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1.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2.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3.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4.加强课外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5.积极探索评价方式的改革,积累经验、寻求突破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具有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由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特点,在这个学习领域中更有利于实现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向激励发展的转变。
5.1为了便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章的“数学活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设计了“数学活动评价表”,以引导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克服在评价中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倾向。
根据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的不同,数学活动评价表的内容也有所区别,但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活动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过程、结果及分析、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
5.2尝试“表现性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完成实际的、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实际任务的过程,来表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发展与成就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将综合来自于四个方面的材料——自我评价、老师眼中的你(来自老师的评价)、同学眼中的你(来自同学的评价)、家长眼中的你(来自家长的评价)。无论是对来自哪方面的评价者,活动过程中资料积累特别重要,包括:采访记录、调查到的数据、随笔、心得、活动中产生的一个问题等。内容包括:活动态度(积极性、主动性);各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计划和组织、解决困难和问题、与人沟通和表达、合作和团队精神、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数学和其它主要涉及的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你的研究结果及你的自我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的过程的考查与评价。因此,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评价出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评价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5.3尝试通过一些中考命题改革促进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推进。作为《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课程目标,学生从事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已经进入中考考查的视野。具体来说,主要考查的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一是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以及从事探究等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二是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三是能否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这类问题可以设计一个“做数学”的活动,或者是猜测与证明一个数学规律,或者是设计一个解释现象(问题)特征的数学模型,或者是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案。需要考生通过实验操作、类比归纳、探究猜想、验证结论来积累和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经验基础上获得对问题的解决,应该说这是中考评价改革的命题趋势.
试题内容与形式的设计包括:以实验操作为主体,考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考查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以画图剪拼为媒体,考查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
1.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2.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3.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4.加强课外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5.积极探索评价方式的改革,积累经验、寻求突破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具有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由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特点,在这个学习领域中更有利于实现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向激励发展的转变。
5.1为了便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章的“数学活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设计了“数学活动评价表”,以引导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克服在评价中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倾向。
根据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的不同,数学活动评价表的内容也有所区别,但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活动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过程、结果及分析、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
5.2尝试“表现性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完成实际的、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实际任务的过程,来表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发展与成就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将综合来自于四个方面的材料——自我评价、老师眼中的你(来自老师的评价)、同学眼中的你(来自同学的评价)、家长眼中的你(来自家长的评价)。无论是对来自哪方面的评价者,活动过程中资料积累特别重要,包括:采访记录、调查到的数据、随笔、心得、活动中产生的一个问题等。内容包括:活动态度(积极性、主动性);各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计划和组织、解决困难和问题、与人沟通和表达、合作和团队精神、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数学和其它主要涉及的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你的研究结果及你的自我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的过程的考查与评价。因此,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评价出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评价出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5.3尝试通过一些中考命题改革促进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推进。作为《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课程目标,学生从事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已经进入中考考查的视野。具体来说,主要考查的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一是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以及从事探究等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二是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三是能否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这类问题可以设计一个“做数学”的活动,或者是猜测与证明一个数学规律,或者是设计一个解释现象(问题)特征的数学模型,或者是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案。需要考生通过实验操作、类比归纳、探究猜想、验证结论来积累和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此经验基础上获得对问题的解决,应该说这是中考评价改革的命题趋势.
试题内容与形式的设计包括:以实验操作为主体,考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考查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以画图剪拼为媒体,考查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