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月见到了老友王培国先生的微信国学音频、文章,感触很多。王兄潜心国学,卓有成效,言谈举止,颇有大雅之风。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亦愿意接触国学、研究国学,借以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次,系统地通读了《老子》,觉得奥义无穷,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尽的。合上书本,采撷思维中的几朵浪花,涉笔成文,权当作一点稚嫩的心解而已。
一、致虚极,守静笃
我最早知道《老子》,是在二十岁。那时是向亲友借的一本麻沙本宋版《老子》,繁体、无注,看起来,不懂的地方很多,印象是很模糊的。近几年,社会上兴起了国学热,一个文友又向我推荐了《老子》等书,并说明里面有白话注解,我才欣然阅览。原文只有五千言,但可以从字里行间见到老子踽踽独行的身影。
民国“语丝派”作家林语堂曾说过:“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我却以为,看《老子》不必笑,而是要懂得字面背后的意思。
老子写的《老子》是一部包含着人生哲理、处世箴言的经典著作。两千多年来,从君王到庶民,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均从其中汲取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的秘诀。
如今的时代,物欲横流,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很多人一味追求成功,衡量的标准便是金钱。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如何抵御各种诱惑、保持澄澈心灵,还是要从《老子》一书中感悟那种洞察万象的豁达精神。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强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素来认为,在生活中必须远离浮躁喧嚣,靠近笔墨书香。《老子》是智者的叮嘱,里面有真善美的标准,是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烹茗品咂《老子》,让这些深奥的文字,抚慰失意或怨怼的心灵。看书是一个人生命的自觉,读懂《老子》,让人致虚守静,使自己实现自身的飞跃。
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先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才会变得更加聪明。对于竞争,我们要正确对待挫败,我们要做到心态平衡,采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困境,而不是消极地应付。不断改进,最终会取得成功。
汉文帝十分欣赏老子提出的“无为”理论,这不是说不做任何事情,而是说不要做一些违反自然与社会规律的事情。当你做自然与社会规律的事情时,你所做的事情便是无为。无为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
除了“无为”“虚静”,《老子》里还有一个朴素的理论,便是尊重宇宙、天地的规律。在老子看来,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人类是不可以改变的,因此他提出“知足”,才能长久;做到“寡欲”,才能少犯错。他总结历史教训,觉得过分追求“声色货利”必定会带来灾难,只有坚持按“自然、无为、朴素”的发展规律办事,才能够缓解、协调社会上的很多矛盾。他还有一个理论,便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这个“一”,便是天下万物的规律,谁若违背了这个规律,必将受到惩罚。这种上古朴素的辩证法虽然不是很圆满,却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目下,全球化时代实用功利主义的过度膨胀,很多人往往满足于物质利益,认为人的意志高于大自然、其他生物,随意否定自然的逻辑,任意地破坏自然,忽视长远利益,结果吃了大亏,譬如水源污染、全球升温、癌症增多、土地沙漠化等等。
三、去掉过分的私心
《老子》云:“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才能够长久生存。圣人遇事谦退,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看得很轻,反而能保全自身。只有无私,才能成就圣人。做人,首先要克服自己的贪念。私心小了,自然不会患得患失,自然能够宽以待人了。成就别人,便是成就自己。
四、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一个人必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水平。谁要想当领导,必须先管好自己,让自己的眼光由闭塞变为开放,让自己的态度由狭隘变为包容。不要忽略小事,要把小事做好,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让自己在实干中获得经验、体验,而不是整日幻想当大官、享大福,要在日常中建立“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的思维模式。
能够管好一个家,便算很厉害了。平常百姓人家,只要人口众多,难免涉及财产、房屋等问题,在俗世中处理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家族关系中,必须学会不偏不倚,磨砺德性。
一个人做到有德行,自会受人尊敬。倘使在更大的范围内,谁能以德服人、以德助人,他的美好名声一定遐迩闻名。
为人处世,拥有博大的心胸很重要。能容人者,人必容之。老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了上述的德行,并且用这个德性影响天下更多的人,那么民风会淳朴、百姓会厚道,那时,德行便是你的通行证。
老子的语言是“浓缩的智慧药丸”,不是一下子可以明白的。但是,一个人想要向上走,一定要自我修炼,学会拒绝平庸,学会服务社会,更不要自甘堕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层次,既有相通之处,又会有不同的挑战。因此,只有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的人,才能放飞自我。
五、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这些年,我在社会上遇到过很多的风险和危机。 我通过熟读《老子》,知道这些风险和危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它们的“发源地”。曾几何时,很多人们追逐名利,导致社会上物欲横流,为了钱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话都敢说。市井中的生意人最会算计利害得失,但是你必须记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样的“机灵人”在社会上风光一时、再挫败的事例屡见不鲜。 倘使这些人懂得“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道理,知道“有舍才有得”的真諦,或许会避免“翻船”的命运。
《老子》一书,不仅仅是对西周几百年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还是历代统治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书籍。推而广之,社会上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阶层,乃至政府、高校、企业的管理者,读点《老子》,只会有益无害。《老子》里面包含了很多人生中的哲思,倘使早早领悟了其中的人生智慧,可以避免走很多的弯路。
