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将校友捐赠列入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而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意识到校友资源的重要性。在充分解读了校友资源的重要性后,提出了有效整合校友资源的策略,为我国高校日后对校友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经费;校友捐赠;校友资源;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周晓婧(1988-),女,河南洛阳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12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220-02
2013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了《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1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在2011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的评价标准有了新的变动,首次将“校友捐赠”纳入中国大学评价,意味着校友捐赠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大学实力的标准之一,大学树立校友捐赠文化是中国大学的新趋势。
一、校友捐赠是未来高校发展的新推手
报告显示,自1990年以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调查到的中国大学校友捐赠金额合计73.82亿;2012年新增校友捐赠近15亿,比往年有了大幅增加,其中单笔1000万以上37笔,上亿捐赠有3笔。[1]由此可见,校友捐赠已成为国内大学的新趋势,关注度呈现逐年递增的情况,校友捐赠正成为高校发展的新推手,促进高校稳步健康发展。
1.校友捐赠解决高校经费紧张局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新问题,其中凸现的问题是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高等教育经费紧张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教育界都在积极探索新的筹资渠道。
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前校长布鲁斯·约翰斯通提出了高教成本分担理论,他指出高等教育成本主要由政府、纳税人、学生家长、学生个人以及个人或机构捐赠者承担。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有一定的限额,这就需要高校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来解决高校发展过程中经费紧张的问题。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从20世纪90年代成为全球的普遍趋势。[2]社会捐赠为美国大学提供了应急的经济来源,其中校友捐赠更是作为一项主要的捐赠途径,形成了一套有效地校友捐赠机制。校友捐赠在欧美世界著名大学早已成为常态,校友作为毕业离校的群体具有受教育水平高、毕业离校后分布广、人数与年俱增的特点,加上对母校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更高关注度,导致其成为社会捐赠中的特殊群体,对于高校来说校友资源是源源不断的潜在可利用资源。
2.校友捐赠提升学校名誉
近几年来,民众也开始将校友对母校的捐赠状况作为衡量一所学校质量高低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软件硬件设施条件、学生规模、师生比例等与教育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它们会对校友捐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3]一方面,民众会认为,校友捐赠的意义在于受赠学校一定给予捐赠者高满意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获得捐赠,学校更有实力办好教学。受赠学校在社会的名誉度也会从各方面提升。
校友捐赠与学校的发展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校学生所受教育质量高低对其是否日后捐赠有很大影响。校友会很在意手中持有毕业证与学位证的价值,当说出自己是哪所学校毕业时会很有自豪感。校友捐赠正是让大学提高办学质量与名誉度的推动力之一,同时影响了更多成功校友回报学校。因此,校友捐赠促进学校的建设发展,而学校发展会增加校友的自豪感进而刺激校友对母校捐赠,二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圈。
二、充分认识到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国内高校开发利用校友资源的潜力还很大,虽然近些年国内一些高校开始重视校友资源的管理,重视组织校友会的价值,也有部分高校设立了高校教育基金会,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围绕校友需求和利益开展工作,且带动的高校也仅局限于本身就排名靠前的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还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在网络工具发达的今天,各高校利用网络工具联系校友拉近了学校与校友的关系,然而在分析了多所“985高校”的校友网后,发现大多数高校的校友网仅局限于本校的最新消息以及校友会和校友的基本情况,一些高校校友网虽然记录了校友捐赠情况以及捐赠款去向,但真正做到切实为校友服务的情况并不多,各高校还没有对校友资源多角度、深层次的利用起来。笔者总结了校友资源的意义如下:
1.为高校发展提供物质资源
