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亦爱亦恨岁月间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shix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远犹近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裹滚滚黄沙而下的黄河在渤海沿岸,为山东创造了最年轻的土地,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上,黄河与山东的关系似乎并没有那么亲密,她时常破堤而出,漫延百里,更让沿岸人们对她亦爱亦恨。
  自先秦始,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黄河下游河道频繁变迁,范围北至天津海河,南至江淮,较大的改道就超过20次,而涉及山东的有5次,但她的每一次改道,都会为流经地贡献肥沃的沙土,成就农业生产的提升。
  黄河最早与山东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农耕文化的发展,促使中原各诸侯国开始筑堤防洪,对黄河进行有效利用,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公元前602年,黄河于河南境内决堤,改向东北,在冠县入山东,经临清、高唐、平原等地,后进入河北沧州。
  之后的漫长岁月里,黄河多次改道向南,夺淮河等水系入海。西汉末年和北宋后期,黄河两次在河南境内决堤北移,途径渠道大抵与春秋时期类似,其对鲁西北土地的改造,就这样断断续续进行着。
  南宋末年,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南堤阻金兵南下,此后数百年时间,黄河分为三支,呈漫流状态,其中一支沿古荷水故道东流入泗水。另一支则经济宁、鱼台等地进入运河,再向南入淮水。这一次,黄河的黄沙漫布鲁西南。
  造陆运动
  黄河下游的频繁改道,在苏北和鲁北入海口分别营造了一个黄河三角洲。而鲁北黄三角,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到北宋后期,黄河让鲁北海岸线向渤海推进了100多公里,形成了北起无棣、南达壽光的小清河口,面积约7200多平方公里的扇形陆地。
  1855年,黄河最重要的一次改道,使其与山东再也无法分离。
  这一次,黄河自河南铜瓦厢决口之后,分数股漫流。其中一支出东明北经濮阳、鄄城、范县,至张秋穿运河而入大清河,经济南城北泺口,向东北于利津入海,后又经多次变化,逐渐形成今天的黄河河道。
  自1855年至20世纪30年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又向渤海延伸了100多公里,形成了以东营为主体,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陆地。现代的黄三角,大抵指1934年至今数十年时间里形成的,海岸线最深处再向前推进50多公里的地方。在黄河流经鲁北地区两个时段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为山东孕育了1.5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相当于今天山东面积的十分之一。
  黄河孕育陆地的同时,也为其两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源,造就了生机勃勃的湿地,但是,不断升高的河床与不时破堤而出的洪水,让我们对她亦爱亦恨。
  爱上母亲河
  1855年黄河决堤,水面漫延百里不绝,河南、山东、河北三省40多个州县一夜之间陷入汪洋。此后的20年时间里,清政府忙于应付太平天国运动,无暇防洪,山东巨野、郓城一带始终处于水患之中。
  这种情况在此后的近百年间,不断重复。在鲁豫交界地区的菏泽东明等地,长期处于黄河泄洪区。黄河的溃决不断摧毁黄河流域的城市和经济发展,城市工商业衰落,农业也受到冲击,当地长期属于贫困地区与黄河不无关系。
  黄河夺济水入海,为济南和山东带来了多方面深远影响,使黄河以北的大运河逐渐枯竭。黄河为济南带来水患的同时,对济南的文化也产生了影响,大量灾民涌入省城求生,有观点认为,济南包容与保守性格的形成便与此关系密切。
  不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黄河决堤已经成为历史,黄河已经从一条危险之河变为造福之河。
  黄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成为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沃土,并成为国家级示范区。在黄河三角洲上崛起的现代石油之城东营,成为鲁北地区的经济先锋。今天,在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滩上的山东人,正迎来富足而欢愉的新生活。
其他文献
提起山东,你会想起什么?有山东人直抒胸臆:壁立千仞的泰山给了山东伟岸身躯,容纳百川的大海给予山东博大胸怀,百弯千曲的黄河赋予山东顽强品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山好水养育和成就山东人。  “岱青海蓝,气象万千”。浓缩成这极简的八字,形象地概括了山东依山临海的山水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  齐鲁大地的山河湖海、平川丘壑、日月星辰,与历代先民一起,走过绵长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承载着厚重
