,操场土地杂草丛生,其它教学设备几乎没有。(2)罗老师养鸡攒蛋为学生换作业本。(3)罗老师用街上散发的药物广告纸为学生装订作业本。(4)村长讲述罗老师的死因:“为了修教室,上山背黄泥,遇到了泥石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分析评述:上述情节反映了水咕噜小学的办学条件很差,教育教学设施落后。现实中由于我国国情复杂,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同,导致我国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学区之间的教育投入很不均衡,从而造成同级同类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上具有很大差异。当前,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一方面摧生了学生择校、教育移民等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引发了对于教育公平、教育权利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案例2:落后地区的师资问题
情节展示:(1)关于江老师:支教“是为了爱情过来的。”当许老师评论罗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靠谱”时,江老师说“我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国外念的,只有大学是回来念的,结果还中途退学了。靠不靠谱,我哪知道啊!(2)关于许老师:对罗老师讲“我来这儿的目的,就是为了实验和实践的。”“我在这就呆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这不还是你的天地吗?”对江老师讲“本来我以为,到这儿可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可是你看看,这里的人眼里全是怀疑和不信任。”(3)关于罗老师:给学生上课时使用的是典型的湖南方言。对许老师讲“我初中都没毕业呢”,村长“让我教书”,“后来我就慢慢喜欢上这个事情了,于是我就自学完了高中课程。”
分析评述:长期以来,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投入能力有限,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致使这些地区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合格教师比例很低。我国《教育法》规定,只有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方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然而片中的罗老师虽然不具备从教的资格,但却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这一现象有力说明了我国边远地区教师资源的严重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实行的支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远落后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促进了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应明确,支教政策的实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落后地区的师资需求。片中江老师的情况说明了虽然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自愿加入支教队伍的行列,但并非所有的支教者都具有适合的支教条件和真诚的支教动机,并非所有的支教者都能尽力做好支教工作,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片中许老师的话,充分说明了支教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远落后地区的师资短缺问题,支教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支教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真正需要。
上述情况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边远落后地区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加速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构建师资保障的长效机制,培养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地区师资缺乏的现状。
第二类反映教育观念偏差的案例
案例猿:课程认识的偏差问题
情节展示:片中的许老师,在和罗老师争夺教学权的过程中,将体育、美术、地理等课均称为副课,而将语文、数学等课称为“主课”。
分析评述:学校课程,都是依据课程计划开设。学生学习的每一门课程,都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须开设的课程。各门课程在地位上并无主副之别和轻重之分,课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功能类别的不同,每门课程都具有从某一方面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能、发展学生潜力的作用。
片中许老师对课程的认识,显然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这种主副课的观念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许多中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追求更高的升学率,常常急功近利,违反课程计划的规定,随意把课程区分为“主课”和“副课”,压缩非考试课程的课时数甚至停上或取消非考试课程。这种对课程的认识和处理,严重违反了中小学课程计划的要求。 案例4:品德养成的环境问题
情节展示:(1)片中的罗老师为了阻止许老师教授所谓的“主科”,在学生公开表决的时候暗中要求学生为自己投赞成票。(2)片中的江老师在学生上课时间叫了两名学生陪自己玩扑克。(3)片中的许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使用的作业本,竟然是用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药物广告纸装订的。
分析评述:培养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而,创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健康观念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行为表现上具有强烈的“向师性”特征,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决定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和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
片中罗老师的“造假”行为虽然出于好的动机,但其要求学生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在事实上严重有损于教师的榜样角色。同时,罗老师用广告纸给学生装订作业本的行为,确实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但是这种作业本在事实上的确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片中江老师在上课时间和学生玩扑克的行为,当然更欠妥当。上述几种行为,对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都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类阐释教育理论问题的案例
案例5:教学组织的形式问题
情节展示:(1)水咕噜村小学有十八名年龄不等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但属于不同的年级,长期由罗老师一人授课。(2)当片中的许老师给学生讲解完小学课本中的《农夫和蛇》一课后,紧接着就让高中年级学生打开课本,准备教授高中年级的课程。
