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展示和传承人类文化,也是为了给人类提供一个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平台。而博物馆大多建造在城市,故一些乡村地区民众很难有观赏的机会。现今社会,全国都在进行着下乡扶贫的活动,而社会主义呈现出来的本质要求就是减短贫富差距,将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上日程。文章以某县为开展扶贫活动的主体,以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和历史文化传承为基础,对文化扶贫的政策加以探讨和研究,还分析了如何利用文化传承加快脱贫。
关键词:文化扶贫;博物馆;社教活动
1 博物馆资源的匮乏与文化扶贫的紧迫性
离我国建党一百周年的距离越来越近,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在百年来临之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争取做到不落一人,博物馆曾派工作人员在2015年至2019年间对贫困县的山区展开走访调查,工作人员在走访期间调查部分村和农户,将文化系统扶贫工作全面实施,发现多数老百姓的需求及困难,以及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国的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文化包括民族语言、民风民俗、艺术品、传统服饰、技艺等,是在当地环境中人们长期生产与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创造出来的。贫困山区的文化人才同样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于存在巨大的城乡二元差别,当地人总把进城作为奋斗目标。具有一定知识和素养的乡村教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纷纷调离,到县城或其他城市工作。这使贫困山区的文化传承后继乏人。
目前,尽管县级城市基本均已建立博物馆,但多数百姓可能没有机会观赏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也无法学习博物馆里的知识,对于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提供的文化产地也无法去参观和感受。此时,在国家扶贫政策下,博物馆工作人员也承担精准扶贫工作并通过文化扶贫来增强文化自信,以文化扶贫促脱贫。
以图片展板的方式开展工作虽然形式相对简单,但对于村里的学生和老师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对于大多数的观众而言,图片展板所展示的内容带有太大的局限性,看到的也仅仅是展板所展示的内容而已,而一部分在深山生活的老百姓由于要走很远的山路,而不去乡镇看展览内容,单从这个方面上分析,此次送展览下乡的效果并不显著,对偏远地区的老百姓也没有达到脱贫致富的成效。
2 将免费开放经费用于边远地区群众教育的可行性探索
受国家财政影响,过去博物馆是收费开放的,观众必须购买门票才能到博物馆进行观赏和浏览,对人民群众的自由观赏造成了一定限制。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的财力状况也明显好转,在2008年的时候,中宣部门、财政部门、文化部门联合国家文物局共同发出公文《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这一规定颁发之后,财政部门对博物馆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也向全国人民公布所有博物馆已统一达成免费开放,这一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博物馆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于2008年对群众实施了免费开放政策,财政补助的资金逐年递增,这些补助将用到博物馆的常规运营、陈列布展、文物修复和保护、文物发掘、文创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先扶贫后扶智”,博物馆领导经过多次探讨,最终决定博物馆进行免费开放政策。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政策的实行,博物馆应主动宣传免费开放政策,让偏远地区的山民也能像城市市民那样自由地对博物馆进行学习观赏,享受国家号召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试验前期,以国家级贫困县为主要试验点,在极其贫困山区的两个乡镇内,利用国际博物日,选出36名家庭特别清贫、品德良好的山区学生及4名山区教师,同扶贫工作团队开展一项主题“走向云播,放飞梦想”的博物馆社教活动。
博物馆社教活动开展时间为一天,在活动期间,除了在博物馆参观展览、观看科教电影外,还着重浏览了民俗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场地,最重要的是对儿童教育活动主题的特别设计。此活动不仅让群众深刻了解到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学生们更是通过此次活动学到了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眼界也更开阔了。活动的效果很显著,青少年们个个精神亢奋,励志努力学习以后要为国家做贡献。
博物馆举办的以文化扶贫为核心的社教互动,首要任务要将文化教育所需资源为贫困地区配置齐全,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在公共服务方面还能对贫困地区加强供给。要想做到人人平等,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将文化扶贫当作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并且由国家财政支持,博物馆更要肩负着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重要任务。
为了能更有效地促进国家教育体系和发展教育两大要点更完善地发展,国家文物局对博物馆发放的经费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等文化领地具有的社会价值。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不能空等观众前来参观,要将之前受条件限制无法去博物馆参观的人请到博物馆里参观和学习,特别是偏远山区青少年更要学习博物所展示的思想内容,真正做到无私服务,将服务的目标扩散到全国人民,做到真正意义上博物馆的免费开放。
