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米爾顿·艾弗里将概念化的意象造型注入感官的色彩,用超越现实物象束缚的画面引领人们抵达心灵的深处,他的绘画给人一种天真的遐想,优美流畅的线条间传递画家充满诗意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米尔顿·艾弗里;诗意;天真
美国画家米尔顿·艾弗里1885年生于纽约北部,因受欧洲艺术思潮的影响他先后接触了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的绘画,从中汲取养分、展现内心建立了独具个人特征的绘画面貌。作为美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之一,艾弗里的绘画宁静优美,奇趣简洁的笔触间饱含着天真的魅力。画家用近乎抽象的画面进行个性和思想的表达。正如艺术大师罗斯科所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画面就像诗集,充满了宁静、甜美、质朴。他是诗人的探索者,强有力地表达着他的内心世界。”在艾弗里的作品中,简化流畅的线条、纯净柔和的色彩等都不遗余力的给观者展现了一个融合东方艺术精神的诗意世界。
随意的姿态、简约的形式,艾弗里的绘画造型具有意象的特征,他不拘泥于物象的细节和客观的真实,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表达以及精神的感受。画家以抽象的手法“以形写神”,表现内在的“神”和“意”。同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取象于物,而不滞于物”一般,艾弗里的绘画重传神而非求形似。简洁单纯的形态,或夸张或变形,再融入自身的情趣感受,营造出一种纯粹的、宁静的、引人入胜的画面艺术。如作品《母与子》描绘了一位母亲怀抱孩子的情景,画家将细节全部省略,提炼出了最为本质的特征,形体大多舍弃明暗和体积的塑造,只留下概括的外部轮廓。孩子以大笔触的块面处理没有繁琐多余的细节,整幅作品中只有母亲的面部五官以及手臂选用了细线勾勒,而正是这几笔轻盈的细线在平涂色面的对比下显得格外注目。母亲细眉垂目,温和平淡的深情在这简单的形式和色调中展露无遗,诗一般的情绪也开始在画中来回流淌,给人最温暖人心的触动。艾弗里的作品皆旨在于借形表意,高度简化的形象处理在作品《褐色的三月》中体现更甚,腿部手部交错坐于地面的少女,依旧没有细节,或方或圆的形体加上黄、褐的色彩,这种看似平淡的画面传递着作者隐藏其中的情绪。无声的沉默、片刻的安宁画家借以这种不具象的造型叙述让人思考的画面,以看似平稳的表象引领观者体会更深层的画意。
画面的主体诉说画家的情感,而除去主体的背景则给人以情感的延伸和无尽的空间想象,艾弗里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中国绘画中讲究“虚实相生”、“计白当黑”,常将画面留以大量的空白,并且空白的重要性不亚于画面本身,虚实的交相呼应得以显现出作品独特的美学意境。在艾弗里的绘画作品《玩牌者》中这种空白有所出现,这些除去主体物以外称之为“负空间”的空白,它的存在使得画面产生了强弱、虚实的空间变化,它体现的“无”给以观者主观的联想,有着强化画面的感染力。主体玩牌者的造型以略带夸张的变形破除了画面的平淡无奇,使得作品更有表现力。而“负空间”色彩对比的减弱不仅缩小了空间差距,设色的稀薄更带来一种虚无的飘渺。整个画面都被沉思般的恬静所笼罩,稀薄之间还有一些气流涌动。整幅作品“正空间”与“负空间”相互借用、合而为一,使得观者在这种渲染的气氛间沉醉。这种正负空间的运用还体现在作品《海上的鸟》、《海边的小鸟》中,天空、大海、木桩和小鸟被带到观者眼前,单纯的画面散发着率真趣味。如“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一般,作为画面的组成元素它们相互依存,融合的恰到好处。图形间的互相渗透调动了画面,简单的主体物变得不再单调和呆板,在缓缓流动的画面间充满活力。画家仅用简单的意象勾勒就奇巧的建构出了一个充满稚趣的空间。