期刊
2017年2月,于云霞回到新疆喀什麦盖提刀郎中学。  迎接她的是一群熟悉却惊诧的脸,惊讶中似乎又有些手足无措,不过瞬间这些就都被兴奋所取代。学生吾星对她说:“老师,我能不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当然可以,来吧!”于云霞高兴地张开双臂。  在她的记忆里,这个维吾尔族男孩是一个特别羞涩的学生,但这次有点不一样,“在这里,很少有离开之后再回去的老师。”两年之后的山东日照,于云霞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有控制
期刊
山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是日出先照之地,是齐鲁沃土,是海岱圣地,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好客山东”,是沂蒙红色传承,是“青未了”,是黄河入海……  有太多的角度去解读山东,这一次,我们想选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告诉你一个熟悉却又不一样的山东。  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地理。  这是一个让我们的年轻编辑、记者困扰的选题。当东西南北的地理空间概念,与文化社会发展的时间概念重合,就如同纵横两个坐标轴上的
期刊
1978年,时任山东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在关键时刻态度鲜明地支持东明县实行“大包干”,东明县成为全国首个实行新土地政策的地方。周振兴的坚定决心和态度,极大地鼓舞了當地群众,东明县也正式推出“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包干到户的石破天惊之举,是农民自己探索出去的致富之路,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本刊资料图)
期刊
亿年沉浮  在20多亿年前地球生命刚刚形成时,古泰山就已经存在。5亿年前,华北地区大幅下沉,古泰山沉入海底。  在海底沉睡了近4亿年之后,泰山迎来新的“生机”。距今约1亿年前,太平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进行了一次影响巨大的“亲密接触”,造就了中国地质学史上著名的“燕山运动”,现代意义上的泰山雏形诞生,与其同时代形成的,还有太行山脉、横断山脉、唐古拉山、贺兰山……  不过,从雏形诞生到今天泰山及其引领
期刊
淄水与潍水  在泰沂山脉高山脊背的背面,是一大片丘陵过渡地带,蜿蜒起伏的丘陵边缘,是广袤的山麓堆积平原。与鲁西南地区的汶泗相似,多条同样自高山汇集而成的河流,在海洋与泰沂山脉东北部之间的广阔地带,肆意流淌,呈网状向北,最终汇入渤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淄水与潍水。  淄水,源出泰沂山脉中段的鲁山,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期,就已成形。雨水充沛之时,曾泛滥成灾。经大禹治理,复其故道,自此通流无阻。潍水则更
期刊
大运河没开通前的鲁西地区是少有人问津的区域。元代,京杭大运河取道山东,让鲁西地区因为这条水路,焕发出了别样的光辉。明清两代,五百余年的时间里,鲁西城镇因水运繁荣了起来,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此交易和歇息,帶动沿线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它们犹如灿烂的繁星,点缀在大运河沿线。  “小天津”临清  临清位于会通河与卫河的交汇处,曾是漕船与商船南上北下的必经之道。明代在这里设粮仓、建钞关。万历时期,临清钞关年商税额
期刊
海上仙山  《山海经》中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从先秦时起,这片土地就拥有了神秘的色彩,八仙过海、徐福東渡……都是从这里启程的,秦皇汉武都对这里心向往之。  但在科技还不甚发达的古代,海上风云变幻,海洋的阻隔是难以逾越的,传说中的仙山蓬莱也是“漂浮不定”的。这座海上仙山,是否真的有人到过,无人知晓。但无论是早期来此求仙问道的帝王,还是后来登上蓬莱阁的文人墨
期刊
迄于四海  在漫长的时期里,海,是人们对世界之极的终极想象。  渤海的下沉,使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断开,三面环海的地理形态就此形成。自有人类活动开始,海洋就为我们提供食物。伴随社会的发展,被浪潮带上海滩的贝壳,还一度成为装饰品、陪葬品和钱币,成为最原始的财富象征。  自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相信“万物有灵”。但深广浩淼与变幻莫测的海洋,对当时的人们来说,终究是无法探知的世界。人们相信,海洋皆有海神,并
期刊
提到汶河与泗水,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似乎很熟悉,但具体怎么个流向不清楚。  提到大汶河文化,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对,这个我知道!课本里学过!但深入的了解又不清楚。  提到鲁国,大多数人会问道:你说的是“齐鲁”的“鲁”吧?  而提到孔子,大多数人会摩拳擦掌:背哪句名言?  当我们今天告诉你,如果没有汶河与泗水,就不会有鲁国文明,就更不会诞生孔子,你会相信吗?  山东粮仓  粮食种植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