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活动因其可以满足幼儿个别化学习的需要,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而逐渐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由于3~4岁幼儿规则意识的欠缺和社会性经验的不足,小班开展的区域活动涉及幼儿缺乏主动参与意愿、难以有效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区域活动与幼儿经验建构缺乏内在关联等问题。为将区域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理应注重对幼儿开展有效的自主参与兴趣培养,通过合理投放游戏材料、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加强对区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等措施,实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关键词:小班;区域活动;参与性
小班幼儿正处于形成各种规则意识、各种兴趣,养成各种习惯的阶段。因此,活动区域应利于培养幼儿各种习惯,利于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利用区域活动的各个环节及活动内容功能的不同,全方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提升主动参与性、创新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区域活动价值分析
此类活动主要指的教师结合游戏的特点开展特殊情境的创设操作,并将可有效调动幼儿好奇、诱发幼儿兴趣的活动种类及材料等当作辅助,对开展活动的区域根据发挥功能的差异进行划分,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结合自身兴趣,挑选要进行活动的区域,利用相应区域中的材料,在区域内创设的环境中,和其他幼儿进行有效互动,进而获得游戏快乐感受的一种教学活动,对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及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积极影响。
对于幼儿来讲,其属于自由程度较高的活动类型之一,幼儿可基于自身爱好和主观意愿等,开展相应活动,活动的流程、共同参与的伙伴及内容和实践等,均可以通过自己或者和伙伴探讨来决定,活动期间的探索、材料摆放,以及和伙伴间的交流和探讨都可以形成互动。
二、提升小班幼儿园区域活动参与性的有效措施
3~4岁的小班幼儿在接触区域活动的初期,教师总能观察到例如幼儿无法融入区域活动、幼儿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不遵守区域活动规则等现象。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注意建立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
(一)科学投放材料,调动幼儿兴趣
区域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活动材料的差异性,对于3~4岁的小班幼儿来说,实际活动过程中,应用的材料需要以功能较多、较为简单、多变性的种类为主。此类材料探索性更高,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它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例如,建构区的积木,因其玩法多样的拼接方式,满足幼儿自由操作的需要,深受幼儿喜欢;娃娃家的厨具能支持幼儿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体验真实角色;美工区颜色鲜艳、色彩明亮的材料同样能够吸引幼儿进行自主创作。
加工需求小的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可变性,同时,材料组合方式的差异,也可发挥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毛线为例,其在角色区,可作为娃娃的外衣;在科学区,可作为分类材料。此类功能多、结构简单的材料可有效地外化区域活动教育价值,进而促使幼儿的成长是依靠主动探索,而并非单纯依靠教师进行的知识教导和传授。操作性及直观性较强,且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对于诱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较为有效,有利于提升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主动性。
(二)优化区域活动流程规则,建立幼儿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对于一些活动常规不甚了解,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争抢玩具、乱扔乱放、大声喧哗等行为。在与同伴的交流沟通中,表现出过强的主权意识,不懂得分享和合作。
教师在进行小班区域活动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幼儿理清角色定位:
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提问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区域规则,使幼兒认同区域规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是明确活动开始和结束的信号,初步建立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区域活动流程。
三是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由幼儿参与制作美观、新颖的进区卡,一人一卡,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主动性。
(三)强化活动评价,关注参与过程
实际开展此环节工作时,需要对如下方面加以考量:其一,关注幼儿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及独立性。对幼儿能否自主挑选游戏,并凭借自身力量完成任务,以及是否可以创新出差异化的方式进行游戏。其二,关注幼儿活动期间表现出的协作和交际能力。对幼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选择的角色,及其和同伴间如何交流和沟通等,如何配置伙伴资源充分发挥游戏价值。其三,关注幼儿主观意愿及耐心。对于幼儿偏爱的活动种类、材料等,以及幼儿的情绪变化和耐心等进行仔细观察;其四,关注幼儿活动期间的认知能力。观察幼儿挑选材料的种类及实践操作形式。
动手实践是区域活动效果最直观的验证方法,教师能够从幼儿的动手能力中掌握各个幼儿的发展阶段,做好针对性的活动组织;幼儿也能够从操作实践中增长知识经验,拓展创意灵感。区域活动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活动现状,强化区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既能优化区域活动的创设和组织,又有助于树立教师正确的儿童观,拥有欣赏幼儿的能力,更加懂得倾听幼儿的声音,让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养成幼儿积极的参与态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为依据,通过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优化区域活动流程规则、加强区域活动观察评价等措施能够提升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进幼儿动手实践,有利于幼儿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玉慧.促进小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区域环境创设策略——基于“海森高”区角模式的学习、探索与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6).
