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田公共事业单位的职能相对繁杂,客观上导致了基层单位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基层“微腐败”的防治具有更大的难度。本文对公共事业单位“微腐败”防治环境及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从“筑牢风清气正根基,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强化纪检监察力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四个条主线,阐述了单位基层“微腐败”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基层,微腐败,防治
油田企业依托石油资源,大多远离城市。油田矿区多为独立社区,许多市政、公益服务及相关项目,成了油田公共事业单位(简称:单位)的基本职能。油田企业办社会职能相对繁杂,点多、线长、面广,客观上导致了基层单位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基层“微腐败”的防治问题,也具有更大的难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站在中石化下属油田企业层面,以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公共事业处为参照,就“油田公共事业单位基层‘微腐败’防治”,作出如下思考。
一、单位基层“微腐败”的防治现状
1.单位基层“微腐败”难以监管。公共事业处下属基层单位较多,业务比较繁杂,区位比较分散。主要业务有:酒店宾馆、旅游服务等市场经营业务,城建执法、市政设施、集贸市场管理等城市建设管理,疾病防控、卫生监督、食药监察、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职业病防治等健康卫生管理,公园、广场、陵园管理,少儿培训、文体服务等社會公益服务,公共区域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垃圾转运等市政物业服务,资产租赁、房改房管、幼儿教育等其他管理服务。基层单位不仅遍布油田矿区,一些旅游业务、办事处等,还分布在省内外一些地区,给监管带来困难。
2.单位基层“微腐败”危害较大。基层“微腐败”离职工群众最近,对员工群众危害也深,容易导致员工群众的信任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因此,整治基层“微腐败”,不仅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3.单位基层“微腐败”得到重视。一是完善监督机制。定期召开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联席会议,发挥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初步形成“大监督”格局。二是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对房屋(场地)租赁管理进行专项治理,汲取“微腐败”典型案例教训,防范管理风险。三是巩固前沿阵地。透过“微腐败”现象,对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洁责任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对软弱涣散的班子进行调整。四是强化底线思维。处主要领导分别与班子成员进行廉洁谈话,纪委书记组织基层全体管理人员开展集体廉洁谈话,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二、单位基层“微腐败”的原因分析
1.反腐意识淡薄。基层管党治党责任还未能真正压实,少数基层单位负责人对抓党风廉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力度不够,出现层层衰减现象,导致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由于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各不相同,基层“微腐败”问题容易导致差别对待,造成不均衡,如在工作分配、劳动报酬、表彰奖励上,缺乏民主,有碍公平公正。
2.反腐眼睛不亮。基层“微腐败”有一些约定俗成看不见的“潜规则”,长期存在于基层单位当中。如一些基层员工拜访主管领导时要拿礼物,遇到节日或者领导生日时要请吃饭,婚丧喜庆事宜还要随礼等。这些都属于基层“微腐败”现象。很多人把这些基层“微腐败”行为当作是为人处世之道,把请客、随礼、拜访等行为作为沟通和促进关系的一种途径。导致对“微腐败”视而不见。
3.反腐教育不力。基层“微腐败”的问题产生,不仅会损害基层员工的利益,也会损害基层单位工作氛围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精准化的廉洁从业培训没跟上。虽然,单位在廉洁建设方面,压紧压实了党员干部、“三管人员”的教育管理,但对普通员工的法制教育、廉洁从业教育方面还有不足,导致个别员工没有能够经受住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这也说明了在个别员工中,纪律规矩意识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4.反腐措施不力。部分基层单位制度执行不严,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部分基层领导不能全心全意为员工群众排忧解难,对“吃拿卡要”的现象,不能自律和制约,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应当引起基层的高度重视,并在防范措施上进行强化。
三、单位基层“微腐败”的防治对策
1.强化教育引导,筑牢风清气正根基。一是用警示教育强化意识。坚持抓好警示教育,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对全体员工实行“零距离”教育,切实发挥警示教育效果。二是用正面典型树立标杆。要注重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选树先进班组,先进个人,宣传先进事迹,强化正面引领。三是用定期述职强化反思。党员干部要结合廉政建设做好定期述职,在总结过程中绷紧反腐倡廉的弦。四是用民主评议强化交流。定期举行党员干部评议,对履职情况进行考核,重点惩处党员干部公权私用,贪污腐败等行为。