中国进入了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与政府财政的有限投入难以匹配,且政府教育支出大部分都倾向于“985”重点院校,产生了教育支出的不平衡情况,导致大多数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面临巨大的经费困境,传统的办学经费渠道已经很难满足高校高速发展的要求。社会捐赠作为高校新的筹资方式应运而生,涌现出的有陈嘉庚、李嘉诚等一大批积极捐赠高等教育的人士,为高校筹集资金提供有力保障,[4]而校友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在目前的环境下更是成为各高校社会捐赠的主要来源。
在国外,校友捐赠早已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相比国外,校友捐赠在中国虽然经验不足,但捐赠数目仍逐年上涨。2012年新增校友捐赠近15亿,虽然比起往年有大幅度增长,但能明显的看到,目前我国的校友捐赠情况仍处于捐赠规模小、捐赠范围有限的局面,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率(每年校友捐赠人数占校友总数的百分比)并不高,捐赠者多为知名企业家,例如2013中国大学捐赠校友榜前列的校友大多数是福布斯、胡润和新财富等中国富豪榜上榜的富豪企业家,且捐赠对象多为“985”高校,这让本来就缺少资金支持的非“985”院校以及民办院校在办学经费上更是捉襟见肘。
2.打出高校品牌,成为高校活名片
要引导中国大学向世界大学看齐,建立国内的校友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正是由于校友具有受过高等教育且离校后分布广的特点,离校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勤奋程度等都可能反映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在社会中的名声和地位更像是高校向社会发出的名片。列于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前几位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从各校累计接收的校友捐赠总额看,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大学进入了中国大学校友捐赠“亿元俱乐部”,在社会上又引起了一阵舆论反响,侧面为学校进行了宣传。 3.服务毕业生,搭建实习就业新平台
毕业多年后,校友中间很多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或公司领导,在社会中打拼多年后,事业上都取得一定的成就,比在校学生更具有社会敏感度,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分享奋斗历程以及职场经验,甚至可以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或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有效整合校友资源的策略建议
欧美高校历来重视对校友资源的管理,斯坦福大学在1885年建立,1892年就成立了校友会。佛罗里达大学很早就提出了“竹林理论”,即学校基金会与募捐对象的关系就像是竹林,需要长期的呵护、培养,才能在多年后形成绿荫,良好的校友关系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校友情怀。[5]校友资源本身是具有滞后性的,大多数在校学生毕业多年后才能有实力回报学校,所以很多高校没有形成对在校学生前瞻性地开发,随着校友捐赠成为评估高校实力的标准之一,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校友资源的潜在性与重要性。
1.学校建筑保留原始色彩
人生有两个地方最值得怀念:故乡和母校。保留学校建筑的原型原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所真正优秀的大学,是在岁月的拷打中经久不衰,在岁月变迁中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尤其是离校多年的校友回到母校参观学校时还能通过建筑回忆起曾经学习生活的场景,熟悉的校园环境更是联系校友们的有形纽带,由此传承了校园文化特色,更加深了校友们对母校的感情。
2.充分利用网络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媒体报道应多些正面引导,从捐赠人的立场出发,正确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转变大众观念,将校友捐赠不再看成是企业家和富人的个人行为,而是应该强调捐赠是件发扬光大的榜样行为,无论政府还是社会民众,应对高校捐赠给予有力支持,常年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全民捐赠高校支持教育的理念,并把捐赠作为个人理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学校可在校园网站上独立设置校友网,在校友网上可增加校友采访,了解校友最新动态,互相增进校友了解,加深对学校的怀念程度。
3.全方位服务校友
应重视年轻校友的长期培养,对暂时没有捐赠能力的校友保持与学校的感情联络,对有捐赠能力但目前无捐赠意愿的校友,应多加联络感情并改善本校捐赠体制的建设,培养其捐赠意愿,例如校友在毕业离校时可将“学生卡”换为“校友卡”,还可继续使用学校的图书馆和运动馆,以及与在校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参加学校的讲座及艺术展。这样以来,毕业就不等于离校,校友可以继续使用学校资源,对学校保留其归属感。继续教育也是为校友服务的策略之一,校友可以更便利地获得继续教育的权力,在提倡终身教育的时代里,继续教育可以为离校校友带来更为实在的好处。
4.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是校友回报母校的基础
