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堂的政治认同培育路径研究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标识”,更是学科素养生成与发展的关键,随着新高考的推进,新旧教材的衔接替换,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对高中政治课堂政治认同培育的困境的分析,提出通过课堂立意、情景设定、合理化辨析、体验式外化以及时政引领等途径,推动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生成与落地。
  关键词:活动课堂;政治认同;高中思想政治
  政治认同是在现有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基于对个体身份的确定,对政治、社会现行制度的认可,进而产生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归属感乃至思想上的信仰。简而言之,是个体对现行政治制度的认可与支持。在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则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党的领导的支持与拥护。作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一直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尊严的青少年为己任,在促进学生明确政治立场、形成正确三观,树立健康心理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在推进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如何进步落实政治认同培育、摆脱“传统教学思想”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亦是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政治认同培育的过程中,应以新高考为导向,以社会新形势、时代新背景为教学素材,坚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的原则,在强化学生认知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重政治认同的培育,做到政治认同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活动型课堂中加强政治认同培育的意义
  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而形成的,是基于对个人身份、社会制度的认知而形成的情感和心理的归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道路、文化的认可与支持。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高中生需要认同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而规范自身、提升自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情景探究为载体引导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
  高中政治课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主,围绕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通過生活案例的感悟,加深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国家经济、政治制度的切实理解,使学生明确在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我们一直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培育理性思维,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与荣誉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树立的攻坚时期,此时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价值体系,但心智发育不够成熟,辩证思维能力不足,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国际时事为载体,引导学生直面问题分析,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确责任与担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大是大非面前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与荣誉。
  (三)培育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益
  政治认同的形成与学科素养的生成都是全方位、系统化、综合化的过程,亦是实现政治理论与情感认同、道德修养相融合的过程,它的形成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思政课堂通过活动探究调动学生活动思维,加强对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增强其理性分析时事政治的能力,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能力,有助于价值观的升华与外化,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达成。
  二、活动型课堂中政治认同培育面临的问题
  (一)课堂培育政治认同落实不到位
  活动课堂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多以情景创设、合作探究、小组议题讨论的方式教学,以期通过调动学生思维发挥学生自主性,实现思政学习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使原本相对枯燥的政治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培育了学生的学科兴趣,但在强化政治认同方面存在缺陷:
  一是在材料阐述情景设定中,部分教师未能将爱国主义、奉献社会、富强中国等政治认同思想带入其中,未对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是活动课堂学生乐在其中,忽视了获取知识、培育核心素养的活动目的;
  三是活动总结中,教师重点强化知识总结,弱化了情感态度的升华忽略了政治认同的培育。更有甚者,政治课堂为活动而活动,忽视知识的总结、情感的升华使课程完全变为“活动课”。
  此外,由于对新教材的不熟悉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按照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加注重对政治理论的阐述和学生习题的讲解,而学生则通过死记硬背、模板答题的方式学习,不利于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
  (二)学生内因阻碍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内因对事物分发展起决定作用,外界对高中生政治认同的阻碍只能是影响,学生自身才是关键。对于高中生而言,经过多年的思政课学习,尤其是高中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学习,大部分高中生初步具备一定的政治认同素养,对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方针政策有一定的认同。然而,在政治认同深化培育中面临诸多困难:
  1.高中生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思想认知能力还不完善,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看待问题比较容易偏颇,其政治认同比较容易受他人尤其是网络影响,政治认同极易发生动摇。
  2.高中生大多15-18岁,正处于叛逆期,此阶段的学生呈现出家长老师强调“不能做什么,偏要做什么”的叛逆阶段,此时对学生强调政治认同培育,易引发学生反弹适得其反。
  3.部分高中生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思想上推崇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价值观念采取排斥态度。高中生的这种想法对政治认同培育具有决定性的阻碍作用,转变高中学生观念是培育政治认同的关键。
  三、基于活动课堂的政治认同培育的有效路径
  (一)活动型课堂培育政治认同的有效路径
  知行统一,内心的认同是实践的前提和基础。“00”后的高中生是有个性、追求独立的一代,是不唯上而唯理的一代。对于某种理念,他们不会盲目的相信、无理性的认同、遵从,纵使这种观点来自于父母亲人,他们也不会无理性妥协,而是会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发现、认识这一理念,最后形成的这种理念认同或否定。因此,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并不得取得认同,政治认同的产生要以清晰的认知和情感的公民为前提,通过学生熟悉生活化情景生成理论认知,时政引领达成情感共鸣,合理化辨析实现理性认同,体验式外化实现强化政治认同。   1.课堂立意政治认同
  唯物论认为意识具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一堂优秀、有效的活动课要有明确的核心目标,不能为活动而活动。笔者认为,在活动型课堂中探寻培育政治认同的有效路径,就必须将培育政治认同作为课堂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在讲授《个人的收入与分配》过程时需明确,将培养学生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政治认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针对的进行教学设计,有意识的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过程实现政治认同。
  2.情景探究生成政治认同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官认知到理性思维的一个过程,因此,无论是政治理论的理解、政治立场的明晰,都需要寓于生活情景尤其是时政背景之中,通过时事背景与带有导向性的逻辑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形成达成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如在讲述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个人的收入与分配》的公开课中以课本情景“小吴家的幸福生活”为基础前后各延伸一个情景,讲述了我国分配制度的衍变过程,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习到我国的分配制度,有意识到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与我国的分配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进而形成对我国分配制度的认同,并坚定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
  3.合理化辨析达成政治认同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思政教学日益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具体来说,基于探究情景通过给予学生开放、思考、探究的空间,调动学生思维,找寻现行的合理性,进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达成培育政治认同的目标。如在《个人的收入与分配》中以<小吴家的幸福生活>情景为依托,引导学生分析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分析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自主明确了按劳分配的条件、范围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材料分析明确了按劳分配的合理性实现了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现行分配制度的支持与认同。
  4.体验式外化强化政治认同
  通过社会实即学生中将内心情感理念外化表达,不仅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更是进一步延展课堂教学内容,升华理性认同。此类活动分为两种,一是基于课堂整堂课的情感推导和知识内化,由教师引导抒发,例如:在讲解《个人的收入与分配》相关内容时,基于我国分配制度的变化抒发情感,学生直接表达“中国共产党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话语,整堂课的情感积累得以抒发强化了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支持与认同;二是综合性活动,如辩论赛、模拟听证会、议题讨论会,以及课外延伸活动。如,在讲解《民主管理》时,学生通过模拟村委会选举、决策等过程,自学完成相关内容。
