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是中学历史课教学和新课改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给沉闷的历史课堂注入“活水”。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以下两个环节:
一、 课前预习
依据“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提倡学生预习,在此基础上授课,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途径。
(一) 自读课文。就是把历史新课课文默读几遍,了解所学的历史内容。学生通读课文,把没读懂,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带着问题在教师课堂讲解时有侧重地听讲,最后做到一一解决。例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学生预习本课教材内容基本都能了解:战役的时间、双方、兵力部署、作战结果及历史作用;三国的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和政治经济发展概况。以上学生有了对本课的初步认识,但是“官渡之战”中为什么曹操能够打败袁绍取胜的原因;“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等等问题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把握,这就有待于学生在课堂去听教师详细讲解。学生做到提前预习,有侧重,有重点地听讲,做到心中有数。
(二) 使用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时,学生往往会遇到课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名或名言警句、典故等。要了解这些,就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使用工具书;查阅相关学习资料;翻看报刊杂志;上网查阅资料等等。如,学生在学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学生对这段历史知识有一些了解,课文中出现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名或历史故事等,详细内容学生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才能对本课学习有更大的帮助。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重要人物和事件。
(三) 勤于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含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如学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一课内容时,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以边阅读边用笔在书上标记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参照《秦朝疆域示意图》标注出秦朝的疆域四至。通过学习有利于正确关于评价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有人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评价秦始皇是暴君,这些措施学生可以初步做出判断,同时学生也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这样预习,学生们做好充分准备,纷纷跃跃欲试,积极参与,阐明自己的观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秦始皇的深刻了解和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课堂自主学习
(一) 展
展就是展示预习的成果。学生课前预习中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难点,有争议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例如,《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学生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不仅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还把全班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了这段历史后,除了掌握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条件及概况外,学生能够做到知识的拓展延伸,他们把在八年级学习的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条件、概况及影响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做比较,进而说明我国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事件,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和区别,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学习主动地比较和拓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二) 议
1. 小组之间合作。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加分、奖励等方法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度以及广度,实现了主动参与、真实参与,使得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小组成员也是为了集体荣誉而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观念。
2.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例如我在讲述“如何看待秦始皇與秦修长城”的问题时,提前布置,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这主题查阅资料、充分准备、主动探究并积极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在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辩论。以这样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实现学生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要比教师的讲述认识更深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创其创造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学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得到升华,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 练
练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包括学生的习题训练,强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达到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了“让历史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进行了研究,这为我们历史教师在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中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我充分利用“学习与探究课”,结合校内外教学现状与趋势,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及规律,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他们贴近历史、走进历史。这项活动中,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勇于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破解彩陶之谜》一课,我组织学生开展彩陶的手工制作活动,尽显学生的才华与创意,在“玩”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兴趣和激情是创造力最重要的催化剂,没有它们,创造力的奇迹不会发现”。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巧在用法。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地学习、总结、借鉴,使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达到师生愉悦共行。
作者简介:李万洪,辽宁省本溪市,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给沉闷的历史课堂注入“活水”。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以下两个环节:
一、 课前预习
依据“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提倡学生预习,在此基础上授课,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途径。
(一) 自读课文。就是把历史新课课文默读几遍,了解所学的历史内容。学生通读课文,把没读懂,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带着问题在教师课堂讲解时有侧重地听讲,最后做到一一解决。例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学生预习本课教材内容基本都能了解:战役的时间、双方、兵力部署、作战结果及历史作用;三国的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和政治经济发展概况。以上学生有了对本课的初步认识,但是“官渡之战”中为什么曹操能够打败袁绍取胜的原因;“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等等问题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把握,这就有待于学生在课堂去听教师详细讲解。学生做到提前预习,有侧重,有重点地听讲,做到心中有数。
(二) 使用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时,学生往往会遇到课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名或名言警句、典故等。要了解这些,就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使用工具书;查阅相关学习资料;翻看报刊杂志;上网查阅资料等等。如,学生在学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时,学生对这段历史知识有一些了解,课文中出现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名或历史故事等,详细内容学生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才能对本课学习有更大的帮助。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重要人物和事件。
(三) 勤于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含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如学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一课内容时,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以边阅读边用笔在书上标记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参照《秦朝疆域示意图》标注出秦朝的疆域四至。通过学习有利于正确关于评价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有人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评价秦始皇是暴君,这些措施学生可以初步做出判断,同时学生也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这样预习,学生们做好充分准备,纷纷跃跃欲试,积极参与,阐明自己的观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秦始皇的深刻了解和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课堂自主学习
(一) 展
展就是展示预习的成果。学生课前预习中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难点,有争议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例如,《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学生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不仅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还把全班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了这段历史后,除了掌握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条件及概况外,学生能够做到知识的拓展延伸,他们把在八年级学习的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条件、概况及影响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做比较,进而说明我国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历史事件,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和区别,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学习主动地比较和拓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二) 议
1. 小组之间合作。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加分、奖励等方法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度以及广度,实现了主动参与、真实参与,使得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小组成员也是为了集体荣誉而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观念。
2.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例如我在讲述“如何看待秦始皇與秦修长城”的问题时,提前布置,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这主题查阅资料、充分准备、主动探究并积极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在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辩论。以这样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实现学生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要比教师的讲述认识更深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创其创造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学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得到升华,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 练
练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包括学生的习题训练,强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达到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了“让历史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进行了研究,这为我们历史教师在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中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所以我充分利用“学习与探究课”,结合校内外教学现状与趋势,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及规律,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他们贴近历史、走进历史。这项活动中,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勇于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破解彩陶之谜》一课,我组织学生开展彩陶的手工制作活动,尽显学生的才华与创意,在“玩”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兴趣和激情是创造力最重要的催化剂,没有它们,创造力的奇迹不会发现”。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巧在用法。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地学习、总结、借鉴,使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达到师生愉悦共行。
作者简介:李万洪,辽宁省本溪市,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