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很多人认为中国十分闭塞,与世界隔离开来,实际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非常紧密。但是在世界舞台上,尤其是现代舞台,中国的重要性并未十分凸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前30年的发展中,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中国提出了“四个现代化”,但其中却并未提及外交,中国的开放更多考虑的是国内的发展。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对外交政策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国内改革的重视程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很强,但是却没有完全融入国际舞台。中国过去的改革一直倾向于内部的改革,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扮演全新的角色。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中国的国际实力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的确,现在的中国已经越来越融入国际舞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更多认可。
中国外交政策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的现代历史开始之前,那时的中国被排斥在国际事务之外,世界对中国不了解,中国对于世界也知之甚少。中国被孤立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经济的自给自足是其中之一,中国不需要其他国家提供的商品。另外一个原因是安全问题,当然还有意识形态的关系。那时,中国的统治者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国家应该来学习中国的价值、文化等等,而不是中国跑到外面去学。在历史上,尤其是19世纪中叶,中国也经历过向外走的过程,但是很快就停下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的商品是双向流动的,但是发挥中间桥梁作用的并不是中国人自己,而是其他人。例如,16世纪晚期,欧洲耶稣教会传教士相继来华,他们把中国的概念传到欧洲。而在之后的工业革命中,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变得越来越固步自封。中华民国建立起来以后,尽管其与59个国家都有外交关系,而且還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依然很小,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第二阶段,就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那时联合国96%的成员国仍然拒绝中国,中国只得到了苏联及相关国家的承认。但是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有量无质,换句话说,这些国家承认中国,但是没有太多的内容。20世纪60年代之后,中国的外交关系才开始慢慢地增加,包括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到了1979年之后,中国又重新回到世界舞台。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第三阶段,中国开始逐渐被国际社会接纳,但是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中苏之间关系的恶化,以及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开始迈出走进国际舞台的第一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取得了重大发展,十年之内,大约有70个国家承认了中国。1979年1月-10月,有31个国家承认了中国;10月-12月,又有多个国家承认了中国。中国同时也加入了多个国际组织,但由于缺乏自信并且缺乏对国际局势的了解,中国并未发挥十分活跃的作用,只参与了少量的工作。
第四阶段,中国开始真正成为国际舞台的重要一员。1979年1月的中美正式建交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变化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开始的时候,那时美国第一次需要中国的支持。当今,世界很多重要的危机事件没有中国的参与是无法解决的,例如朝核问题、伊朗问题,但是中国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够。
中国国际地位的突破源于全球影响力的加强
中国的崛起并不完全得益于自身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一个多边行动的结果。所以中国现在的全球角色和担当亟需得到世界的认可。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现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部分认可,但却不是完全意义的认可,而是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当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一定作用。真正的认可是一种接受,是中国成为在国际社会中有充分理由发挥作用的国家。这里用的是卡尔·马克思的理论框架,拥有一样东西和具有这个东西的所有权,可能我们觉得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拥有某种东西而没有它的所有权,这里所谓的拥有就不是绝对的、最终的,也是得不到保护的。而拥有所有权则不同,所有权取决于多边的认可,例如说某样东西是自己的,并不是因为自己这么说,而是大家都同意这个说法。因此,所有权不是私人的,它是一种社会关系,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其他实体的认可,以及国际社会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像是一个社会,它有不同的团体、不同的等级,某些国家就像以前的中国一样,是被排斥在外的一部分。国际社会中有不同身份的不同群体,而所谓的认可并不是一个国家正式认可另一个国家是什么等级,这只是一种形式,而非认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真正的认可是以平等的身份和充分的理由来参与国际事务。
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首先是在技术意义上获得了国际社会成员的认可,然后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又在外交层面上被其他国家认可为国际社会中的合法成员。这一中国国际地位的突破,源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加强,以及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的努力。
“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最佳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现阶段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外交政策过去几年发生变化的一个最佳体现。在人类历史上,思想、宗教、教义和意识形态的流动一般都是自西向东,但是今天的中国可以提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模式。国际社会现在承认中国的地位,也意识到中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明白中国可以提出一个不同的模式。虽然十九大报告中,中国说不会输出自己的模式,也不会要求其他国家采取中国的做法,但是其他国家还是会选用中国的这种模式。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如果真的能实现,将会是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是东方的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及发展模式向西方传达的历史性事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供图)
