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建设对于盈余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了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的相关理论后,着重阐述了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机理,最后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 盈余质量 可靠性
一、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008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其中,内部控制被定义为“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有五个构成要素:
一是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运行的基础。具体包括领导者的道德观、价值观、个人能力素质、管理风格,企业文化以及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机制等。
二是风险评估。具体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四个环节。
三是控制活动。是指企业采取的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控制政策、文件和程序。
四是信息与沟通。包含内部沟通和对外沟通两个方面。
五是监督。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
以上五个要素相互影响,组成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
二、盈余质量
所谓盈余质量,简单的来说指企业盈余的优劣程度。根据现在学术界较为统一的观点,盈余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一)可靠性
盈余的可靠性是指企业提供的盈余指标应是真实可靠的,当企业提供的盈余数据信息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该反映的情况供使用者作为决策依据。可靠性应是盈余质量最重要的属性特征。
(二)持续性
盈余的可持续性越好,质量越高。
(三)可预测性
可预测性是指盈余预测自己的能力。可预测的盈余被准则制定者认为是高质量的,同时也被分析师认为是进行价值评估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价值相关性
盈余质量较好的公司,应具有较高的盈余反映系数,即在股票市场上价格会有正面的反映。
(五)安全性
其实质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水平的评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不同组合导致企业面临不同的风险水平,从而决定企业未来收益。
三、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制衡、监督和激励。而盈余质量一个重要特征是恰恰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博弈之下会计盈余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如果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实现了平衡,管理者也丧失了动机进行财务造假,因此盈余质量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从内部控制目标来说,报告目标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所谓报告目标,主要是要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显然也是会计盈余要追求的质量特征。如果企业很好地完成了内部控制的经营目标,企业管理层也再无财务造假的必要。同时,盈余的可持续性将会更好。
从内部控制的框架结构分析来说:
控制环境构成了企业的基本氛围,而盈余信息的生成、传递和披露都离不开企业氛围的影响,是保证盈余质量的基石。同时已有的研究还表明内部控制环境里的基本要素如治理结构对盈余质量会有显著影响。
有效的风险评估可科学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并实施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这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安全性方面有重大影响。
会计系统控制是重要的控制活动之一。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统一的规章制度,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实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科学严密的会计系统控制与盈余质量息息相关。通过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能够平衡信息的不对称,让会计盈余信息的生产过程更加透明。
在实现监督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对盈余信息的记录、处理、报告持续性的监督,可以发现并纠正重大差异,这对会计盈余的质量也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四、政策建议
盈余信息是报表使用者尤其关注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盈余的质量不高,将会误导信息决策者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从而导致资本市场上资源配置的扭曲。基于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重要作用,企业要提高盈余质量,降低其资本成本,应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入手,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有限的信息沟通机制,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宣传和内控业务培训力度,加大违法处罚力度,提高企业内控的违规成本,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
[2]方春生,王立彦,林小她,林景艺,冯博.SOX法案、内控制度与财务信息可靠性——基于中国石化第一手数据的调查研究[J].审计研究,2008.
[3]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
[4]Francis,J,R LaFond,P.Olsson,K.Schipper.The Market Pricing of Accruals Quality.Journal of Accountancy.2005
作者简介:李建红(1986-),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会计学院专职教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刘巧娜(1984-),汉族,河北衡水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会计学院专职教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
【关键词】内部控制 盈余质量 可靠性
一、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008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其中,内部控制被定义为“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有五个构成要素:
一是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运行的基础。具体包括领导者的道德观、价值观、个人能力素质、管理风格,企业文化以及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机制等。
二是风险评估。具体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四个环节。
三是控制活动。是指企业采取的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控制政策、文件和程序。
四是信息与沟通。包含内部沟通和对外沟通两个方面。
五是监督。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
以上五个要素相互影响,组成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
二、盈余质量
所谓盈余质量,简单的来说指企业盈余的优劣程度。根据现在学术界较为统一的观点,盈余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一)可靠性
盈余的可靠性是指企业提供的盈余指标应是真实可靠的,当企业提供的盈余数据信息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该反映的情况供使用者作为决策依据。可靠性应是盈余质量最重要的属性特征。
(二)持续性
盈余的可持续性越好,质量越高。
(三)可预测性
可预测性是指盈余预测自己的能力。可预测的盈余被准则制定者认为是高质量的,同时也被分析师认为是进行价值评估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价值相关性
盈余质量较好的公司,应具有较高的盈余反映系数,即在股票市场上价格会有正面的反映。
(五)安全性
其实质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水平的评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不同组合导致企业面临不同的风险水平,从而决定企业未来收益。
三、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制衡、监督和激励。而盈余质量一个重要特征是恰恰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博弈之下会计盈余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如果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实现了平衡,管理者也丧失了动机进行财务造假,因此盈余质量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从内部控制目标来说,报告目标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所谓报告目标,主要是要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显然也是会计盈余要追求的质量特征。如果企业很好地完成了内部控制的经营目标,企业管理层也再无财务造假的必要。同时,盈余的可持续性将会更好。
从内部控制的框架结构分析来说:
控制环境构成了企业的基本氛围,而盈余信息的生成、传递和披露都离不开企业氛围的影响,是保证盈余质量的基石。同时已有的研究还表明内部控制环境里的基本要素如治理结构对盈余质量会有显著影响。
有效的风险评估可科学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并实施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这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安全性方面有重大影响。
会计系统控制是重要的控制活动之一。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统一的规章制度,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实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科学严密的会计系统控制与盈余质量息息相关。通过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能够平衡信息的不对称,让会计盈余信息的生产过程更加透明。
在实现监督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对盈余信息的记录、处理、报告持续性的监督,可以发现并纠正重大差异,这对会计盈余的质量也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四、政策建议
盈余信息是报表使用者尤其关注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盈余的质量不高,将会误导信息决策者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从而导致资本市场上资源配置的扭曲。基于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重要作用,企业要提高盈余质量,降低其资本成本,应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入手,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有限的信息沟通机制,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宣传和内控业务培训力度,加大违法处罚力度,提高企业内控的违规成本,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
[2]方春生,王立彦,林小她,林景艺,冯博.SOX法案、内控制度与财务信息可靠性——基于中国石化第一手数据的调查研究[J].审计研究,2008.
[3]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
[4]Francis,J,R LaFond,P.Olsson,K.Schipper.The Market Pricing of Accruals Quality.Journal of Accountancy.2005
作者简介:李建红(1986-),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会计学院专职教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刘巧娜(1984-),汉族,河北衡水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会计学院专职教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