2.完善机制建设,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整治基层“微腐败”问题,一定要标本兼治,要利用制度的强制力以及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共同解决问题,使基层“微腐败”问题的解决有针对性、制度性和长效性的保障。一是常响法律警钟。经常开展法制教育,使遵纪守法的观念深入人心。要消除“小贪不算贪”的错误观念,做好防微杜渐,形成不想腐、不敢腐的良好氛围。二是固化监督流程。要将“大监督”的着力点,固化到内控流程之中,夯实监督作用。三是细化权力清单。建立基层“微腐败”的全面监察机制,编制“微权力”清单,完善责任清单,促使权力全面公开使用。
3.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纪检监察力度。要避免公权私用,以权谋私,要找准着力点,强化约束力。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关键的人。党员干部主体、实施主体和监管主体,要时常教育、提醒、警示。二是关键的事。重要领域相关的事情,要实行公开的监督管理,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关键问题。涉及金额数量较大、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要结合相关案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解决的根本方法,从而保证党的清正廉洁,增强员工群众的信任感。
4.领导带头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基层“微腐败”问题的出现,既不利于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企业良好政治氛围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一靠引领,二靠制约。单位领导班子是引领的核心。上行下效,上梁正才能保障下梁不歪。对公权滥用等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置。要建设合理的、科学的权力体制,议事规则。要注重权力的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建设新形式的监督模式,使员工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监督,保障权力的公正公平。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合理、科学、廉洁、高效的治理机制,为开创单位工作新局面提供更加坚强的纪律保证。
结论:
由于油田公共事业单位基层业务繁杂,区位分散,“微腐败”防治具有较大难度。强化教育引导,筑牢风清气正根基,完善机制建设,推进权力阳光运行,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纪检监察力度,领导带头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可有效强化防治工作。这对大型国有企业公共事业单位的“微腐败”防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基层,微腐败,防治
油田企业依托石油资源,大多远离城市。油田矿区多为独立社区,许多市政、公益服务及相关项目,成了油田公共事业单位(简称:单位)的基本职能。油田企业办社会职能相对繁杂,点多、线长、面广,客观上导致了基层单位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基层“微腐败”的防治问题,也具有更大的难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站在中石化下属油田企业层面,以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公共事业处为参照,就“油田公共事业单位基层‘微腐败’防治”,作出如下思考。
一、单位基层“微腐败”的防治现状
1.单位基层“微腐败”难以监管。公共事业处下属基层单位较多,业务比较繁杂,区位比较分散。主要业务有:酒店宾馆、旅游服务等市场经营业务,城建执法、市政设施、集贸市场管理等城市建设管理,疾病防控、卫生监督、食药监察、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职业病防治等健康卫生管理,公园、广场、陵园管理,少儿培训、文体服务等社會公益服务,公共区域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垃圾转运等市政物业服务,资产租赁、房改房管、幼儿教育等其他管理服务。基层单位不仅遍布油田矿区,一些旅游业务、办事处等,还分布在省内外一些地区,给监管带来困难。
2.单位基层“微腐败”危害较大。基层“微腐败”离职工群众最近,对员工群众危害也深,容易导致员工群众的信任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因此,整治基层“微腐败”,不仅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3.单位基层“微腐败”得到重视。一是完善监督机制。定期召开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联席会议,发挥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初步形成“大监督”格局。二是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对房屋(场地)租赁管理进行专项治理,汲取“微腐败”典型案例教训,防范管理风险。三是巩固前沿阵地。透过“微腐败”现象,对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洁责任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对软弱涣散的班子进行调整。四是强化底线思维。处主要领导分别与班子成员进行廉洁谈话,纪委书记组织基层全体管理人员开展集体廉洁谈话,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二、单位基层“微腐败”的原因分析
