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狭窄、闭塞的关联性。方法:序贯收集100例患者,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其中病例组50例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并证实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50%;对照组50例患者经颈动脉彩超检查证实颈动脉血管正常。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给予上述2组患者进行神经心理测试,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测试,根据解答量表所测分数评估,病例组50例患者正常率10%,异常率90%;对照组50例患者正常率96%,异常率4%。结论: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可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可在脑卒中前发生。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闭塞;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29-01
  我们对病例组脑血管造影检查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50例患者和对照组颈动脉彩超检查示正常的50例患者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神经心理测试,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狭窄、闭塞的关联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01~2011-08我科收治的患者,病例组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56~76岁,平均68?5岁。其中合并有卒中病史者11例,高血压病史15例,糖尿病病史13例,吸烟史18例。除外意识障碍;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精神疾病(抑郁症等)患者。对照组50例正常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4~75岁,平均66?5岁。其中合并有卒中病史者9例,高血压史16例,吸烟史25例。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颅外段使用西门子公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Hz,对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进行检查。包括管腔内径测量、内中膜厚度测量、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测量。病例组50例患者由专业神经介入放射科医生进行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正侧位两个方向的造影,全面展示颅外颅内动脉病变。由两位神经介入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对所有影像学资料进行阅片得出诊断。血管狭窄程度采用北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标准测量,选取管腔最狭窄处测量,狭窄度=管腔最狭窄处/狭窄处总管径×100%。所有患者均给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测量,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计数资料卡方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测试,根据解答量表分数评估,得分<26分为异常,考虑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病例组50例患者正常率10%,异常率90%;对照组50例患者正常率96%,異常率4%。见表1。
  3 讨论
  颈动脉狭窄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脑血流低灌注。颈动脉狭窄使脑组织血液灌注量下降,而在长期低灌注状态下,可引起能量代谢障碍、葡萄糖利用减少、蛋白质合成异常、神经递质改变、胆碱受体缺失、脑白质损害和神经元缺失等,从而构成了慢性脑缺血,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其中脑白质病变已经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公认机制之一。②颈动脉斑块脱落形成栓子造成脑内多发的微小腔隙性梗死灶。Purandare等[2]认为栓子形成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并认为栓子可能是潜在的可预防的、可治疗的痴呆病因。③颈动脉粥样斑块导致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功能紊乱。Doux等[3]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导致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功能紊乱,出现了缺氧和低血压的错误刺激,造成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紊乱,随即引发炎性反应、血凝增高等一系列病变,促使颈动脉高度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Mathiesen[4]等报道对55~74岁的老年人进行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应用19项神经心理测试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做颅脑MRI检查。结果提示无卒中史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数个神经心理测试量表的评分中都要比无颈动脉狭窄患者更低。Bakker等[5-12]对设有对照组颈动脉闭塞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该研究认为颈动脉闭塞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无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和体征,或症状和体征缓解的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不能排除患者的认知功能未受损。多项研究结论表明,颈动脉狭窄、闭塞组患者较颈动脉彩超检查示正常人的认知功能明显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降低成正比,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其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本研究中,颈动脉狭窄患者90%以上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但是在临床观察中也发现,部分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接受MOCA检查中并未发现其智能下降,认知功能受损,分析与患者侧支循环开放良好、脑血流储备丰富有关。我们的研究样本量偏小,患者的人群分布局限,希望以后有条件开展临床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研究,为颈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性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汉兴,章军建.慢性脑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 12(4): 278-281
  [2] PurandareN, BurnsA,DalyKJ,et al. Cerebral emboli as a poten-tial cause of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case-con-trol study[J]. BMJ, 2006, 332(7550): 1119-1124.
  [3] Doux JD,Yun AJ.The link between carotid artery disease and is-chemic stroke may be partially attributable to autonomic dysfunc-tion and failure of cerebrovascular autoregulation triggered by Dar-winianmala daptation of the carotid baroreceptors and chemorecep-tors[J]. MedHyp otheses, 2006, 66(1): 176-181.
  [4] Matsumoto K,Murakami Y.Neuronal damage and decrease ofcentral acetylcholine level following permanent occlus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in rat [J].Beain Res,1995,67(3):290-296.
  [5] Bots ML,van Swieten JC,Breteler MM?Cerebral white matterlesions and atherosclerosis in the Rotterdam Study[J].Lancet,1993,3(41):1 232-1 237.
  [6] e Groot JC ,De Leeuw FE ,Oudkerk M.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the Rotterdam Scan Study[J].Ann Neurol ,2000,47 (5):145.
  [7] 任爱玲,丁波,孙学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医药, 2007,17(47):83-83?
  [8] 张华军,徐格林,刘新峰?认知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4(13):55-56?
  [9] 吴楠,胡黎立,黄泽清?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98?
  [10] 张栩,张勇,李铁山?颈动脉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9(12):669-671.
  [11] 高东美.MRI所示老年性脑白质改变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13(29):35-36.
  [12] 郑宇,华扬,凌晨.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6(20):901-903.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2b栓两种给药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宫颈糜烂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5例)采用干扰素α-2b栓10万u塞阴道,1次/d,3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55例)采用干扰素α-2b栓10万u塞阴道,隔天1次,3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种给药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1个月、2个月治愈率分别为61
【摘 要】目的:开展阴道多元化微创手术。方法:将新式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術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阴式组术中出血、排气时间显著低于经腹组。阴式组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 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无瘢痕、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关键词】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经腹子宫切除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
【摘 要】目的:探讨APN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实践中对患者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选取的是以功能制加部分小组制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选取的是APN排班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意识障碍的程度、ADL量表评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第三方调查不同工作模式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采用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6例(非体外循环组),同期采用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非体外循环组术后肺动脉压显著低于体外循环组[(16.7±1.2)mm Hg(1 mm Hg=0.133 kPa)比
目的探讨胶原特异性分子伴侣一热休克蛋白47(HSP47)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60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0例,阵发性房颤组20例,持续性房颤组20例,术中获取右心耳心房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FQ-PCR)方法检测HSP47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60例患者血液标本血清中PICP,P11INP的浓度。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