幽深的意境、大自然的安宁也萦绕其间,这种远离喧嚣的宁静正是其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艾弗里的画面带给人一种直觉的感悟,他以偏重感官的色彩来达到内心情感的表达。他并不单纯的描绘物体固有的光线和色彩,更多的注重画面整体的和谐。处理画面时他有意识的将物体压缩为一个平面,使得上色后的画面更易统一。看似孤立的块面色彩在他巧妙地组合、对比下显得温润高雅。画面在色彩的作用下如呼吸般起伏,这种平涂的、带有主观感受的色彩给人一种情绪上的反应。艾弗里的作品用色大胆又不失协调,主体和空间环境也因色彩而达到了调和,中间色的使用、细微调整的色阶,微妙变化的色彩蕴含着丰富的层次。如《格林尼治村民》颜色多而不乱,色彩透明而雅致。大面积的灰色调下,右边裹头村民那鲜明对比的红黄蓝色显得格外抢眼,而左边村民则巧妙地运用黑色帽子来呼应。高浓度的黑色、红色在周围灰暗的褐色、粉白色、土黄色等低饱和度色彩衬托下显得质朴和宁和。假如去掉这几笔颜色,画面会顿失生机而陷入沉闷,变得不再明快和清亮。自我意识的创造性绘画,与现实物象相关又无关现实的色彩是画家所描绘的景象。松快的笔触、轻柔的色彩带着孩提般的随意,画家用这种简化单纯的色彩组织画面,以相近的色彩来获得和谐。如作品《坐姿》用粉色、乳黄色、灰紫色等邻近色彩抽象的描绘了一位戴帽侧坐的女人。流动的笔触赋以轻薄的色彩,微弱的颜色变化间烘托出虚静和悠远的气氛,画家用淡雅的色调营造出了一个满含恬淡超逸的视觉世界让观者恍惚、沉浸。
艾弗里是一位擅长使用颜色来表现内心的画家,他认为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他的画就是展示内心的窗口,一切都明白清晰,无需多费言语。他的绘画带给观者精神上的安定和平和,我们透过他纯真的画面和宁静的氛围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真切、深远的画面中思索生活的美好,感叹如诗般的安谧。
【参考文献】
[1]Barbar Aaskell,易英等译.美国艺术家米尔顿·艾弗里[J].世界美术,1991(01)
[2]孙建平.当代艺术中的风景[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温蕾(1992—),女,湖南师范大学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研究
关键词:米尔顿·艾弗里;诗意;天真
美国画家米尔顿·艾弗里1885年生于纽约北部,因受欧洲艺术思潮的影响他先后接触了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的绘画,从中汲取养分、展现内心建立了独具个人特征的绘画面貌。作为美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之一,艾弗里的绘画宁静优美,奇趣简洁的笔触间饱含着天真的魅力。画家用近乎抽象的画面进行个性和思想的表达。正如艺术大师罗斯科所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画面就像诗集,充满了宁静、甜美、质朴。他是诗人的探索者,强有力地表达着他的内心世界。”在艾弗里的作品中,简化流畅的线条、纯净柔和的色彩等都不遗余力的给观者展现了一个融合东方艺术精神的诗意世界。
随意的姿态、简约的形式,艾弗里的绘画造型具有意象的特征,他不拘泥于物象的细节和客观的真实,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表达以及精神的感受。画家以抽象的手法“以形写神”,表现内在的“神”和“意”。同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取象于物,而不滞于物”一般,艾弗里的绘画重传神而非求形似。简洁单纯的形态,或夸张或变形,再融入自身的情趣感受,营造出一种纯粹的、宁静的、引人入胜的画面艺术。如作品《母与子》描绘了一位母亲怀抱孩子的情景,画家将细节全部省略,提炼出了最为本质的特征,形体大多舍弃明暗和体积的塑造,只留下概括的外部轮廓。孩子以大笔触的块面处理没有繁琐多余的细节,整幅作品中只有母亲的面部五官以及手臂选用了细线勾勒,而正是这几笔轻盈的细线在平涂色面的对比下显得格外注目。母亲细眉垂目,温和平淡的深情在这简单的形式和色调中展露无遗,诗一般的情绪也开始在画中来回流淌,给人最温暖人心的触动。艾弗里的作品皆旨在于借形表意,高度简化的形象处理在作品《褐色的三月》中体现更甚,腿部手部交错坐于地面的少女,依旧没有细节,或方或圆的形体加上黄、褐的色彩,这种看似平淡的画面传递着作者隐藏其中的情绪。无声的沉默、片刻的安宁画家借以这种不具象的造型叙述让人思考的画面,以看似平稳的表象引领观者体会更深层的画意。