1.反腐意识淡薄。基层管党治党责任还未能真正压实,少数基层单位负责人对抓党风廉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力度不够,出现层层衰减现象,导致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由于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各不相同,基层“微腐败”问题容易导致差别对待,造成不均衡,如在工作分配、劳动报酬、表彰奖励上,缺乏民主,有碍公平公正。
2.反腐眼睛不亮。基层“微腐败”有一些约定俗成看不见的“潜规则”,长期存在于基层单位当中。如一些基层员工拜访主管领导时要拿礼物,遇到节日或者领导生日时要请吃饭,婚丧喜庆事宜还要随礼等。这些都属于基层“微腐败”现象。很多人把这些基层“微腐败”行为当作是为人处世之道,把请客、随礼、拜访等行为作为沟通和促进关系的一种途径。导致对“微腐败”视而不见。
3.反腐教育不力。基层“微腐败”的问题产生,不仅会损害基层员工的利益,也会损害基层单位工作氛围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精准化的廉洁从业培训没跟上。虽然,单位在廉洁建设方面,压紧压实了党员干部、“三管人员”的教育管理,但对普通员工的法制教育、廉洁从业教育方面还有不足,导致个别员工没有能够经受住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这也说明了在个别员工中,纪律规矩意识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4.反腐措施不力。部分基层单位制度执行不严,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部分基层领导不能全心全意为员工群众排忧解难,对“吃拿卡要”的现象,不能自律和制约,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应当引起基层的高度重视,并在防范措施上进行强化。
三、单位基层“微腐败”的防治对策
1.强化教育引导,筑牢风清气正根基。一是用警示教育强化意识。坚持抓好警示教育,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对全体员工实行“零距离”教育,切实发挥警示教育效果。二是用正面典型树立标杆。要注重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选树先进班组,先进个人,宣传先进事迹,强化正面引领。三是用定期述职强化反思。党员干部要结合廉政建设做好定期述职,在总结过程中绷紧反腐倡廉的弦。四是用民主评议强化交流。定期举行党员干部评议,对履职情况进行考核,重点惩处党员干部公权私用,贪污腐败等行为。
2.完善机制建设,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整治基层“微腐败”问题,一定要标本兼治,要利用制度的强制力以及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共同解决问题,使基层“微腐败”问题的解决有针对性、制度性和长效性的保障。一是常响法律警钟。经常开展法制教育,使遵纪守法的观念深入人心。要消除“小贪不算贪”的错误观念,做好防微杜渐,形成不想腐、不敢腐的良好氛围。二是固化监督流程。要将“大监督”的着力点,固化到内控流程之中,夯实监督作用。三是细化权力清单。建立基层“微腐败”的全面监察机制,编制“微权力”清单,完善责任清单,促使权力全面公开使用。
3.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纪检监察力度。要避免公权私用,以权谋私,要找准着力点,强化约束力。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关键的人。党员干部主体、实施主体和监管主体,要时常教育、提醒、警示。二是关键的事。重要领域相关的事情,要实行公开的监督管理,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三是关键问题。涉及金额数量较大、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要结合相关案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解决的根本方法,从而保证党的清正廉洁,增强员工群众的信任感。
4.领导带头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基层“微腐败”问题的出现,既不利于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企业良好政治氛围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一靠引领,二靠制约。单位领导班子是引领的核心。上行下效,上梁正才能保障下梁不歪。对公权滥用等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置。要建设合理的、科学的权力体制,议事规则。要注重权力的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建设新形式的监督模式,使员工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监督,保障权力的公正公平。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合理、科学、廉洁、高效的治理机制,为开创单位工作新局面提供更加坚强的纪律保证。
结论:
由于油田公共事业单位基层业务繁杂,区位分散,“微腐败”防治具有较大难度。强化教育引导,筑牢风清气正根基,完善机制建设,推进权力阳光运行,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纪检监察力度,领导带头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可有效强化防治工作。这对大型国有企业公共事业单位的“微腐败”防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