大学的“造富能力”与校友的“创富能力”直接影响大学“校友捐赠额”。根据哲学中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原理,学校应从学生在校时就开始开发、培养并巩固其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其作为学校一份子的责任感。在生活上给予在校学生充足的关心,在学业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为日后回报学校埋下深厚的感情基础。同时,要加强院系对毕业校友的联系,因为校友在校时联系最多的、最直接的是自己的院系,对自己所在院系会有更深刻的感情,因此在日后校友捐赠方面可以适当采用院系做导向的筹资方式,校友事务部门在各院系配备工作人员,形成全校师生重视、参与校友管理的格局。
5.形成校友、社会、学校三者良性循环的捐赠模式
对于校友的定义有三种:在校学生;毕业留校工作的教师或员工;毕业后进入社会的人员。在校学生毕业后,看似和学校脱离了关系,但实际上毕业后的学生即校友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校友通过对母校的捐赠,一方面可以提高母校在社会中的声誉度,影响其他校友甚至非校友对学校的捐赠;另一方面通过校友捐赠,学校有充足经费提升办学质量,完善其教学硬件设施,提升师资水平,帮助更多贫困在校生,激励优秀学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从而将高校的技术结晶更好的用于回馈社会。同时,在开展校友活动时,学校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可借助社会力量,这样就为社会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商业利益,可以为其产品或服务做更好地推广。同时,高校提高了在社会中的声誉,进而增加了校友的荣誉感,提升了校友的捐赠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利共赢的捐赠模式,政府则作为引导者,从宏观层面上对捐赠模式产生影响。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与高校已逐步意识到校友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意义,校友捐赠也将成为高校社会捐赠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校友资源的价值,学习和借鉴欧美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管理理念,有效整合校友资源,充分发挥校友功能,推进我国高校稳步地可持续发展具有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揭晓,13所大学跻身“亿元俱乐部”[EB/OL].http://www.cuaa.net/cur/2013/15.shtml.
[2]郭海.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变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5).
[3]何玉蓉.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
2011,(28).
[4]尹琳.中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经济学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5]鲁小双,顾玉林.大学教育捐赠管理模式探析——浙江大学的实践与思考[J].湘潮,2007,(1).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教育经费;校友捐赠;校友资源;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周晓婧(1988-),女,河南洛阳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12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220-02
2013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了《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1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在2011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的评价标准有了新的变动,首次将“校友捐赠”纳入中国大学评价,意味着校友捐赠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大学实力的标准之一,大学树立校友捐赠文化是中国大学的新趋势。
一、校友捐赠是未来高校发展的新推手
报告显示,自1990年以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调查到的中国大学校友捐赠金额合计73.82亿;2012年新增校友捐赠近15亿,比往年有了大幅增加,其中单笔1000万以上37笔,上亿捐赠有3笔。[1]由此可见,校友捐赠已成为国内大学的新趋势,关注度呈现逐年递增的情况,校友捐赠正成为高校发展的新推手,促进高校稳步健康发展。
1.校友捐赠解决高校经费紧张局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新问题,其中凸现的问题是高等教育经费不足。高等教育经费紧张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教育界都在积极探索新的筹资渠道。
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前校长布鲁斯·约翰斯通提出了高教成本分担理论,他指出高等教育成本主要由政府、纳税人、学生家长、学生个人以及个人或机构捐赠者承担。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有一定的限额,这就需要高校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来解决高校发展过程中经费紧张的问题。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从20世纪90年代成为全球的普遍趋势。[2]社会捐赠为美国大学提供了应急的经济来源,其中校友捐赠更是作为一项主要的捐赠途径,形成了一套有效地校友捐赠机制。校友捐赠在欧美世界著名大学早已成为常态,校友作为毕业离校的群体具有受教育水平高、毕业离校后分布广、人数与年俱增的特点,加上对母校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更高关注度,导致其成为社会捐赠中的特殊群体,对于高校来说校友资源是源源不断的潜在可利用资源。