以上便是我读《老子》的心解。《老子》引导我慎独反思,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一个不过分追求私利的人,一个蓬勃向上的人。读《老子》,可使人聪慧,可使人丰富,可使人幸福。
一、致虚极,守静笃
我最早知道《老子》,是在二十岁。那时是向亲友借的一本麻沙本宋版《老子》,繁体、无注,看起来,不懂的地方很多,印象是很模糊的。近几年,社会上兴起了国学热,一个文友又向我推荐了《老子》等书,并说明里面有白话注解,我才欣然阅览。原文只有五千言,但可以从字里行间见到老子踽踽独行的身影。
民国“语丝派”作家林语堂曾说过:“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我却以为,看《老子》不必笑,而是要懂得字面背后的意思。
老子写的《老子》是一部包含着人生哲理、处世箴言的经典著作。两千多年来,从君王到庶民,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均从其中汲取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的秘诀。
如今的时代,物欲横流,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很多人一味追求成功,衡量的标准便是金钱。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如何抵御各种诱惑、保持澄澈心灵,还是要从《老子》一书中感悟那种洞察万象的豁达精神。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强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素来认为,在生活中必须远离浮躁喧嚣,靠近笔墨书香。《老子》是智者的叮嘱,里面有真善美的标准,是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烹茗品咂《老子》,让这些深奥的文字,抚慰失意或怨怼的心灵。看书是一个人生命的自觉,读懂《老子》,让人致虚守静,使自己实现自身的飞跃。
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的意思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先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才会变得更加聪明。对于竞争,我们要正确对待挫败,我们要做到心态平衡,采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困境,而不是消极地应付。不断改进,最终会取得成功。
汉文帝十分欣赏老子提出的“无为”理论,这不是说不做任何事情,而是说不要做一些违反自然与社会规律的事情。当你做自然与社会规律的事情时,你所做的事情便是无为。无为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
除了“无为”“虚静”,《老子》里还有一个朴素的理论,便是尊重宇宙、天地的规律。在老子看来,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人类是不可以改变的,因此他提出“知足”,才能长久;做到“寡欲”,才能少犯错。他总结历史教训,觉得过分追求“声色货利”必定会带来灾难,只有坚持按“自然、无为、朴素”的发展规律办事,才能够缓解、协调社会上的很多矛盾。他还有一个理论,便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这个“一”,便是天下万物的规律,谁若违背了这个规律,必将受到惩罚。这种上古朴素的辩证法虽然不是很圆满,却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目下,全球化时代实用功利主义的过度膨胀,很多人往往满足于物质利益,认为人的意志高于大自然、其他生物,随意否定自然的逻辑,任意地破坏自然,忽视长远利益,结果吃了大亏,譬如水源污染、全球升温、癌症增多、土地沙漠化等等。
三、去掉过分的私心
《老子》云:“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才能够长久生存。圣人遇事谦退,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看得很轻,反而能保全自身。只有无私,才能成就圣人。做人,首先要克服自己的贪念。私心小了,自然不会患得患失,自然能够宽以待人了。成就别人,便是成就自己。
四、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一个人必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水平。谁要想当领导,必须先管好自己,让自己的眼光由闭塞变为开放,让自己的态度由狭隘变为包容。不要忽略小事,要把小事做好,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让自己在实干中获得经验、体验,而不是整日幻想当大官、享大福,要在日常中建立“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的思维模式。
能够管好一个家,便算很厉害了。平常百姓人家,只要人口众多,难免涉及财产、房屋等问题,在俗世中处理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家族关系中,必须学会不偏不倚,磨砺德性。
一个人做到有德行,自会受人尊敬。倘使在更大的范围内,谁能以德服人、以德助人,他的美好名声一定遐迩闻名。
为人处世,拥有博大的心胸很重要。能容人者,人必容之。老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了上述的德行,并且用这个德性影响天下更多的人,那么民风会淳朴、百姓会厚道,那时,德行便是你的通行证。
老子的语言是“浓缩的智慧药丸”,不是一下子可以明白的。但是,一个人想要向上走,一定要自我修炼,学会拒绝平庸,学会服务社会,更不要自甘堕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层次,既有相通之处,又会有不同的挑战。因此,只有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的人,才能放飞自我。
五、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这些年,我在社会上遇到过很多的风险和危机。 我通过熟读《老子》,知道这些风险和危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它们的“发源地”。曾几何时,很多人们追逐名利,导致社会上物欲横流,为了钱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话都敢说。市井中的生意人最会算计利害得失,但是你必须记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样的“机灵人”在社会上风光一时、再挫败的事例屡见不鲜。 倘使这些人懂得“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道理,知道“有舍才有得”的真諦,或许会避免“翻船”的命运。
《老子》一书,不仅仅是对西周几百年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还是历代统治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书籍。推而广之,社会上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阶层,乃至政府、高校、企业的管理者,读点《老子》,只会有益无害。《老子》里面包含了很多人生中的哲思,倘使早早领悟了其中的人生智慧,可以避免走很多的弯路。
以上便是我读《老子》的心解。《老子》引导我慎独反思,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一个不过分追求私利的人,一个蓬勃向上的人。读《老子》,可使人聪慧,可使人丰富,可使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