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远犹近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裹滚滚黄沙而下的黄河在渤海沿岸,为山东创造了最年轻的土地,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上,黄河与山东的关系似乎并没有那么亲密,她时常破堤而出,漫延百里,更让沿岸人们对她亦爱亦恨。
自先秦始,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黄河下游河道频繁变迁,范围北至天津海河,南至江淮,较大的改道就超过20次,而涉及山东的有5次,但她的每一次改道,都会为流经地贡献肥沃的沙土,成就农业生产的提升。
黄河最早与山东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农耕文化的发展,促使中原各诸侯国开始筑堤防洪,对黄河进行有效利用,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公元前602年,黄河于河南境内决堤,改向东北,在冠县入山东,经临清、高唐、平原等地,后进入河北沧州。
之后的漫长岁月里,黄河多次改道向南,夺淮河等水系入海。西汉末年和北宋后期,黄河两次在河南境内决堤北移,途径渠道大抵与春秋时期类似,其对鲁西北土地的改造,就这样断断续续进行着。
南宋末年,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南堤阻金兵南下,此后数百年时间,黄河分为三支,呈漫流状态,其中一支沿古荷水故道东流入泗水。另一支则经济宁、鱼台等地进入运河,再向南入淮水。这一次,黄河的黄沙漫布鲁西南。
造陆运动
黄河下游的频繁改道,在苏北和鲁北入海口分别营造了一个黄河三角洲。而鲁北黄三角,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到北宋后期,黄河让鲁北海岸线向渤海推进了100多公里,形成了北起无棣、南达壽光的小清河口,面积约7200多平方公里的扇形陆地。
1855年,黄河最重要的一次改道,使其与山东再也无法分离。
这一次,黄河自河南铜瓦厢决口之后,分数股漫流。其中一支出东明北经濮阳、鄄城、范县,至张秋穿运河而入大清河,经济南城北泺口,向东北于利津入海,后又经多次变化,逐渐形成今天的黄河河道。
自1855年至20世纪30年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又向渤海延伸了100多公里,形成了以东营为主体,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陆地。现代的黄三角,大抵指1934年至今数十年时间里形成的,海岸线最深处再向前推进50多公里的地方。在黄河流经鲁北地区两个时段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为山东孕育了1.5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相当于今天山东面积的十分之一。
黄河孕育陆地的同时,也为其两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源,造就了生机勃勃的湿地,但是,不断升高的河床与不时破堤而出的洪水,让我们对她亦爱亦恨。
爱上母亲河
1855年黄河决堤,水面漫延百里不绝,河南、山东、河北三省40多个州县一夜之间陷入汪洋。此后的20年时间里,清政府忙于应付太平天国运动,无暇防洪,山东巨野、郓城一带始终处于水患之中。
这种情况在此后的近百年间,不断重复。在鲁豫交界地区的菏泽东明等地,长期处于黄河泄洪区。黄河的溃决不断摧毁黄河流域的城市和经济发展,城市工商业衰落,农业也受到冲击,当地长期属于贫困地区与黄河不无关系。
黄河夺济水入海,为济南和山东带来了多方面深远影响,使黄河以北的大运河逐渐枯竭。黄河为济南带来水患的同时,对济南的文化也产生了影响,大量灾民涌入省城求生,有观点认为,济南包容与保守性格的形成便与此关系密切。
不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黄河决堤已经成为历史,黄河已经从一条危险之河变为造福之河。
黄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成为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沃土,并成为国家级示范区。在黄河三角洲上崛起的现代石油之城东营,成为鲁北地区的经济先锋。今天,在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滩上的山东人,正迎来富足而欢愉的新生活。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裹滚滚黄沙而下的黄河在渤海沿岸,为山东创造了最年轻的土地,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上,黄河与山东的关系似乎并没有那么亲密,她时常破堤而出,漫延百里,更让沿岸人们对她亦爱亦恨。
自先秦始,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黄河下游河道频繁变迁,范围北至天津海河,南至江淮,较大的改道就超过20次,而涉及山东的有5次,但她的每一次改道,都会为流经地贡献肥沃的沙土,成就农业生产的提升。
黄河最早与山东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农耕文化的发展,促使中原各诸侯国开始筑堤防洪,对黄河进行有效利用,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公元前602年,黄河于河南境内决堤,改向东北,在冠县入山东,经临清、高唐、平原等地,后进入河北沧州。
之后的漫长岁月里,黄河多次改道向南,夺淮河等水系入海。西汉末年和北宋后期,黄河两次在河南境内决堤北移,途径渠道大抵与春秋时期类似,其对鲁西北土地的改造,就这样断断续续进行着。
南宋末年,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南堤阻金兵南下,此后数百年时间,黄河分为三支,呈漫流状态,其中一支沿古荷水故道东流入泗水。另一支则经济宁、鱼台等地进入运河,再向南入淮水。这一次,黄河的黄沙漫布鲁西南。
造陆运动
黄河下游的频繁改道,在苏北和鲁北入海口分别营造了一个黄河三角洲。而鲁北黄三角,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到北宋后期,黄河让鲁北海岸线向渤海推进了100多公里,形成了北起无棣、南达壽光的小清河口,面积约7200多平方公里的扇形陆地。
1855年,黄河最重要的一次改道,使其与山东再也无法分离。
这一次,黄河自河南铜瓦厢决口之后,分数股漫流。其中一支出东明北经濮阳、鄄城、范县,至张秋穿运河而入大清河,经济南城北泺口,向东北于利津入海,后又经多次变化,逐渐形成今天的黄河河道。
自1855年至20世纪30年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又向渤海延伸了100多公里,形成了以东营为主体,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陆地。现代的黄三角,大抵指1934年至今数十年时间里形成的,海岸线最深处再向前推进50多公里的地方。在黄河流经鲁北地区两个时段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为山东孕育了1.5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相当于今天山东面积的十分之一。
黄河孕育陆地的同时,也为其两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源,造就了生机勃勃的湿地,但是,不断升高的河床与不时破堤而出的洪水,让我们对她亦爱亦恨。
爱上母亲河
1855年黄河决堤,水面漫延百里不绝,河南、山东、河北三省40多个州县一夜之间陷入汪洋。此后的20年时间里,清政府忙于应付太平天国运动,无暇防洪,山东巨野、郓城一带始终处于水患之中。
这种情况在此后的近百年间,不断重复。在鲁豫交界地区的菏泽东明等地,长期处于黄河泄洪区。黄河的溃决不断摧毁黄河流域的城市和经济发展,城市工商业衰落,农业也受到冲击,当地长期属于贫困地区与黄河不无关系。
黄河夺济水入海,为济南和山东带来了多方面深远影响,使黄河以北的大运河逐渐枯竭。黄河为济南带来水患的同时,对济南的文化也产生了影响,大量灾民涌入省城求生,有观点认为,济南包容与保守性格的形成便与此关系密切。
不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黄河决堤已经成为历史,黄河已经从一条危险之河变为造福之河。
黄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成为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沃土,并成为国家级示范区。在黄河三角洲上崛起的现代石油之城东营,成为鲁北地区的经济先锋。今天,在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滩上的山东人,正迎来富足而欢愉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