2.校友捐赠提升学校名誉
近几年来,民众也开始将校友对母校的捐赠状况作为衡量一所学校质量高低的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软件硬件设施条件、学生规模、师生比例等与教育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它们会对校友捐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3]一方面,民众会认为,校友捐赠的意义在于受赠学校一定给予捐赠者高满意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获得捐赠,学校更有实力办好教学。受赠学校在社会的名誉度也会从各方面提升。
校友捐赠与学校的发展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校学生所受教育质量高低对其是否日后捐赠有很大影响。校友会很在意手中持有毕业证与学位证的价值,当说出自己是哪所学校毕业时会很有自豪感。校友捐赠正是让大学提高办学质量与名誉度的推动力之一,同时影响了更多成功校友回报学校。因此,校友捐赠促进学校的建设发展,而学校发展会增加校友的自豪感进而刺激校友对母校捐赠,二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圈。
二、充分认识到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国内高校开发利用校友资源的潜力还很大,虽然近些年国内一些高校开始重视校友资源的管理,重视组织校友会的价值,也有部分高校设立了高校教育基金会,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围绕校友需求和利益开展工作,且带动的高校也仅局限于本身就排名靠前的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还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在网络工具发达的今天,各高校利用网络工具联系校友拉近了学校与校友的关系,然而在分析了多所“985高校”的校友网后,发现大多数高校的校友网仅局限于本校的最新消息以及校友会和校友的基本情况,一些高校校友网虽然记录了校友捐赠情况以及捐赠款去向,但真正做到切实为校友服务的情况并不多,各高校还没有对校友资源多角度、深层次的利用起来。笔者总结了校友资源的意义如下:
1.为高校发展提供物质资源
中国进入了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与政府财政的有限投入难以匹配,且政府教育支出大部分都倾向于“985”重点院校,产生了教育支出的不平衡情况,导致大多数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面临巨大的经费困境,传统的办学经费渠道已经很难满足高校高速发展的要求。社会捐赠作为高校新的筹资方式应运而生,涌现出的有陈嘉庚、李嘉诚等一大批积极捐赠高等教育的人士,为高校筹集资金提供有力保障,[4]而校友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在目前的环境下更是成为各高校社会捐赠的主要来源。
在国外,校友捐赠早已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相比国外,校友捐赠在中国虽然经验不足,但捐赠数目仍逐年上涨。2012年新增校友捐赠近15亿,虽然比起往年有大幅度增长,但能明显的看到,目前我国的校友捐赠情况仍处于捐赠规模小、捐赠范围有限的局面,我国高校校友捐赠率(每年校友捐赠人数占校友总数的百分比)并不高,捐赠者多为知名企业家,例如2013中国大学捐赠校友榜前列的校友大多数是福布斯、胡润和新财富等中国富豪榜上榜的富豪企业家,且捐赠对象多为“985”高校,这让本来就缺少资金支持的非“985”院校以及民办院校在办学经费上更是捉襟见肘。
2.打出高校品牌,成为高校活名片
要引导中国大学向世界大学看齐,建立国内的校友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正是由于校友具有受过高等教育且离校后分布广的特点,离校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勤奋程度等都可能反映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在社会中的名声和地位更像是高校向社会发出的名片。列于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前几位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从各校累计接收的校友捐赠总额看,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大学进入了中国大学校友捐赠“亿元俱乐部”,在社会上又引起了一阵舆论反响,侧面为学校进行了宣传。 3.服务毕业生,搭建实习就业新平台
毕业多年后,校友中间很多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或公司领导,在社会中打拼多年后,事业上都取得一定的成就,比在校学生更具有社会敏感度,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分享奋斗历程以及职场经验,甚至可以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或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有效整合校友资源的策略建议
欧美高校历来重视对校友资源的管理,斯坦福大学在1885年建立,1892年就成立了校友会。佛罗里达大学很早就提出了“竹林理论”,即学校基金会与募捐对象的关系就像是竹林,需要长期的呵护、培养,才能在多年后形成绿荫,良好的校友关系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校友情怀。[5]校友资源本身是具有滞后性的,大多数在校学生毕业多年后才能有实力回报学校,所以很多高校没有形成对在校学生前瞻性地开发,随着校友捐赠成为评估高校实力的标准之一,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校友资源的潜在性与重要性。
