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第一部以学生运动为题材,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优秀长篇小说,曾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日本、中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广为流传。
《青春之歌》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时期的历史生活为背景,以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为主线,通过主人公林道静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反映了一代知识女性反抗命运、积极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性格,同时体现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的觉醒。
女主人公林道静是一位颇具时代特征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她出身于一个官僚兼地主的家庭,受的是传统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教育。但因其生母是佃农的女儿,她从小就受异母的虐待,使她形成了倔强的反抗性格和同情下层人民的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决定了她后来的人生道路。对此,我们从林道静生命中的三个男人来浅析这一人物形象。
余永泽是林道静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他拯唤醒了林道静生命中爱与美的意识和对人性、人道主义的思考。林道静初遇余永泽时,林道静投亲不遇、求职无门,加上余敬唐们的奸诈,在极度悲愤中欲投身大海,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余永泽救了她的命。从此,林道静深深地被余泳泽那“骑士兼诗人”的气质所吸引,就如林道静自己所言的“多情的骑士,有才学的青年”。余永泽科学、民主、个性解放的思想追求对于急于寻找出路又感到无助的林道静而言,无疑是一股春风,于是,她热烈地爱上了余永泽。但是,余永泽是把林道静视作纯粹的女人,在其眼中林道静就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因为“她是他的”。二人同居后,余永泽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专心搞国学,注重的是个人的出路问题,渐渐趋于保守主义。同居后的林道静仍然感到迷茫和空虚,给于她思想启蒙的余永泽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同时也注定二人的无言结局。
卢嘉川是林道静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卢嘉川的出现,给林道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余永泽常谈的那些美丽的艺术和动人的缠绵故事,已经不再动听,而这位大学生侃侃而谈的都是一些林道静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东西,林道静内心起了阵阵波澜。卢嘉川是一个成熟的马列主义者,他沉稳,内敛,遇事沉着冷静,更重要的是他给林道静送来了为之奋斗终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从卢嘉川这里,林道静接受了民主思想的启蒙,随之而来的是林道静的第二次爱情。如果说余永泽对于林道静的爱情完全是男人对于女人的情欲,卢嘉川则不是,在卢嘉川的心中,革命事业是第一位的。林道静对卢嘉川的憧憬是对卢嘉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向往,她舍弃余永泽而追寻卢嘉川,正是这一崇高精神给予的支柱。
江华作为林道静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江华的出现,才真正的、更实际的点醒林道静。因为林道静之前对革命的理解,认为革命是知识分子的事,没想到原来工人、农民,更广大的无产阶级都拥有革命的力量。江华是大学生同时也是工人。比起卢嘉川来,他更稳重,更有城府。不过,他是那种很容易被淹没在人群里的人,不会特别出彩,扎眼。但日久相处下来会发现他踏实、有魄力、坚毅果决,会有很强的安全感。那个时候,只不过林道静和李孟瑜没有相识的机会。否则,她就会知道,当时领导学生运动,像卢嘉川这样的人物并不特别、罕见。而江华此时出现在农村教学的林道静面前,也再合适不过。她需要更成熟的人来指引、相伴。林道静和江华在一起是做了许多革命的具体工作的。发动、组织农民搞麦收斗争。被捕后不投降屈服入狱一年。出狱后继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领导学生运动。江华对林道静的爱情是建立在革命基础上的爱情,与其说林道静与江华走到了一起,还不如说是与共产主义走到了一起。江华对于林道静而言,是布尔塞维克的化身,而非单纯的一个男人,这样的共产主义者又不是像卢嘉川那样的不可及,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爱情上。
由是可知,林道静作为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典型的新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有着一定的依附性,不算是一个独立的新女性。不过,从社会层面看,林道静在成长道路中的感情经历,虽然并不完整,但正因为这些各不相同的爱情才改变了她的人生。通过林道静对爱情的选择,反映出了那个特定年代青年人追求个性解放,投身社会解放事业,证实人生价值的意义。
