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元通和模式下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以湖南湘西地区为例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duo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提出的中国宗教“多元通和”模式的概念引发了学界关注。“多元通和”模式是宗教生态轮的核心观点,而宗教生态论是指,把文化生态的理念运用到宗教文化的研究中,来把握其动态的关系与规律的方法。本文拟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对“多元通和”形态下湘西宗教文化的现状进行概括,以期发掘其于对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影响和积极作用。
  【关键词】多元通和:湘西;宗教文化
  一、多元通和的概念及在湘西地区的表现
  1.“多元通和”概念的提出。牟钟鉴先生认为,中国的宗教生态模式是与亚伯拉罕“一神分化式”宗教和印度“多神一教嬗变式”宗教相区别的模式,即“多元通和”。“多元通和”与多元一体的区别在于,多元一体更侧重于分析民族格局,而中国宗教与民族并不完全同步,是发展中的动态的整体。“中华民族在农业文明与家族社会土壤里生长出亲情、乡情与群居智慧,追求和谐稳定,喜欢用家庭乡里的眼光看社会看世界,亲近土地和自然,产生出孔子、老子为代表的以儒、道互补为主脉的中华思想文明,既重人文道德,又重自然本性,以中和之道为精神方向,逐步建设起中华信仰文化多元通和生态系统。”
  2.“多元通和”在湘西地区的具体体现。第一,人文性与宗教性融通。中國的宗教文化受人文的文化影响颇深,人文理性在中国文化里占据主导地位。湘西的宗教文化在逐渐形成的以汉族为主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中,不断吸收儒释道三教的文化,这里的三教不仅是指宗教,更是道德教化。湘西的少数民族在多年的劳动生活中接受了儒家“敬天法祖”为核心的礼教,偏重哲学的佛教与道教,以此形成了湘西既有原始宗教特色,又注重传统人文理性教化,宗教与人文相互通融宗教生态环境。
  第二,民间性与正统性互补。三教作为中国的正统宗教,在与民间宗教有某种紧张的同时,也注重从民间宗教中吸取营养。民间宗教为了自身的发展,也积极吸收传播三教思想。根据刘泳斯学者关于民间宗教与三教合一的观点可以看出,湘西的原始宗教在吸收三教发展自身的同时,促进了三教合一的进程。
  第三,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外来宗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宗教文化对待外来宗教积极的态度。湘西同样受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但影响较小。民国时,保靖与花垣两县存在一些基督教堂,如今随着吉首大学招生的扩张,西北地区的穆斯林带来了基本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两种宗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保留基本教义的基础上吸取了“三纲五常”的中国特色,在湘西地区较为受人接纳,虽然信众范围较小,在湘西地区亦能受到尊重与支持。
  二、湘西的多元文化现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西接贵州铜仁和重庆红安,北连湖北恩施,境内有土家、苗、汉、回等三十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汇聚的地方。外来的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与湘西本土的原始宗教并行不悖,并且化为民风民俗融入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生活,对湘西地区的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究其根源,一方面,与湘西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湘西处于四省边界,“具有引东拓西的地域优势,与南面的北越文化体系、东北部的汉文化体系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体系处于碰撞共生之中。”,是不同宗教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必由之路。历史上,无论是明朝以前由北往南的纵向发展,还是明朝以后由东向西的横向传播,都必须经过湘西这个文化交流的枢纽。所以,湘西得以吸收众多外来文化因素。另一个方面,则要归结于“大杂居,小聚居”等生活环境。长期的混杂居住使得生活在湘西的土家、苗、侗、白、汉等民族的信教群众对于其他民族的原始宗教亦或佛、道等外来的宗教具有较强的适应、接纳和吸收的能力。
  三、启示与结语
  “多元通和”对于湘西多元宗教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首先,要发展湘西宗教多元文化的,应当准确的理解中华文化。湘西多元宗教文化的发展,首先要准确了解湘西多元宗教文化发展的历史,把握湘西原生性宗教和民族的核心义理,同时把握中原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真正把握了湘西宗教文化的深刻含义,才能在深层次把握湘西宗教文化发展的方向与动力。其次,要保持湘西民族宗教和原始宗教的独特传统。多元通和并不等同于多元融合为一,多元通和是一个整体,但却不是统一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着的宗教文化生态。这对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陆群.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现代歧异性变化———以湘西腊尔山苗族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2]牟钟鉴主编.民族宗教学导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77.
