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规划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2815票的高赞成票通过时,万人大礼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针对规划中关于交通运输的内容,几位代表发表了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李居昌认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和切入点。他认为,可以通过对老路的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等级和服务能力,实现通畅和通达的要求。要建设质量优、效益高、占地少的农村公路。要加强农村运输站点建设,完善运输网络,实现路通车通的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方说,“十一五”规划纲要给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发展要更加重视土地、能源以及环保等问题,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交通事业正在从建设型向管理型转变,对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很高。交通创新应该体现在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以及环保、成本、安全水平上,建设创新型行业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还应是管理理念上的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长卫留成说,农民需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交通、住房、吃水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建设新农村才能扎实推进。
27件提案
奉次大会的提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选题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涉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自主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
3月9日下午,记者在提案组查阅到,交由交通部办理或交通部与其他部委共同办理的有2 7件,内容涉及农村公路建设、收费公路管理、内河航运、通道建设、港口建设、城乡客运体制、道路安全等方面。
农村客运: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交通厅副厅长李晓东:现行的城乡客运由建设、交通两个部门分头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使城乡客运管理形成了部门分割、城乡分割,限制丁城乡交通资源的融合与优化,并且有悖城乡交通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交通与公路客运在发展上相互制约,许多地方公共客运的开展不能出城,公路客运的开展不能进城。因公共客运要向城市郊区延伸或公路客运要与城市客运对接而引发的经营范围、经营线路之争,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运行实践表明,这种模式符合城乡客运发展规律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建议国务院尽快对全国城乡客运管理体制进行调研,清理现行政策、法规,制定统一管理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首当其冲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邦杰认为:“新农村首先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在2005年的农村调查中,我深深感到,农民企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到重庆、四川进行调研,走访了一些藏族牧民与道班工人。我们认为,农村公路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公路建设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亟待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农村公路建设总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资金投入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农民修路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地方的实际需求已人大超过国家规划的建设里程。同时,国家补助标准的地区差异性较小,这使同样的资金修不出同等数量的公路;二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匮乏,养护管理薄弱,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说,道路对农村的发展极其重要。贵州遵义兴起的富、学、乐、美“四在农家”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从先修路开始的。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考虑由国家财政拨付引导资金,并鼓励农民适当筹资,以投劳为主,认真发挥集体合作的力量。首先把农村的道路修好,促进农村对外开放,促进农村与市场对接,这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
交通安全:完善道路交通紧急救援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顾二熊提议,目前,我国道路交通救援体系不够完善,现有的汽车救援企业多是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汽车俱乐部等行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基本上是分散管理、各自为战的状态。也没有建立联动机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制定统一的准入制度和行业标准,整体救助能力不强。
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加强道路交通紧急救援体系建设,从宣传教育、预警机制、指挥体制、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法规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筹划,充分调动政府与民间、军队与地方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西部开发: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马志伟说:“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以旅游经济为重点,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资源为重点,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运输为重点,完善公路、铁路、水运网络,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便捷、高效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道路桥梁工程总公司第一工程处第四施工大队大队长吐尔逊·牙生说:“长期以来,新疆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但公路总量少、密度和等级较低、通达深度不够,已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建议国家提高公路建设投资标准。”
(作者为《中国交通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