  此外,思想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密不可分尤其是近年来,高考选择题多以时事材料为载体进行知识考查,因此活动型课堂应引入时事政治,将时政作为培育政治认同的重要材料,一方面我国时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等诸多内容,尤其涉及我国的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时事政治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與认同;另一方面,学生对时事问题、运用政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明辨是非、探析合理性,增加政治认同。如在“新疆棉花”事件发生的次日政治课上,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别从经济、政治、哲学的评析相关事件,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在训练政治思维、回顾以往知识的同时,提升了爱国主义精神、增加了对中国制度和传统文化的认同。可见,通过时政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培育政治认同。因此,应加强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引导学生探讨、发表言论,有针对的强化学生对党的理论认同、制度认同、道路认同,在活动的过程中,认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行为。
  在今天的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被视为政治学科课程的核心目标,而政治认同的培育则是此目标实现的关节点,构建以培育政治认同素养为核心的活动型课堂,以立德树人、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通过课堂立意、情景探究、合理化辨析、时政探讨等途径实现政治认同的生成与外化,最终是学生认同国家的制度、政策、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17页.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搜狐网.权威专家授课,学员收获成长!第一期高中课标深度解读高级研修班在京落幕[EB/OL](2018-07-19)http://www.sohu.com/a/242138456_100184251.
  [4]陈洪钧.探索提升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有效策略[J].教学经纬,2020,24:59-61.
  [5]张明峰.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J].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二),2020:1186-1187.
  [6]蒲志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79-80.
  [7]王爱云.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J].德育新论,2020(11):5-6.
  [8]马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育路径[J].教师·TEACHER,2020.9:87-89.
  [9]周婷.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研究的策略分析[J].教育视点,2021,11-12.
  [10]王永广.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视野下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分析[J].教改前沿,2021.2:111-11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今的教学中,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而作为现代地理教学中必须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如何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成为了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人地協调观”培养策略,结合教师实践经验,从激发学生动力,促进主动学习;情境代入体验,渗透情感教育;构建新型模式,优化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学习动力;情感教育;学习方法  随着时代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之中,多组织开展一些地理社团活动,其不仅能够加快地理学科的变革步伐,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地理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实现自身地理学科素养的培育。鉴于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当中,需要对社团活动的开展予以关注和重视。既要加快社团的构建步伐,借助社团的成立来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综合性思维。又要拓展社团活动的内容,在鼓励和引导学生踊跃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学物理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构建与评价工具开发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中学物理学业质量评价框架构建基础模式,其次从时刻注重活动表现,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可以提升、引进多样化评价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融合及时和延时,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中学物理教学评价框架的具体应用,最后阐述中学物理教学有效思考,继而强化中学物理学业质量评价活动的运作效率,提高物理教学综合水平,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教学改革影响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进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而生本理念是众多教师落实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本文建立在生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首先阐述了高中化学课程生本教学的基础内容和特点;其次,从意识形态以及实践这两方面分析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困境;再次,综合教学环境、小组合作学习、化学思维这三个角度阐述优化策略,意在能够为高中化学生本教学课
期刊
摘 要:现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开始努力解决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困扰,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教育的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对提高人的生态素质、解决环境问题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价值。本文主要从中学地理教育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入手,详细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深入挖掘地理教学中的生态资源,并就在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学地理;教育;措施  一、生态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万众创新的时代,语文阅读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语文教学工作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把思辨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刻探索。如果仅仅围绕在机械性阅读教学的窠臼之内,学生就无法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思辨性阅读有诸多优势,本文围绕着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的诸多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
期刊
摘 要:数列不仅是高考和竞赛的考察重点,也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细探最近几年数列的高考真题,考察的侧重点由单一知识型转向复合综合型,所以掌握复合型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是解决数列这道大题的关键。本文给出了解决复合型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的两类解题方法:“待定系数法”和“构造法”,以指数型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为例,供同学们参考。  关键词:待定系数法;构造法;通项公式;解题策略  一、通项公式的地位  对于数
期刊
摘 要: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是学校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对于这个课题,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并重视新的学校管理制度给学校带來的各种变化。在此,文章在深入了解我校的现代化学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断提升办学品质的路径,以期望通过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目标,通过现代化学校制度的实施,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期刊
摘 要: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是人教2003版《数学选修2-3》中两个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教材对该两个分布的研究主要是分布的认识与应用,由于受教学难度的制约,未对两个分布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做深入的探讨。本文从两个分布期望与方差的计算揭示两个分布的区别与联系,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分布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期望;方差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课标版《数学选修2-3》的课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强调“语言与内容结合”的语言教学流派CLIL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为英语阅读学习带来了新的启发。用英语活动观组织教学可以使CLIL课堂更大程度地实现教学4Cs目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本文以必修三“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为例,探索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CLIL阅读教学,以期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