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绣作为民间传统工艺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具有精、细、雅、洁的艺术特点,针法多样具有乱针绣、平针、虚实针等,用途上主要包含生活和艺术装饰,蕴含吴文化精神,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
关键词:苏绣;艺术之美;吴文化
一、苏绣的起源
苏绣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清代的《上海方志》中 “苏绣之巧,写生如画,他处所无,小民亦习以糊口……其法劈丝为之,针细如毫发。”体现了苏绣的艺术美针法活泼针发精细,刺绣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于宋元时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盛行于明清与湘绣、粤绣、蜀绣称为四大名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极强的艺术特性,是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如今在苏州镇湖一带已经形成了以苏绣文化产业为主的“绣街”,誉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二、苏绣的艺术之美
1.苏绣的题材选择
苏绣的艺术特点主要是精、细、雅、洁,苏绣的品种多样,可以分为双面绣、单面绣,可以作为地屛及台屛亦可作为点缀服饰等,则传统的苏绣的题材多为花草、人物、风景、鸟兽、静物等图案花样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其中以人物为题材的如侍女图、肖像图等。
2.苏绣的色彩搭配
随着人们审美及对色彩感觉的变化,色彩搭配显得格外突出。为色彩形象强烈、视觉冲击力比较大可以使用对比色。而绣面有一种柔和、秩序的感觉则用类似色。用色彩进行间隔使色彩变得有趣味性。在冷暖色及中性色的搭配中则讲究根据色彩给人不同的冷暖程度不同的感受,冷色会给予冰冷感觉的色彩感而暖色调则是温暖的感受。中性色也称之为无彩色,往往是由黑白灰几种颜色构成,中性色常起间隔和调和的作用。如最常见的花鸟中,根据原稿中的颜色手工艺者进行再创作,采用对比色加强画面造型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一副荷花绣品中采用强烈的对比色将荷花映入眼帘,加之蜻蜓点水整个画面有主有次形象生动,色彩的较好搭配加之工艺者的再创作可以使画面更有空间层次感。
3.苏绣的针法技艺
苏绣的针发变化多端,如绕针、平针、虚实针、乱针、滚针、抢针等。若采用不同的针法,绣面能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及色泽感。绣品中用于绣小型花叶及干枝的绕针,但是绕针只宜于单一色的形体,如花草中的花瓣及叶子等,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针发则为平针,平针的针线排列整齐均匀,但是在排列平针时不能重叠露底。抢针又称戗针,是直针的延续用短直针后针继前针的绣发,分为正抢与反抢之分,正抢是指由外向内绣,不加压线,而反抢则由内向外绣,讲究压线。当抢针遇有花瓣重叠时需要留一线距离以露出绣底,分清界限,造型更形象生动。为了达到有远景中水波、山石等虚实的效果在刺绣艺术还有一种针法称为虚实针即以实形虚的针法。乱针则是一改传统针发,长短交叉的线条,通过分层施色在多种色线合并后,层层绣制出绣面的色彩。
在整个刺绣作品中往往为了追求艺术美感,将会采用不用的针发来表现,在沈寿绣的《柳燕图》采用刺绣方法表现水墨画,绣品中会发现用平针、套针等运针工柔细腻线条轻松活泼,表现了垂柳生柔荑,高高复低低,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而描绘出燕子轻盈雀跃之态尽致。在不断的手工艺者的实践中苏绣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三、创新发展新艺术形式
1.苏绣与缂丝的融合
在不断的创新苏绣艺术过程中,讲苏绣与缂丝相融合,迸发出了新的艺术火花。缂丝也称为“缀织”,在《玉篇》说:“缂,织纬也,有 “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是用装有各色纬线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拨子来回穿梭织纬,遵循细经粗纬及直经曲纬等原则,宋元以来皇家御用织物,大多用于服饰。
苏绣工艺则运用针线,将顺、平、齐、洁、勻独特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顺”是直线讲究挺直,曲线圆顺;其中“平”是指绣面平整;“匀”则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
在一些苏绣与缂丝相结合的艺术作品中会看到缂丝利用“通经断纬”的织法”通过彩纬体现花纹边界,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加之刺绣的绣线色泽感,绣面更加灵动富有空间立体感。
2.苏绣与服饰的结合
苏绣在服饰文化上也得到了重要体现,传统的服饰从帝后朝服到百姓服饰,明代江南苏绣已经成为皇家御用服饰品种,民间服饰