画面的主体诉说画家的情感,而除去主体的背景则给人以情感的延伸和无尽的空间想象,艾弗里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中国绘画中讲究“虚实相生”、“计白当黑”,常将画面留以大量的空白,并且空白的重要性不亚于画面本身,虚实的交相呼应得以显现出作品独特的美学意境。在艾弗里的绘画作品《玩牌者》中这种空白有所出现,这些除去主体物以外称之为“负空间”的空白,它的存在使得画面产生了强弱、虚实的空间变化,它体现的“无”给以观者主观的联想,有着强化画面的感染力。主体玩牌者的造型以略带夸张的变形破除了画面的平淡无奇,使得作品更有表现力。而“负空间”色彩对比的减弱不仅缩小了空间差距,设色的稀薄更带来一种虚无的飘渺。整个画面都被沉思般的恬静所笼罩,稀薄之间还有一些气流涌动。整幅作品“正空间”与“负空间”相互借用、合而为一,使得观者在这种渲染的气氛间沉醉。这种正负空间的运用还体现在作品《海上的鸟》、《海边的小鸟》中,天空、大海、木桩和小鸟被带到观者眼前,单纯的画面散发着率真趣味。如“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一般,作为画面的组成元素它们相互依存,融合的恰到好处。图形间的互相渗透调动了画面,简单的主体物变得不再单调和呆板,在缓缓流动的画面间充满活力。画家仅用简单的意象勾勒就奇巧的建构出了一个充满稚趣的空间。幽深的意境、大自然的安宁也萦绕其间,这种远离喧嚣的宁静正是其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艾弗里的画面带给人一种直觉的感悟,他以偏重感官的色彩来达到内心情感的表达。他并不单纯的描绘物体固有的光线和色彩,更多的注重画面整体的和谐。处理画面时他有意识的将物体压缩为一个平面,使得上色后的画面更易统一。看似孤立的块面色彩在他巧妙地组合、对比下显得温润高雅。画面在色彩的作用下如呼吸般起伏,这种平涂的、带有主观感受的色彩给人一种情绪上的反应。艾弗里的作品用色大胆又不失协调,主体和空间环境也因色彩而达到了调和,中间色的使用、细微调整的色阶,微妙变化的色彩蕴含着丰富的层次。如《格林尼治村民》颜色多而不乱,色彩透明而雅致。大面积的灰色调下,右边裹头村民那鲜明对比的红黄蓝色显得格外抢眼,而左边村民则巧妙地运用黑色帽子来呼应。高浓度的黑色、红色在周围灰暗的褐色、粉白色、土黄色等低饱和度色彩衬托下显得质朴和宁和。假如去掉这几笔颜色,画面会顿失生机而陷入沉闷,变得不再明快和清亮。自我意识的创造性绘画,与现实物象相关又无关现实的色彩是画家所描绘的景象。松快的笔触、轻柔的色彩带着孩提般的随意,画家用这种简化单纯的色彩组织画面,以相近的色彩来获得和谐。如作品《坐姿》用粉色、乳黄色、灰紫色等邻近色彩抽象的描绘了一位戴帽侧坐的女人。流动的笔触赋以轻薄的色彩,微弱的颜色变化间烘托出虚静和悠远的气氛,画家用淡雅的色调营造出了一个满含恬淡超逸的视觉世界让观者恍惚、沉浸。
艾弗里是一位擅长使用颜色来表现内心的画家,他认为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他的画就是展示内心的窗口,一切都明白清晰,无需多费言语。他的绘画带给观者精神上的安定和平和,我们透过他纯真的画面和宁静的氛围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真切、深远的画面中思索生活的美好,感叹如诗般的安谧。
【参考文献】
[1]Barbar Aaskell,易英等译.美国艺术家米尔顿·艾弗里[J].世界美术,1991(01)
[2]孙建平.当代艺术中的风景[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温蕾(1992—),女,湖南师范大学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