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而观察能力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观察 方法 能力 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但对物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到了以下几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加强对观察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有重大发现的事例。例如:伽利略由于观察教堂里吊灯的摆动而发现了单摆的摆动规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观察到水从浴缸中溢出而找到了鉴别皇冠是否是纯金的方法,并最终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中国古人通过观察最早发现了磁力并造出指南针……作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些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的学习、科学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引导、教育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学生观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二、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无目的的东张西望不叫观察。观察的效果如何,决定于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时,一定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目的是要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任务是要观察像与物體的大小关系,像能否在光屏上呈现、像与物的左右关系如何,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关系怎样。这样,学生就会全面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观察的目的愈明确、任务愈具体,收到的效果就愈好。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要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与发展,就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技能。在初中阶段,我们应教给学生下面几种主要的观察方法。
1.顺序观察法
即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初学物理时,学生开始的观察是无目的、无序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并指导学生如何来观察。例如:在讲电流表的使用时,指导学生先观察它的符号及有几个接线柱,每个接线柱有什么不同,电路中怎样使用,再观察它的刻度:零刻度线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接线柱对应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多大,最后观察指针的位置并读出电流的大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能缩短观察时间,提高观察的正确率。
2.连续观察法
连续观察不是对某一现象瞬时的观察,而是观察随时间而进行,观察的目在于探究某一物理过程中各阶段的规律。例如: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要经过一段时间。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要连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水发出的声音,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等,这样才能发现水在沸腾前后的不同之处,沸腾后有哪些特点,水的沸腾与蒸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对比观察法
通过对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获得观察信息,从而认识一些事物或规律。例如:让太阳光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照射到白纸上,然后慢慢改变纸和透镜的距离,通过对比纸上光斑的大小变化的不同,就可以看出它们对光线所起作用的不同。
4.全面观察法
即对某一现象全面的观察,使学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全面观察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像的倒与正、大与小,像能否在光屏上呈现,并测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探究它们与焦距的关系。只有全面观察到成不同性质的像所具备的条件不同,才能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5.归纳观察法
归纳观察法是指在对一类现象的某些特性进行观察时,先通过对个别现象分别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的结论,再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一般规律的观察方法。例如: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在先保持电阻这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在保持电压这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最后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欧姆定律。
另外,重点观察法、特征观察法、验证观察法也是常用的一些观察方法。
四、为学生多提供观察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进行,此外,由于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并在学生中间开展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讨论,使学生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STS”的教育思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外观察,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其他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如果不能在观察后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就等于没有观察,只有观察与思维并举,才有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口头描述或文字描述,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观察是人们获得的感性认识的一种途径。物理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这既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取得对直观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又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在理性思维认识方面跃上一个台阶,为学好物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实施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联通:717300陕西省子长县齐家湾中学)
【关键词】观察 方法 能力 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但对物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到了以下几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加强对观察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有重大发现的事例。例如:伽利略由于观察教堂里吊灯的摆动而发现了单摆的摆动规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观察到水从浴缸中溢出而找到了鉴别皇冠是否是纯金的方法,并最终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中国古人通过观察最早发现了磁力并造出指南针……作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些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的学习、科学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引导、教育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学生观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二、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无目的的东张西望不叫观察。观察的效果如何,决定于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时,一定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目的是要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任务是要观察像与物體的大小关系,像能否在光屏上呈现、像与物的左右关系如何,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关系怎样。这样,学生就会全面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观察的目的愈明确、任务愈具体,收到的效果就愈好。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要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与发展,就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技能。在初中阶段,我们应教给学生下面几种主要的观察方法。
1.顺序观察法
即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初学物理时,学生开始的观察是无目的、无序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并指导学生如何来观察。例如:在讲电流表的使用时,指导学生先观察它的符号及有几个接线柱,每个接线柱有什么不同,电路中怎样使用,再观察它的刻度:零刻度线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接线柱对应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多大,最后观察指针的位置并读出电流的大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能缩短观察时间,提高观察的正确率。
2.连续观察法
连续观察不是对某一现象瞬时的观察,而是观察随时间而进行,观察的目在于探究某一物理过程中各阶段的规律。例如: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要经过一段时间。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要连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水发出的声音,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等,这样才能发现水在沸腾前后的不同之处,沸腾后有哪些特点,水的沸腾与蒸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对比观察法
通过对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获得观察信息,从而认识一些事物或规律。例如:让太阳光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照射到白纸上,然后慢慢改变纸和透镜的距离,通过对比纸上光斑的大小变化的不同,就可以看出它们对光线所起作用的不同。
4.全面观察法
即对某一现象全面的观察,使学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全面观察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像的倒与正、大与小,像能否在光屏上呈现,并测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探究它们与焦距的关系。只有全面观察到成不同性质的像所具备的条件不同,才能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5.归纳观察法
归纳观察法是指在对一类现象的某些特性进行观察时,先通过对个别现象分别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的结论,再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一般规律的观察方法。例如:要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在先保持电阻这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在保持电压这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最后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欧姆定律。
另外,重点观察法、特征观察法、验证观察法也是常用的一些观察方法。
四、为学生多提供观察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进行,此外,由于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并在学生中间开展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讨论,使学生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STS”的教育思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外观察,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其他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如果不能在观察后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就等于没有观察,只有观察与思维并举,才有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口头描述或文字描述,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观察是人们获得的感性认识的一种途径。物理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这既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取得对直观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又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在理性思维认识方面跃上一个台阶,为学好物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实施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联通:717300陕西省子长县齐家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