明清时期的苏绣图案大多来源于一些吉祥图案,基本表达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题材范围广泛,除了常见的山水、花卉、鸟兽等内容之外还有一些神话故事、戏曲故事。功能上具有实用性及讲究防脱线性。服饰绣品中色彩讲究运用对比色,注重色彩的鲜明对比极具吸引力,在针发上规律性强,多为采用平针、绕针等,为了服饰的美感有时还会采用打籽绣、锁绣等。
随着现代工艺的融入,苏绣在服饰上更为融合。刺绣工艺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模式,绣线更细,讲究细节的处理针法的组织自然,不受色彩形式的限制,层次感强。
四、苏绣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吴文化是开创江南古文明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今苏南浙北赣北皖中南为代表,吴地人民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豁达胸怀,对于苏绣来说,穿越岁月,延续千年的文脉,保持一种真我的本色风采。
苏州自古就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美称,在人杰地灵的苏州,跟随着时代的发展绣娘们不断赋予苏绣创新以新的内涵。传承保护苏绣不仅要提高绣工们的技巧,设立培训班加大培训力度,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也会促进苏绣行业的发展,提倡创新设计同时还要加强绣工们的法律意识,在创作过程中避免侵犯原著的著作权,利用“互联网+”模式深度挖掘开发苏绣市场。
结束语
从商代的多色提花棉,到宋代的织锦已出现了动物纹几何纹图案而到明清时期刺绣发展到全盛,苏绣与湘绣、粤绣、蜀绣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以 顺、平、齐、洁、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纺织艺术中散发着文化艺术魅力。
苏绣在长期的发展中融合了民间色彩与许多的水乡生活气息,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蕴含了吴文化精神,传承和保护苏绣文化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欣,《中国古代刺绣》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12
[2]肖尧,《中国历代刺绣缂丝鉴赏与投资》.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
[3]孙佩兰,《吴地苏绣》.[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亚敏,女(1988.02—),汉族, 江苏苏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关键词:苏绣;艺术之美;吴文化
一、苏绣的起源
苏绣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清代的《上海方志》中 “苏绣之巧,写生如画,他处所无,小民亦习以糊口……其法劈丝为之,针细如毫发。”体现了苏绣的艺术美针法活泼针发精细,刺绣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于宋元时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盛行于明清与湘绣、粤绣、蜀绣称为四大名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极强的艺术特性,是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如今在苏州镇湖一带已经形成了以苏绣文化产业为主的“绣街”,誉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二、苏绣的艺术之美
1.苏绣的题材选择
苏绣的艺术特点主要是精、细、雅、洁,苏绣的品种多样,可以分为双面绣、单面绣,可以作为地屛及台屛亦可作为点缀服饰等,则传统的苏绣的题材多为花草、人物、风景、鸟兽、静物等图案花样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其中以人物为题材的如侍女图、肖像图等。
2.苏绣的色彩搭配
随着人们审美及对色彩感觉的变化,色彩搭配显得格外突出。为色彩形象强烈、视觉冲击力比较大可以使用对比色。而绣面有一种柔和、秩序的感觉则用类似色。用色彩进行间隔使色彩变得有趣味性。在冷暖色及中性色的搭配中则讲究根据色彩给人不同的冷暖程度不同的感受,冷色会给予冰冷感觉的色彩感而暖色调则是温暖的感受。中性色也称之为无彩色,往往是由黑白灰几种颜色构成,中性色常起间隔和调和的作用。如最常见的花鸟中,根据原稿中的颜色手工艺者进行再创作,采用对比色加强画面造型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一副荷花绣品中采用强烈的对比色将荷花映入眼帘,加之蜻蜓点水整个画面有主有次形象生动,色彩的较好搭配加之工艺者的再创作可以使画面更有空间层次感。
3.苏绣的针法技艺