所谓文化扶贫,从字面上看是要以文化优势为重心,不能抛弃根本思想,只有将前景好的优势文化产业和优秀文化人才全力培养出来,才能从根本上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贫困地区被知识的海洋所圍绕。
3 博物馆的扶贫利用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室,博物馆工作人员有计划地到学校开展讲座。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突出学校的教育特色,并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了解其民族传统文化和自觉地继承文化。
博物馆还可以组织老师学习民间艺术家的民族工艺和技能。在老师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教学,以便将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并提高民族文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向学校学生传播民族文化,为他们继承民族文化提供独特的优势。此外,利用博物馆建设文化产业,通过“基地+农户+博物馆”等有效模式,着力实施文化产业中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扶贫开发,走经济和文化融合之路。例如,利用民俗博物馆的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汉族服装、手工艺品、刺绣等,以提高城镇的人均收入。文化产业基地鼓励了当地人创造收入,并已成为新兴的富裕产业。
明确博物馆对口帮扶的有效职责,以产业扶持和推广民族特色产品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和非政府组织人才的融资和培训,发挥文化人才在文化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榜样和作用,大力培养当地实用文化人才。民族素质将提高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
4 结论
只有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升了,才能从根本上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尽管在短期时间内不能体现其价值,但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对子孙后代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博物馆是一个具有高思想、高领悟的积极群体,想方设法对贫困地区的群众施以帮助,从而使甘肃偏远地区的群众能够像城市居民那样同等使用公共文化服务套餐。博物馆免费开放让更多的山区教师及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自信、充实了内心,对自己追求的梦想有了明确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扶贫将对青少面未来的一生都产生重要意义,博物馆将持续对此展开深入调查。
参考文献
[1]刘西诺.省级博物馆文化扶贫破冰——国内首次以文化扶贫的社教活动探寻[J].中国扶贫,2017(17).
[2]雷承宝.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推动扶贫攻坚稳步前进[J].广西粮食经济,1996(Z1):27-27.
[3]宋新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博物馆免费开放[J].东南文化,2012(4):6-9.
关键词:文化扶贫;博物馆;社教活动
1 博物馆资源的匮乏与文化扶贫的紧迫性
离我国建党一百周年的距离越来越近,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在百年来临之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争取做到不落一人,博物馆曾派工作人员在2015年至2019年间对贫困县的山区展开走访调查,工作人员在走访期间调查部分村和农户,将文化系统扶贫工作全面实施,发现多数老百姓的需求及困难,以及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国的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文化包括民族语言、民风民俗、艺术品、传统服饰、技艺等,是在当地环境中人们长期生产与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创造出来的。贫困山区的文化人才同样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于存在巨大的城乡二元差别,当地人总把进城作为奋斗目标。具有一定知识和素养的乡村教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纷纷调离,到县城或其他城市工作。这使贫困山区的文化传承后继乏人。
目前,尽管县级城市基本均已建立博物馆,但多数百姓可能没有机会观赏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也无法学习博物馆里的知识,对于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提供的文化产地也无法去参观和感受。此时,在国家扶贫政策下,博物馆工作人员也承担精准扶贫工作并通过文化扶贫来增强文化自信,以文化扶贫促脱贫。
以图片展板的方式开展工作虽然形式相对简单,但对于村里的学生和老师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对于大多数的观众而言,图片展板所展示的内容带有太大的局限性,看到的也仅仅是展板所展示的内容而已,而一部分在深山生活的老百姓由于要走很远的山路,而不去乡镇看展览内容,单从这个方面上分析,此次送展览下乡的效果并不显著,对偏远地区的老百姓也没有达到脱贫致富的成效。
2 将免费开放经费用于边远地区群众教育的可行性探索
