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工科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思想、新认识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本文深入分析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发展现状,给出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以期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
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创新人才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人才的定位目标和未来的就业方向,人才的质量也影响着院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应用型工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大胆改革。
1 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才培养问题可概括为制度问题、办学问题、实践与创新问题三方面:
(1)制度问题,院校评价标准考核以硬性考核为主,单纯的分数和考核无法真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办学问题,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理论知识讲解所占较大篇幅,课程设置忽视学生价值观和非智力素质发展,单一化的内容等;
(3)实践与创新问题,缺乏启发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实践,课程内容较为封闭,研究性实践教学缺乏,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样受到负面影响。
2 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2.1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应用型工科院校只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而观念的改变可视作高校教育改革的基础。具体来说,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必须实现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转变,相关教师与学生能真正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相关院校能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的创新人才。据悉,天津大学近期与深圳腾讯科技签订的“新工科建设合作备忘录”就属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代表。备忘录里天津大学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推动自身新工科发展,创建智慧校园,试点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实现天津大学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本性改变,大幅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2.2 创建多学科交融体系
应用型工科院校往往有自身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如能结合优势学科创建多学科交融体系,在专业领域、社会发展空间等方面都朝着有力的方向大力前进,就能构建办学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的应用型工科院校。在多学科交融体系创建中,新工科就是多学科交融体系创建的代表。新工科本身不同于“纯”工科,本质上属于协调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一种工科交融体系,这与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相近。天津大学开展的新工科建设,按照“预测人才市场需求→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流程进行多学科交融体系的创建,有力支持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2.3 推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工科院校应积极推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让学生参与到创业训练和创新训练中,对自身学科的发展动态予以了解,尽快熟悉相关专业的科研领域。通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竞争力和创新力得到增强,进而为我国科研创新作出一定贡献。在制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时,可参阅当前市场需求和目标培养定位,如华东地区可结合沿海经济带建设做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此外,还可考虑自身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本,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类型,完善和优化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帮助学生积极申请专利,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鼓励学生参与工业设计、电子设计大赛等,推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顺利进行。
2.4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实现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建立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去企业训练。以江苏理工学院经济学专业为例,实践教学环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管理经济理论的分析和操作能力、经济法相关政策的运用能力、统计计量的分析能力;第二层次是专业能力的细化,港口物流、国际物流管理信息处理和决策;第三层次是专业综合能力,也即综合创新能力和学生创业能力。这三层关系层层递进,前一层次的基础可让学生在下一层次的学习中更为高效,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成长,确保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再以江苏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得到落实,对设计基地进行创新,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传统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实物展览教学、实物拆装教学、测量绘制教学为主,以此让学生更了解机械设备结构,并通过现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可依照研究内容不同,将实验室分成机械方案设计实验室、机械组成认知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机械性能测试实验室等,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创新,培养新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
通過剖析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给出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并详细论述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创建多学科交融体系、推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构建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为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见解新思路,全面提升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江,徐爱杰,任建兴.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83-84.
[2]陈列.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121-122.
【关键词】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
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创新人才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着人才的定位目标和未来的就业方向,人才的质量也影响着院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应用型工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大胆改革。
1 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才培养问题可概括为制度问题、办学问题、实践与创新问题三方面:
(1)制度问题,院校评价标准考核以硬性考核为主,单纯的分数和考核无法真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办学问题,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理论知识讲解所占较大篇幅,课程设置忽视学生价值观和非智力素质发展,单一化的内容等;
(3)实践与创新问题,缺乏启发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实践,课程内容较为封闭,研究性实践教学缺乏,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样受到负面影响。
2 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2.1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应用型工科院校只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而观念的改变可视作高校教育改革的基础。具体来说,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必须实现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转变,相关教师与学生能真正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相关院校能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的创新人才。据悉,天津大学近期与深圳腾讯科技签订的“新工科建设合作备忘录”就属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代表。备忘录里天津大学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推动自身新工科发展,创建智慧校园,试点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实现天津大学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本性改变,大幅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2.2 创建多学科交融体系
应用型工科院校往往有自身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如能结合优势学科创建多学科交融体系,在专业领域、社会发展空间等方面都朝着有力的方向大力前进,就能构建办学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的应用型工科院校。在多学科交融体系创建中,新工科就是多学科交融体系创建的代表。新工科本身不同于“纯”工科,本质上属于协调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一种工科交融体系,这与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相近。天津大学开展的新工科建设,按照“预测人才市场需求→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流程进行多学科交融体系的创建,有力支持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2.3 推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工科院校应积极推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让学生参与到创业训练和创新训练中,对自身学科的发展动态予以了解,尽快熟悉相关专业的科研领域。通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竞争力和创新力得到增强,进而为我国科研创新作出一定贡献。在制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时,可参阅当前市场需求和目标培养定位,如华东地区可结合沿海经济带建设做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此外,还可考虑自身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本,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类型,完善和优化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帮助学生积极申请专利,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鼓励学生参与工业设计、电子设计大赛等,推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顺利进行。
2.4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实现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建立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去企业训练。以江苏理工学院经济学专业为例,实践教学环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管理经济理论的分析和操作能力、经济法相关政策的运用能力、统计计量的分析能力;第二层次是专业能力的细化,港口物流、国际物流管理信息处理和决策;第三层次是专业综合能力,也即综合创新能力和学生创业能力。这三层关系层层递进,前一层次的基础可让学生在下一层次的学习中更为高效,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成长,确保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再以江苏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得到落实,对设计基地进行创新,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传统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实物展览教学、实物拆装教学、测量绘制教学为主,以此让学生更了解机械设备结构,并通过现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可依照研究内容不同,将实验室分成机械方案设计实验室、机械组成认知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机械性能测试实验室等,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的创新,培养新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
通過剖析应用型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给出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并详细论述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创建多学科交融体系、推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构建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为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见解新思路,全面提升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江,徐爱杰,任建兴.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83-84.
[2]陈列.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