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汉和帝永元元年(89)以窦宪为主帅的三路汉军征伐北匈奴,满夷谷是三路汉军的始发地之一。通过历史史实、考古分析以及自然地理形势的实地考察,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图克木苏木(村)的查苏沟即是汉代满夷谷。
【机 构】
: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省民间文献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理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188)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和帝永元元年(89)以窦宪为主帅的三路汉军征伐北匈奴,满夷谷是三路汉军的始发地之一。通过历史史实、考古分析以及自然地理形势的实地考察,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图克木苏木(村)的查苏沟即是汉代满夷谷。
其他文献
《天盛律令》“催索债利门”集中规定了民间借贷的主体资格、借贷契约的形式以及债务负担的程序与措施等内容。与同时期的宋朝相比较,西夏法律对于商事主体的资格限制较为宽松,也更为尊重主体的意思自由。在债务人不能如约履行债务时,法律规定了官方介入的程序与催索债利的顺位。在债务负担的措施方面,强调“个体责任”和推行“出工抵债”的办法,突出了催索债利机制的西夏特色。究其原理,西夏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使得达官贵族的牟利心理与广大贫困民众的谋生需求形成“照应”,推动了西夏民间借贷的“繁荣”。在西夏别籍异财
《龟兹石窟题记》由《题记报告篇》《图版篇》《研究论文篇》3册组成.其中《题记报告篇》和《图版篇》做到了科学规范、编撰精良;而《研究论文篇》所集结的多篇论文,都是在调
为了研究7-11世纪党项羌的北迁及其与周边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宁夏社会科学院西夏学科组一行8人于2021年6月4日至11日,从银川出发至甘肃天水、甘南和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开展
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北区的B121窟可能属于瘗窟,窟中出土了一具女性遗骨,同时也出土了各类织物约十余件。这些织物从材料上看有丝、有棉、有金线;从织绣品种上看包括红色莲鱼龙纹绫、锁甲纹缎、红地花间翔凤纳石失锦、红地动物纹妆金纱、深蓝地柿蒂窠花卉纹刺绣等;而从款式上看,则有红色莲鱼龙纹绫袍和柿蒂窠花卉纹刺绣拼布等。一则说明窟中埋葬的年轻女性有着一定的身份,生前穿着元代典型的丝绸服装。服装品质较高,图案
北宋时为应对西北边境军事压力,朝廷不断征籍陕西当地乡民入军成立乡兵组织。北宋开宝八年(975),朝廷承袭后周番号设立保毅军,但只是临时点集少数乡民为军。咸平四年(1001),大规模强制征调陕西乡民入保毅军,保毅军开始成为正规军号,人数最多时六万八千余人,但由于不断从中拣刺禁军,后期人数维持在五千左右。熙宁初期的免役法亦对保毅军造成深刻影响,直至熙宁四年(1071)该军废罢。保毅军设立后,农闲时参加教阅,与禁军一同上番戍守边境,并承担各州军内相应劳役。其与禁军一样,也享有上番口粮、郊祀赏赐、特支钱及其他各种
北宋在与西夏争夺河套南部的过程中,组织当地驻军开展了以屯垦和筑堡为代表的大规模屯戍活动,对土地的粗放式经营和对森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生态。在气候逐渐转冷的大背景下,气温和湿度的间歇性波动导致河套南部农牧业生产摇摆不定,严寒、暴雨等极端天气和过度屯田、广筑堡寨、修筑道路、兴办马政四种人为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河套南部的生态恶化。
P.t.1078bis《悉董萨部落土地纠纷诉状》是一件重要的文书,反映了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一起土地归属纠纷.通过对该文书的汉译和写成时间、涉及人物及其重要事件的考释,可以认为
历史时期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在西北农业建设中形成了三次开发高峰。汉代实施西北移民实边,拉开了宁夏平原大规模农业开发和引黄灌溉的序幕。唐代宁夏军事营田,农业水利发展得到巩固提高,引黄灌区从银川平原扩展到低洼干旱的卫宁平原。明清水利工程建设、渠系灌溉管理得到全面发展,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农业进入兴盛时期。
内容摘要:为确定敦煌莫高窟壁画病害昆虫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的成分,研究其对壁画造成危害的机理,我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的成分主要为醇类、酮类及有机酸类,仿爱夜蛾雄虫排泄物的成分比雌虫更为复杂。这些排泄物在壁画表面堆积并形成颜色较暗的扩散圈。主要结论为:仿爱夜蛾成虫排泄物在壁画表面附着及入渗扩散,污染壁画画面;成虫排泄物
北凉王国设置了尚书、中书、门下、秘书四省,其中尚书省的发育更为完备,是最主要的行政机构。北凉以尚书左、右丞为行政长官,中枢未置“丞相”,所谓的“右丞相”是北魏任命“河西王右相”的误写。宋繇所任“中散、常侍”应为“中散骑常侍”,此官是“散骑”与“中常侍”合为一官而未省“中”字的表现,是散骑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北凉所置“秘书考课郎中”属秘书省,主要负责经典的课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