苏绣的针发变化多端,如绕针、平针、虚实针、乱针、滚针、抢针等。若采用不同的针法,绣面能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及色泽感。绣品中用于绣小型花叶及干枝的绕针,但是绕针只宜于单一色的形体,如花草中的花瓣及叶子等,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针发则为平针,平针的针线排列整齐均匀,但是在排列平针时不能重叠露底。抢针又称戗针,是直针的延续用短直针后针继前针的绣发,分为正抢与反抢之分,正抢是指由外向内绣,不加压线,而反抢则由内向外绣,讲究压线。当抢针遇有花瓣重叠时需要留一线距离以露出绣底,分清界限,造型更形象生动。为了达到有远景中水波、山石等虚实的效果在刺绣艺术还有一种针法称为虚实针即以实形虚的针法。乱针则是一改传统针发,长短交叉的线条,通过分层施色在多种色线合并后,层层绣制出绣面的色彩。
在整个刺绣作品中往往为了追求艺术美感,将会采用不用的针发来表现,在沈寿绣的《柳燕图》采用刺绣方法表现水墨画,绣品中会发现用平针、套针等运针工柔细腻线条轻松活泼,表现了垂柳生柔荑,高高复低低,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而描绘出燕子轻盈雀跃之态尽致。在不断的手工艺者的实践中苏绣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三、创新发展新艺术形式
1.苏绣与缂丝的融合
在不断的创新苏绣艺术过程中,讲苏绣与缂丝相融合,迸发出了新的艺术火花。缂丝也称为“缀织”,在《玉篇》说:“缂,织纬也,有 “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是用装有各色纬线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拨子来回穿梭织纬,遵循细经粗纬及直经曲纬等原则,宋元以来皇家御用织物,大多用于服饰。
苏绣工艺则运用针线,将顺、平、齐、洁、勻独特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顺”是直线讲究挺直,曲线圆顺;其中“平”是指绣面平整;“匀”则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
在一些苏绣与缂丝相结合的艺术作品中会看到缂丝利用“通经断纬”的织法”通过彩纬体现花纹边界,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加之刺绣的绣线色泽感,绣面更加灵动富有空间立体感。
2.苏绣与服饰的结合
苏绣在服饰文化上也得到了重要体现,传统的服饰从帝后朝服到百姓服饰,明代江南苏绣已经成为皇家御用服饰品种,民间服饰
明清时期的苏绣图案大多来源于一些吉祥图案,基本表达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题材范围广泛,除了常见的山水、花卉、鸟兽等内容之外还有一些神话故事、戏曲故事。功能上具有实用性及讲究防脱线性。服饰绣品中色彩讲究运用对比色,注重色彩的鲜明对比极具吸引力,在针发上规律性强,多为采用平针、绕针等,为了服饰的美感有时还会采用打籽绣、锁绣等。
随着现代工艺的融入,苏绣在服饰上更为融合。刺绣工艺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模式,绣线更细,讲究细节的处理针法的组织自然,不受色彩形式的限制,层次感强。
四、苏绣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吴文化是开创江南古文明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今苏南浙北赣北皖中南为代表,吴地人民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豁达胸怀,对于苏绣来说,穿越岁月,延续千年的文脉,保持一种真我的本色风采。
苏州自古就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美称,在人杰地灵的苏州,跟随着时代的发展绣娘们不断赋予苏绣创新以新的内涵。传承保护苏绣不仅要提高绣工们的技巧,设立培训班加大培训力度,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也会促进苏绣行业的发展,提倡创新设计同时还要加强绣工们的法律意识,在创作过程中避免侵犯原著的著作权,利用“互联网+”模式深度挖掘开发苏绣市场。
结束语
从商代的多色提花棉,到宋代的织锦已出现了动物纹几何纹图案而到明清时期刺绣发展到全盛,苏绣与湘绣、粤绣、蜀绣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以 顺、平、齐、洁、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纺织艺术中散发着文化艺术魅力。
苏绣在长期的发展中融合了民间色彩与许多的水乡生活气息,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蕴含了吴文化精神,传承和保护苏绣文化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欣,《中国古代刺绣》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12
[2]肖尧,《中国历代刺绣缂丝鉴赏与投资》.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
[3]孙佩兰,《吴地苏绣》.[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亚敏,女(1988.02—),汉族, 江苏苏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