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受到广大教师推广,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于小学生年龄低,可塑性强,积极的引导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入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思想,由传统“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课堂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然而,一直以来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下,学生自学意识淡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更侧重讲解,常常不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忽略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自学、学生不会自学等问题的出现。本文从教学实际为切入点,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自学能力培养意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核心角色是教师,常常以教师为中心,以科目知识传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的记忆、模仿或者训练,单一的学习方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活力,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探、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完成习题,然而一旦脱离了教师的引导,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必要,而且重要。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如果学生可以讲的,教师不要讲,如果学生可以突破的,教师把自主权下方给学生。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问题等,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相关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进行计算,并自主提出不同问题,这些环节中教师不需要过多的参与,而当学生提问题时遇到不规范或者问题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讲解,这样既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而且不会影响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动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潜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积极主动的投入数学学习的世界。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为短暂,为了延长学生注意力时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可以把激励机制引入教学之中,比如开展“谁是数学家”“勇者无敌”等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创新型教学方法,牢牢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将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自学的动力,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之中。例如:学习“认识时间”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钟表教具,要求小组进行挑战赛,一组给出时间,另一组把时间拨到准确位置,几个小组依次进行挑战赛,获胜的小组颁发“时间小博士”的奖励。小学生本来好胜心极强,思维又非常活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自由交流、自主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延伸下去,为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习方法,优化自学能力培养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观念固然重要,但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更为关键。教师通过深入研究学情,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深入制定严密的学法自导内容,并争取落实到位。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学的目标,学生了解自学哪些内容;另外通过“模仿”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学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将所学方法用于课外的指导,从而自觉养成积极自学的良好习惯。例如:数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学习定义,并动手画出里边关键的字词,标注出哪些是重点,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坚持下去,并形成自学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根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要保证人人参与有价值的数学,人人从学习中获得需要的数学知识,不同层次的人在数学教学中获得自身的发展,提倡个性发展,主张自主合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由学生“学会”转换成学生“会学”,并逐步养成自学习惯,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永恩.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培养[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19)
[2] 沈娜. 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09(12)
[3] 刘新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 新课程(小学). 2010(08)
[4] 许益姝.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激趣技巧[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思想,由传统“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课堂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然而,一直以来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下,学生自学意识淡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更侧重讲解,常常不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忽略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自学、学生不会自学等问题的出现。本文从教学实际为切入点,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自学能力培养意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核心角色是教师,常常以教师为中心,以科目知识传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的记忆、模仿或者训练,单一的学习方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活力,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探、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完成习题,然而一旦脱离了教师的引导,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必要,而且重要。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如果学生可以讲的,教师不要讲,如果学生可以突破的,教师把自主权下方给学生。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问题等,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相关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进行计算,并自主提出不同问题,这些环节中教师不需要过多的参与,而当学生提问题时遇到不规范或者问题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讲解,这样既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而且不会影响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动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潜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积极主动的投入数学学习的世界。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为短暂,为了延长学生注意力时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可以把激励机制引入教学之中,比如开展“谁是数学家”“勇者无敌”等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创新型教学方法,牢牢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将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自学的动力,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之中。例如:学习“认识时间”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钟表教具,要求小组进行挑战赛,一组给出时间,另一组把时间拨到准确位置,几个小组依次进行挑战赛,获胜的小组颁发“时间小博士”的奖励。小学生本来好胜心极强,思维又非常活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自由交流、自主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延伸下去,为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习方法,优化自学能力培养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观念固然重要,但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更为关键。教师通过深入研究学情,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深入制定严密的学法自导内容,并争取落实到位。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学的目标,学生了解自学哪些内容;另外通过“模仿”从教师那里获得自学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将所学方法用于课外的指导,从而自觉养成积极自学的良好习惯。例如:数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学习定义,并动手画出里边关键的字词,标注出哪些是重点,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坚持下去,并形成自学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根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要保证人人参与有价值的数学,人人从学习中获得需要的数学知识,不同层次的人在数学教学中获得自身的发展,提倡个性发展,主张自主合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由学生“学会”转换成学生“会学”,并逐步养成自学习惯,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永恩.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培养[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19)
[2] 沈娜. 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09(12)
[3] 刘新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 新课程(小学). 2010(08)
[4] 许益姝.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激趣技巧[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