1.学校建筑保留原始色彩
人生有两个地方最值得怀念:故乡和母校。保留学校建筑的原型原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所真正优秀的大学,是在岁月的拷打中经久不衰,在岁月变迁中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尤其是离校多年的校友回到母校参观学校时还能通过建筑回忆起曾经学习生活的场景,熟悉的校园环境更是联系校友们的有形纽带,由此传承了校园文化特色,更加深了校友们对母校的感情。
2.充分利用网络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媒体报道应多些正面引导,从捐赠人的立场出发,正确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转变大众观念,将校友捐赠不再看成是企业家和富人的个人行为,而是应该强调捐赠是件发扬光大的榜样行为,无论政府还是社会民众,应对高校捐赠给予有力支持,常年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全民捐赠高校支持教育的理念,并把捐赠作为个人理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学校可在校园网站上独立设置校友网,在校友网上可增加校友采访,了解校友最新动态,互相增进校友了解,加深对学校的怀念程度。
3.全方位服务校友
应重视年轻校友的长期培养,对暂时没有捐赠能力的校友保持与学校的感情联络,对有捐赠能力但目前无捐赠意愿的校友,应多加联络感情并改善本校捐赠体制的建设,培养其捐赠意愿,例如校友在毕业离校时可将“学生卡”换为“校友卡”,还可继续使用学校的图书馆和运动馆,以及与在校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参加学校的讲座及艺术展。这样以来,毕业就不等于离校,校友可以继续使用学校资源,对学校保留其归属感。继续教育也是为校友服务的策略之一,校友可以更便利地获得继续教育的权力,在提倡终身教育的时代里,继续教育可以为离校校友带来更为实在的好处。
4.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是校友回报母校的基础
大学的“造富能力”与校友的“创富能力”直接影响大学“校友捐赠额”。根据哲学中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原理,学校应从学生在校时就开始开发、培养并巩固其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其作为学校一份子的责任感。在生活上给予在校学生充足的关心,在学业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为日后回报学校埋下深厚的感情基础。同时,要加强院系对毕业校友的联系,因为校友在校时联系最多的、最直接的是自己的院系,对自己所在院系会有更深刻的感情,因此在日后校友捐赠方面可以适当采用院系做导向的筹资方式,校友事务部门在各院系配备工作人员,形成全校师生重视、参与校友管理的格局。
5.形成校友、社会、学校三者良性循环的捐赠模式
对于校友的定义有三种:在校学生;毕业留校工作的教师或员工;毕业后进入社会的人员。在校学生毕业后,看似和学校脱离了关系,但实际上毕业后的学生即校友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校友通过对母校的捐赠,一方面可以提高母校在社会中的声誉度,影响其他校友甚至非校友对学校的捐赠;另一方面通过校友捐赠,学校有充足经费提升办学质量,完善其教学硬件设施,提升师资水平,帮助更多贫困在校生,激励优秀学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从而将高校的技术结晶更好的用于回馈社会。同时,在开展校友活动时,学校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可借助社会力量,这样就为社会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商业利益,可以为其产品或服务做更好地推广。同时,高校提高了在社会中的声誉,进而增加了校友的荣誉感,提升了校友的捐赠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利共赢的捐赠模式,政府则作为引导者,从宏观层面上对捐赠模式产生影响。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与高校已逐步意识到校友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意义,校友捐赠也将成为高校社会捐赠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校友资源的价值,学习和借鉴欧美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管理理念,有效整合校友资源,充分发挥校友功能,推进我国高校稳步地可持续发展具有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揭晓,13所大学跻身“亿元俱乐部”[EB/OL].http://www.cuaa.net/cur/2013/15.shtml.
[2]郭海.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变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5).
[3]何玉蓉.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
2011,(28).
[4]尹琳.中国公立高校社会捐赠的经济学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5]鲁小双,顾玉林.大学教育捐赠管理模式探析——浙江大学的实践与思考[J].湘潮,2007,(1).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