  [3]游斌.牟钟鉴.多元通和、经典互读与中国宗教间对话.民族论坛(学术
  版).2011年第10期.
  作者简介:高孝天(1995-),男,湖南省湘西人,中央民族大学2013级宗哲学与宗教学系宗教专业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要】绘画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意人物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作用,潜意识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及审美观念。材料在绘画创造中必不可少,在对材料进行继承的基础上,也需要加大对绘画新材料的应用,对材料的语言进行研究,对提升中国写意人物画材料语言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守护与拓进,促进绘画事业发展。  【关键词】中国写意人物画;材料语言;守护与拓进  前言  写意人物画是一种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
期刊
【摘要】建筑作为哲学理念的化身,不仅是一个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空间,它具有实用、美观、躲避自然环境的侵害等实际功能,更是设计师思想理念以及对建筑美学的研究传递。中国古建筑所蕴含着的深邃哲学思想,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时代精神。建筑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谈到建筑美每个人的理解都不相同。建筑跟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人文气息、宗教信仰等密不可分。所以,对中国建筑的理解也应站在
期刊
一、The Ridiculous Night is Just the Beginning  Although Nixon attempted to cover all the truth in order to avoid being punished,many members of Nixon administration were exposed step by step.Two years
期刊
我对北大法学院苏力教授的关注,源于其在开学、毕业典禮上对北大法学院学生做的演讲。其演讲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文采斐然,激情洋溢。我曾经拜读过其著作《送法下乡》和《走不出的风景》。苏力教授对法治本土化深入剖析的研究令我影响深刻。  本次读书报告取材于苏力教授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的一文《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秋菊打官司》中村长困惑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传统政治逻辑,展现着基层民众和普通官员在政府
期刊
【摘要】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古丝绸之路的复兴重建已成为当前我国甚至整个世界的政治重心和焦点,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进一步对外开放、深化与他国合作的一个伟大举措,同时也为中国中西部改革带来了新鲜活力,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经济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契机,加强了中国内陆与沿海之间的互惠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伊斯兰教  一、唐宋时期  早在唐代阿拉伯和中国的交通已经初
期刊
【摘要】在正式开始论述西周礼和刑的关系之前,首先要言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成文法的公布。本人认为,成文法的公布严格地确定了什么是刑,因为成文法明确公开。所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区分礼和刑的关系。春秋郑国铸刑书是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将法律公布于众,此前统治者都信奉“刑不可知,威不可测”,所以当时其行为还遭受到了以晋国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一个世纪后,作为晋国,其赵鞅、荀寅又一次铸刑鼎才使公布成文法成为大势所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国家的存在包含着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权组织和主权。现国际社会,国家间的人员交往频繁,居住在一国境内的人不全是本国人。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境内都有外国人。因此研究国际法上的个人问题,特别是研究外国人的法律地位问题,必须研究国籍问题。  【关键词】国籍;国籍法;国籍的取得;国籍的丧失;国籍冲突  一、国籍的概念  由于各国对国籍的定义互不相同,学者的理解也不一样。不同的观点主
期刊
【摘要】合理的金融组织不仅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反之,落后的金融组织制度将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从而也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研究、探索合理的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大兴区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尤其是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为样本,通过问卷、访谈、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人力、信息和技术等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我国而言,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的开放背景条件下,中国的教育市场也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直接冲击,如我国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上并不占优势,学历、学分互认体系,教育质量的制度保
期刊
【摘要】国家治理转型中的镇街文化治理处于现代性自我确证的话语系统之中。国际化社区建设是镇街文化治理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搭建城市生活空间载体的有效切入点。本文从国际社区角度出发,基于文化治理理念,探讨当前镇街文化治理的现实路径,通过分析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存在之问题及解决之道,把握其发展的包容性、服务性和创新性,为镇街文化治理实践提供一个新视阈。  【关键词】文化治理;国际化社区;创新  基金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