[2]李晓文 原晋霞.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9(2).
[3]王燕.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优化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9(5).
作者简介:柯莹莹(1986.10-),女,汉族,甘肃永登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关键词:小班;区域活动;参与性
小班幼儿正处于形成各种规则意识、各种兴趣,养成各种习惯的阶段。因此,活动区域应利于培养幼儿各种习惯,利于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利用区域活动的各个环节及活动内容功能的不同,全方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提升主动参与性、创新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区域活动价值分析
此类活动主要指的教师结合游戏的特点开展特殊情境的创设操作,并将可有效调动幼儿好奇、诱发幼儿兴趣的活动种类及材料等当作辅助,对开展活动的区域根据发挥功能的差异进行划分,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结合自身兴趣,挑选要进行活动的区域,利用相应区域中的材料,在区域内创设的环境中,和其他幼儿进行有效互动,进而获得游戏快乐感受的一种教学活动,对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及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积极影响。
对于幼儿来讲,其属于自由程度较高的活动类型之一,幼儿可基于自身爱好和主观意愿等,开展相应活动,活动的流程、共同参与的伙伴及内容和实践等,均可以通过自己或者和伙伴探讨来决定,活动期间的探索、材料摆放,以及和伙伴间的交流和探讨都可以形成互动。
二、提升小班幼儿园区域活动参与性的有效措施
3~4岁的小班幼儿在接触区域活动的初期,教师总能观察到例如幼儿无法融入区域活动、幼儿游离于区域活动之外、不遵守区域活动规则等现象。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注意建立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
(一)科学投放材料,调动幼儿兴趣
区域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活动材料的差异性,对于3~4岁的小班幼儿来说,实际活动过程中,应用的材料需要以功能较多、较为简单、多变性的种类为主。此类材料探索性更高,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它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例如,建构区的积木,因其玩法多样的拼接方式,满足幼儿自由操作的需要,深受幼儿喜欢;娃娃家的厨具能支持幼儿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体验真实角色;美工区颜色鲜艳、色彩明亮的材料同样能够吸引幼儿进行自主创作。
加工需求小的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可变性,同时,材料组合方式的差异,也可发挥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毛线为例,其在角色区,可作为娃娃的外衣;在科学区,可作为分类材料。此类功能多、结构简单的材料可有效地外化区域活动教育价值,进而促使幼儿的成长是依靠主动探索,而并非单纯依靠教师进行的知识教导和传授。操作性及直观性较强,且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对于诱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较为有效,有利于提升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主动性。
(二)优化区域活动流程规则,建立幼儿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对于一些活动常规不甚了解,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争抢玩具、乱扔乱放、大声喧哗等行为。在与同伴的交流沟通中,表现出过强的主权意识,不懂得分享和合作。
教师在进行小班区域活动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幼儿理清角色定位:
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提问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区域规则,使幼兒认同区域规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是明确活动开始和结束的信号,初步建立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区域活动流程。
三是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由幼儿参与制作美观、新颖的进区卡,一人一卡,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主动性。
(三)强化活动评价,关注参与过程
实际开展此环节工作时,需要对如下方面加以考量:其一,关注幼儿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及独立性。对幼儿能否自主挑选游戏,并凭借自身力量完成任务,以及是否可以创新出差异化的方式进行游戏。其二,关注幼儿活动期间表现出的协作和交际能力。对幼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选择的角色,及其和同伴间如何交流和沟通等,如何配置伙伴资源充分发挥游戏价值。其三,关注幼儿主观意愿及耐心。对于幼儿偏爱的活动种类、材料等,以及幼儿的情绪变化和耐心等进行仔细观察;其四,关注幼儿活动期间的认知能力。观察幼儿挑选材料的种类及实践操作形式。
动手实践是区域活动效果最直观的验证方法,教师能够从幼儿的动手能力中掌握各个幼儿的发展阶段,做好针对性的活动组织;幼儿也能够从操作实践中增长知识经验,拓展创意灵感。区域活动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活动现状,强化区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既能优化区域活动的创设和组织,又有助于树立教师正确的儿童观,拥有欣赏幼儿的能力,更加懂得倾听幼儿的声音,让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养成幼儿积极的参与态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为依据,通过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优化区域活动流程规则、加强区域活动观察评价等措施能够提升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进幼儿动手实践,有利于幼儿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玉慧.促进小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区域环境创设策略——基于“海森高”区角模式的学习、探索与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6).
[2]李晓文 原晋霞.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9(2).
[3]王燕.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优化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9(5).
作者简介:柯莹莹(1986.10-),女,汉族,甘肃永登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