(本文系作者在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的发言,根据速记稿整理,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外交政策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的现代历史开始之前,那时的中国被排斥在国际事务之外,世界对中国不了解,中国对于世界也知之甚少。中国被孤立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经济的自给自足是其中之一,中国不需要其他国家提供的商品。另外一个原因是安全问题,当然还有意识形态的关系。那时,中国的统治者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国家应该来学习中国的价值、文化等等,而不是中国跑到外面去学。在历史上,尤其是19世纪中叶,中国也经历过向外走的过程,但是很快就停下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的商品是双向流动的,但是发挥中间桥梁作用的并不是中国人自己,而是其他人。例如,16世纪晚期,欧洲耶稣教会传教士相继来华,他们把中国的概念传到欧洲。而在之后的工业革命中,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变得越来越固步自封。中华民国建立起来以后,尽管其与59个国家都有外交关系,而且還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依然很小,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第二阶段,就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那时联合国96%的成员国仍然拒绝中国,中国只得到了苏联及相关国家的承认。但是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有量无质,换句话说,这些国家承认中国,但是没有太多的内容。20世纪60年代之后,中国的外交关系才开始慢慢地增加,包括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到了1979年之后,中国又重新回到世界舞台。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第三阶段,中国开始逐渐被国际社会接纳,但是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中苏之间关系的恶化,以及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开始迈出走进国际舞台的第一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取得了重大发展,十年之内,大约有70个国家承认了中国。1979年1月-10月,有31个国家承认了中国;10月-12月,又有多个国家承认了中国。中国同时也加入了多个国际组织,但由于缺乏自信并且缺乏对国际局势的了解,中国并未发挥十分活跃的作用,只参与了少量的工作。
第四阶段,中国开始真正成为国际舞台的重要一员。1979年1月的中美正式建交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变化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开始的时候,那时美国第一次需要中国的支持。当今,世界很多重要的危机事件没有中国的参与是无法解决的,例如朝核问题、伊朗问题,但是中国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够。
中国国际地位的突破源于全球影响力的加强
中国的崛起并不完全得益于自身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一个多边行动的结果。所以中国现在的全球角色和担当亟需得到世界的认可。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现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部分认可,但却不是完全意义的认可,而是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当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一定作用。真正的认可是一种接受,是中国成为在国际社会中有充分理由发挥作用的国家。这里用的是卡尔·马克思的理论框架,拥有一样东西和具有这个东西的所有权,可能我们觉得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拥有某种东西而没有它的所有权,这里所谓的拥有就不是绝对的、最终的,也是得不到保护的。而拥有所有权则不同,所有权取决于多边的认可,例如说某样东西是自己的,并不是因为自己这么说,而是大家都同意这个说法。因此,所有权不是私人的,它是一种社会关系,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其他实体的认可,以及国际社会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像是一个社会,它有不同的团体、不同的等级,某些国家就像以前的中国一样,是被排斥在外的一部分。国际社会中有不同身份的不同群体,而所谓的认可并不是一个国家正式认可另一个国家是什么等级,这只是一种形式,而非认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真正的认可是以平等的身份和充分的理由来参与国际事务。
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首先是在技术意义上获得了国际社会成员的认可,然后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又在外交层面上被其他国家认可为国际社会中的合法成员。这一中国国际地位的突破,源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加强,以及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的努力。
“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最佳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现阶段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外交政策过去几年发生变化的一个最佳体现。在人类历史上,思想、宗教、教义和意识形态的流动一般都是自西向东,但是今天的中国可以提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模式。国际社会现在承认中国的地位,也意识到中国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明白中国可以提出一个不同的模式。虽然十九大报告中,中国说不会输出自己的模式,也不会要求其他国家采取中国的做法,但是其他国家还是会选用中国的这种模式。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如果真的能实现,将会是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是东方的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及发展模式向西方传达的历史性事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供图)
(本文系作者在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的发言,根据速记稿整理,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