《青春之歌》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时期的历史生活为背景,以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为主线,通过主人公林道静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反映了一代知识女性反抗命运、积极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性格,同时体现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的觉醒。
女主人公林道静是一位颇具时代特征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她出身于一个官僚兼地主的家庭,受的是传统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教育。但因其生母是佃农的女儿,她从小就受异母的虐待,使她形成了倔强的反抗性格和同情下层人民的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决定了她后来的人生道路。对此,我们从林道静生命中的三个男人来浅析这一人物形象。
余永泽是林道静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他拯唤醒了林道静生命中爱与美的意识和对人性、人道主义的思考。林道静初遇余永泽时,林道静投亲不遇、求职无门,加上余敬唐们的奸诈,在极度悲愤中欲投身大海,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余永泽救了她的命。从此,林道静深深地被余泳泽那“骑士兼诗人”的气质所吸引,就如林道静自己所言的“多情的骑士,有才学的青年”。余永泽科学、民主、个性解放的思想追求对于急于寻找出路又感到无助的林道静而言,无疑是一股春风,于是,她热烈地爱上了余永泽。但是,余永泽是把林道静视作纯粹的女人,在其眼中林道静就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因为“她是他的”。二人同居后,余永泽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专心搞国学,注重的是个人的出路问题,渐渐趋于保守主义。同居后的林道静仍然感到迷茫和空虚,给于她思想启蒙的余永泽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同时也注定二人的无言结局。
卢嘉川是林道静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卢嘉川的出现,给林道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余永泽常谈的那些美丽的艺术和动人的缠绵故事,已经不再动听,而这位大学生侃侃而谈的都是一些林道静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东西,林道静内心起了阵阵波澜。卢嘉川是一个成熟的马列主义者,他沉稳,内敛,遇事沉着冷静,更重要的是他给林道静送来了为之奋斗终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从卢嘉川这里,林道静接受了民主思想的启蒙,随之而来的是林道静的第二次爱情。如果说余永泽对于林道静的爱情完全是男人对于女人的情欲,卢嘉川则不是,在卢嘉川的心中,革命事业是第一位的。林道静对卢嘉川的憧憬是对卢嘉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向往,她舍弃余永泽而追寻卢嘉川,正是这一崇高精神给予的支柱。
江华作为林道静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江华的出现,才真正的、更实际的点醒林道静。因为林道静之前对革命的理解,认为革命是知识分子的事,没想到原来工人、农民,更广大的无产阶级都拥有革命的力量。江华是大学生同时也是工人。比起卢嘉川来,他更稳重,更有城府。不过,他是那种很容易被淹没在人群里的人,不会特别出彩,扎眼。但日久相处下来会发现他踏实、有魄力、坚毅果决,会有很强的安全感。那个时候,只不过林道静和李孟瑜没有相识的机会。否则,她就会知道,当时领导学生运动,像卢嘉川这样的人物并不特别、罕见。而江华此时出现在农村教学的林道静面前,也再合适不过。她需要更成熟的人来指引、相伴。林道静和江华在一起是做了许多革命的具体工作的。发动、组织农民搞麦收斗争。被捕后不投降屈服入狱一年。出狱后继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领导学生运动。江华对林道静的爱情是建立在革命基础上的爱情,与其说林道静与江华走到了一起,还不如说是与共产主义走到了一起。江华对于林道静而言,是布尔塞维克的化身,而非单纯的一个男人,这样的共产主义者又不是像卢嘉川那样的不可及,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爱情上。
由是可知,林道静作为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典型的新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有着一定的依附性,不算是一个独立的新女性。不过,从社会层面看,林道静在成长道路中的感情经历,虽然并不完整,但正因为这些各不相同的爱情才改变了她的人生。通过林道静对爱情的选择,反映出了那个特定年代青年人追求个性解放,投身社会解放事业,证实人生价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