受国家财政影响,过去博物馆是收费开放的,观众必须购买门票才能到博物馆进行观赏和浏览,对人民群众的自由观赏造成了一定限制。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的财力状况也明显好转,在2008年的时候,中宣部门、财政部门、文化部门联合国家文物局共同发出公文《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这一规定颁发之后,财政部门对博物馆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也向全国人民公布所有博物馆已统一达成免费开放,这一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博物馆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于2008年对群众实施了免费开放政策,财政补助的资金逐年递增,这些补助将用到博物馆的常规运营、陈列布展、文物修复和保护、文物发掘、文创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先扶贫后扶智”,博物馆领导经过多次探讨,最终决定博物馆进行免费开放政策。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政策的实行,博物馆应主动宣传免费开放政策,让偏远地区的山民也能像城市市民那样自由地对博物馆进行学习观赏,享受国家号召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试验前期,以国家级贫困县为主要试验点,在极其贫困山区的两个乡镇内,利用国际博物日,选出36名家庭特别清贫、品德良好的山区学生及4名山区教师,同扶贫工作团队开展一项主题“走向云播,放飞梦想”的博物馆社教活动。
博物馆社教活动开展时间为一天,在活动期间,除了在博物馆参观展览、观看科教电影外,还着重浏览了民俗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场地,最重要的是对儿童教育活动主题的特别设计。此活动不仅让群众深刻了解到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学生们更是通过此次活动学到了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眼界也更开阔了。活动的效果很显著,青少年们个个精神亢奋,励志努力学习以后要为国家做贡献。
博物馆举办的以文化扶贫为核心的社教互动,首要任务要将文化教育所需资源为贫困地区配置齐全,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在公共服务方面还能对贫困地区加强供给。要想做到人人平等,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将文化扶贫当作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并且由国家财政支持,博物馆更要肩负着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重要任务。
为了能更有效地促进国家教育体系和发展教育两大要点更完善地发展,国家文物局对博物馆发放的经费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等文化领地具有的社会价值。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不能空等观众前来参观,要将之前受条件限制无法去博物馆参观的人请到博物馆里参观和学习,特别是偏远山区青少年更要学习博物所展示的思想内容,真正做到无私服务,将服务的目标扩散到全国人民,做到真正意义上博物馆的免费开放。
所谓文化扶贫,从字面上看是要以文化优势为重心,不能抛弃根本思想,只有将前景好的优势文化产业和优秀文化人才全力培养出来,才能从根本上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贫困地区被知识的海洋所圍绕。
3 博物馆的扶贫利用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室,博物馆工作人员有计划地到学校开展讲座。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突出学校的教育特色,并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了解其民族传统文化和自觉地继承文化。
博物馆还可以组织老师学习民间艺术家的民族工艺和技能。在老师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教学,以便将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并提高民族文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向学校学生传播民族文化,为他们继承民族文化提供独特的优势。此外,利用博物馆建设文化产业,通过“基地+农户+博物馆”等有效模式,着力实施文化产业中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扶贫开发,走经济和文化融合之路。例如,利用民俗博物馆的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汉族服装、手工艺品、刺绣等,以提高城镇的人均收入。文化产业基地鼓励了当地人创造收入,并已成为新兴的富裕产业。
明确博物馆对口帮扶的有效职责,以产业扶持和推广民族特色产品等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和非政府组织人才的融资和培训,发挥文化人才在文化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榜样和作用,大力培养当地实用文化人才。民族素质将提高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
4 结论
只有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升了,才能从根本上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尽管在短期时间内不能体现其价值,但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对子孙后代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博物馆是一个具有高思想、高领悟的积极群体,想方设法对贫困地区的群众施以帮助,从而使甘肃偏远地区的群众能够像城市居民那样同等使用公共文化服务套餐。博物馆免费开放让更多的山区教师及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自信、充实了内心,对自己追求的梦想有了明确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扶贫将对青少面未来的一生都产生重要意义,博物馆将持续对此展开深入调查。
参考文献
[1]刘西诺.省级博物馆文化扶贫破冰——国内首次以文化扶贫的社教活动探寻[J].中国扶贫,2017(17).
[2]雷承宝.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推动扶贫攻坚稳步前进[J].广西粮食经济,1996(Z1):27-27.
[3]宋新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博物馆免费开放[J].东南文化,201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