分析评述: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单式教学、复式教学和个别教学。单式教学是指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合成一班,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位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从片中的教学场景能够看出,水咕噜村小学所有年级的学生都编在同一个班,许老师的教学活动是交替进行的,在同一节课内对学生讲授的教材是不一致的,既有小学教材,也有中学教材,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典型的复式教学。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和农村。
案例6: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
情节展示:(1)片中的许老师问罗老师:“孩子们为什么叫你破罗,不叫老师?”觉得叫老师的外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罗老师回答:“啥尊重不尊重,上课叫老师尊重,下课了,无所谓。”(2)片中多次出现水咕噜村小学的罗老师以及两位支教的老师与十八名学生聊天、游戏、踢球、跳舞、郊游的情节。(3)片中的罗老师养鸡攒蛋为学生换作业本,与许老师一起去城里找春秀。
分析评述:建立现代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权威型师生关系相比,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以下三种特质:民主平等,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前提;尊师爱生,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教学相长,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片中多次出现的师生对话和娱乐场景,充分体现了现代师生关系所具有的和谐融洽与民主平等;片中学生称呼老师“破罗”,充分展示了师生之间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的人格平等关系;片中罗老师与许老师一起去城里找春秀,这段情节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之爱”。因而,片中呈现的师生关系,完全具备了现代师生关系的特质,也为电影观众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提供了一个生动而鲜明的价值标准。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往往以高度概括和深度提炼的方式呈现着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和现实问题。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需要,从电影的题材入手,选取适合的电影场景和情节作为教学案例,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直观感受性特征和通俗易懂性特征,用其阐释教学涉及的理论问题,再现教学涉及的行为现象,这样既能彰显电影艺术的社会价值,增强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影片中所反映的真实生活和现实问题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鲜明的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提升教学效果。
高师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课,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述为主,实践活动较少,常常是教师讲得艰涩,学生听得乏趣,课堂氛围冷寂,教学效果一般。本文基于高师教育学课程视野,以天影《天那边》为对象,对大学教学案例的采集与运用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由“80后”导演韩延指导的电影《天那边》,作为一部以“农村支教”为题材的影片,呈现了大量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场景和情节。这些场景和情节,再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许多真实现象,揭示了当前我国教育正在面临和急需处理的某些现实问题。通过对该片内容的分析,梳理出一系列适合于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有的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现实问题,有的反映了教育观念的偏差问题,有的阐释了教育的理论问题。
下文列举了从电影《天那边》中梳理的部分案例及其分析,愿与读者共享和商榷,以期抛砖引玉,推而广之。
第一类揭示教育现实问题的案例
案例1:办学条件的均衡问题
情节展示:(1)水咕噜小学的景象:校舍建筑简陋,教室墙面水迹斑斑,桌凳门窗未见漆色,操场土地杂草丛生,其它教学设备几乎没有。(2)罗老师养鸡攒蛋为学生换作业本。(3)罗老师用街上散发的药物广告纸为学生装订作业本。(4)村长讲述罗老师的死因:“为了修教室,上山背黄泥,遇到了泥石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分析评述:上述情节反映了水咕噜小学的办学条件很差,教育教学设施落后。现实中由于我国国情复杂,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同,导致我国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学区之间的教育投入很不均衡,从而造成同级同类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上具有很大差异。当前,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一方面摧生了学生择校、教育移民等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引发了对于教育公平、教育权利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案例2:落后地区的师资问题
情节展示:(1)关于江老师:支教“是为了爱情过来的。”当许老师评论罗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靠谱”时,江老师说“我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国外念的,只有大学是回来念的,结果还中途退学了。靠不靠谱,我哪知道啊!(2)关于许老师:对罗老师讲“我来这儿的目的,就是为了实验和实践的。”“我在这就呆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这不还是你的天地吗?”对江老师讲“本来我以为,到这儿可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可是你看看,这里的人眼里全是怀疑和不信任。”(3)关于罗老师:给学生上课时使用的是典型的湖南方言。对许老师讲“我初中都没毕业呢”,村长“让我教书”,“后来我就慢慢喜欢上这个事情了,于是我就自学完了高中课程。”
分析评述:长期以来,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投入能力有限,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致使这些地区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合格教师比例很低。我国《教育法》规定,只有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方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然而片中的罗老师虽然不具备从教的资格,但却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这一现象有力说明了我国边远地区教师资源的严重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实行的支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远落后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促进了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应明确,支教政策的实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落后地区的师资需求。片中江老师的情况说明了虽然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自愿加入支教队伍的行列,但并非所有的支教者都具有适合的支教条件和真诚的支教动机,并非所有的支教者都能尽力做好支教工作,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片中许老师的话,充分说明了支教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远落后地区的师资短缺问题,支教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支教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真正需要。
上述情况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边远落后地区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加速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构建师资保障的长效机制,培养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地区师资缺乏的现状。
第二类反映教育观念偏差的案例
案例猿:课程认识的偏差问题
情节展示:片中的许老师,在和罗老师争夺教学权的过程中,将体育、美术、地理等课均称为副课,而将语文、数学等课称为“主课”。
分析评述:学校课程,都是依据课程计划开设。学生学习的每一门课程,都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须开设的课程。各门课程在地位上并无主副之别和轻重之分,课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功能类别的不同,每门课程都具有从某一方面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能、发展学生潜力的作用。
片中许老师对课程的认识,显然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这种主副课的观念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许多中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追求更高的升学率,常常急功近利,违反课程计划的规定,随意把课程区分为“主课”和“副课”,压缩非考试课程的课时数甚至停上或取消非考试课程。这种对课程的认识和处理,严重违反了中小学课程计划的要求。 案例4:品德养成的环境问题
情节展示:(1)片中的罗老师为了阻止许老师教授所谓的“主科”,在学生公开表决的时候暗中要求学生为自己投赞成票。(2)片中的江老师在学生上课时间叫了两名学生陪自己玩扑克。(3)片中的许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使用的作业本,竟然是用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药物广告纸装订的。
分析评述:培养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而,创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健康观念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行为表现上具有强烈的“向师性”特征,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决定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和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
片中罗老师的“造假”行为虽然出于好的动机,但其要求学生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在事实上严重有损于教师的榜样角色。同时,罗老师用广告纸给学生装订作业本的行为,确实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但是这种作业本在事实上的确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片中江老师在上课时间和学生玩扑克的行为,当然更欠妥当。上述几种行为,对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都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类阐释教育理论问题的案例
案例5:教学组织的形式问题
情节展示:(1)水咕噜村小学有十八名年龄不等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但属于不同的年级,长期由罗老师一人授课。(2)当片中的许老师给学生讲解完小学课本中的《农夫和蛇》一课后,紧接着就让高中年级学生打开课本,准备教授高中年级的课程。
分析评述: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单式教学、复式教学和个别教学。单式教学是指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合成一班,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位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从片中的教学场景能够看出,水咕噜村小学所有年级的学生都编在同一个班,许老师的教学活动是交替进行的,在同一节课内对学生讲授的教材是不一致的,既有小学教材,也有中学教材,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典型的复式教学。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和农村。
案例6: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
情节展示:(1)片中的许老师问罗老师:“孩子们为什么叫你破罗,不叫老师?”觉得叫老师的外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罗老师回答:“啥尊重不尊重,上课叫老师尊重,下课了,无所谓。”(2)片中多次出现水咕噜村小学的罗老师以及两位支教的老师与十八名学生聊天、游戏、踢球、跳舞、郊游的情节。(3)片中的罗老师养鸡攒蛋为学生换作业本,与许老师一起去城里找春秀。
分析评述:建立现代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权威型师生关系相比,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以下三种特质:民主平等,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前提;尊师爱生,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教学相长,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片中多次出现的师生对话和娱乐场景,充分体现了现代师生关系所具有的和谐融洽与民主平等;片中学生称呼老师“破罗”,充分展示了师生之间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的人格平等关系;片中罗老师与许老师一起去城里找春秀,这段情节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之爱”。因而,片中呈现的师生关系,完全具备了现代师生关系的特质,也为电影观众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师生关系提供了一个生动而鲜明的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