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济南市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投资不足、环境污染较严重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济南市自身的状况,提出生态经济视角下提升济南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综合竞争力;城市创新力;济南市;生态旅游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截止到2014年底济南人口总数达到706.69万,生产总值达到5770.60亿元。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济南市原有的城市功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考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学者们开始探讨采取何种路径把济南市打造成既适合经济发展又适合人类生活的城市,以提升济南市综合竞争力。基于生态经济提升济南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是项系统综合的工程,而且济南市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并且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济南市因为长期处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发展动力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要提升济南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关注生态竞争力
在城市建设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在引导城市发展方向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专注于短期内见效明显的发展模式,把GDP作为考核政府官员任期政绩的主要方式,使政府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生态发展造成长期破坏。因此,要提升济南市的综合竞争力,政府要转变考核导向,凸显在城市发展中生态因素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提高生态发展考核在综合测评中所占比例,促进济南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制定政策方针、规范性文件,体现对城市建设的支持行为和禁止行为,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在城市建设中,一直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也随之壮大起来,不仅仅涉及到经济领域,也开始渗透到社会领域和生态领域。因此,要提升济南市的综合竞争力,应该充分重视社会力量,发挥其潜力大、来源广的优势,为生态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动力和支持。在城市建设中,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容小觑,人民群众既是提升济南市生态竞争力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提升济南市生态竞争力参与者。因此,在提升济南市生态竞争力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鼓励人民群众参与进来,逐步培养人民群众的生态经济意识,节约资源、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绿色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等等。
二、基于生态经济进行城市定位
早在2006年省政府就正式发布了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在规划中,济南都市圈涵盖济南、德州、泰安、莱芜、淄博、滨州、聊城这7个城市。这一都市圈南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连京津冀都市圈,交通便利,农业较为发达,工业发展较好,金融、物流等一系列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济南都市圈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济南市作为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其综合辐射力较弱,因此,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应该依托地理区位、自身政策、技术人才和科研教育等众多优势,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打造济南都市圈。按照基本战略“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通”,东部、西部要重点发展服务、电子化工、制造业、金融等相关产业,南部重点打造基于生态经济的旅游业,北部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济南市中心城区合理空间布局的完成。以中心城区为基点,产业分流到各个郊县,促进各个郊县经济的增长,然后按轴线渗透德州、泰安、莱芜、淄博、滨州、聊城这6个城市,促使产业发展集群化,形成规模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于环境保护、园林建设,把济南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辐射整个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
三、基于生态经济提升城市创新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创新力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动力和关键所在。
首先,济南市要完善创新政策。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相关规定,比如增加建设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创新服务体系、重点攻关项目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制定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创业风险投资等相关领域的政策和指导方针,使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等步入法治化进程;学习榜样城市,借鉴其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的制订适合济南市创新发展的政策,营造建设生态城市的政策氛围,促进济南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济南市要搭建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新区,抓住机遇促使高新区服务功能的完善,辐射周围区县和其他城市;鼓励联合创新,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创新组织,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作用,使创新资源集聚于企业,做到产学研融合;建设创新载体,比如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机构等等,使其发挥助推器作用;建设各个层次的产业基地,使产业基地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先行者作用和领头羊作用,凸显产业集聚效应。
最后,济南市要重视创新主体的发展。政府要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强化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主体地位,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新工艺等,使企业充满活力;支持小微企业进行合作研发,采用共同委托、联合出资等方式进行技术研发,促进其快速成长;鼓励大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从事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公共技术等的研发,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四、基于生态经济更新战略重点
纵观济南市企业类型,私营企业占了很高的比重,外资企业占比较低,因此,济南市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让更多资金进入到济南,促进济南市对外开放的程度,带动经济快速的发展。招商引资的扩大,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通讯、电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好,完善城市投资的配套措施,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资,为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济南市要根据生态经济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以领头企业为中心,发挥集聚效应,培养核心竞争力,吸引相类似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把产业链建设成集群的主动脉,把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做成产业集群的功能区,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推动国有经济的重组,重点发展大集团、大公司。目前,济南市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集群:能源和钢铁的产业集群、金融和制造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的产业集群、商贸物流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都是建立在生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经初步凸显出产业集群的优势。关键是这些产业集群经过合理布局,自我发展能力比较强,消耗低,不会对城市生态产生破坏。
五、发展生态旅游
基于生态经济的旅游是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发展非常迅速,鼓励大家回归自然,在自然环境中观赏、狩猎、探险等,返璞归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护了旅游资源。近几年,济南的生态旅游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南部山区,逐步形成了各类型景区、农家乐等组成的跨层次格局。济南市被称为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柳”。除了趵突泉、还有久负盛名的大明湖、千佛山,以及南部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知名城市。目前,济南市生态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济南市景点众多,但是多数游客仅仅知道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许多景点尤其中小景点根本不被游客所知晓。因此,济南市应该整体策划,选择适宜的媒体,进行宣传,突出景区特色,彰显景区魅力。依托生态旅游,重点发展农业观光、服务等第三产业,绿化荒山,严禁乱挖滥采山体,整治河道,对国道、城市主干道、社区广场等进行统一绿化,使济南市空气清新,营造吸引更多游客的美丽生态环境。(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常态下提升济南市综合竞争力问题研究”(JNSK15B29)。
参考文献:
[1] 刘夏依.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2] 邓玲. 西安城市竞争力的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2).
[3] 宗彪.基于生态经济的我国城市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
关键词:生态经济;综合竞争力;城市创新力;济南市;生态旅游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截止到2014年底济南人口总数达到706.69万,生产总值达到5770.60亿元。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济南市原有的城市功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考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学者们开始探讨采取何种路径把济南市打造成既适合经济发展又适合人类生活的城市,以提升济南市综合竞争力。基于生态经济提升济南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是项系统综合的工程,而且济南市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并且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济南市因为长期处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发展动力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要提升济南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关注生态竞争力
在城市建设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在引导城市发展方向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专注于短期内见效明显的发展模式,把GDP作为考核政府官员任期政绩的主要方式,使政府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生态发展造成长期破坏。因此,要提升济南市的综合竞争力,政府要转变考核导向,凸显在城市发展中生态因素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提高生态发展考核在综合测评中所占比例,促进济南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制定政策方针、规范性文件,体现对城市建设的支持行为和禁止行为,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在城市建设中,一直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也随之壮大起来,不仅仅涉及到经济领域,也开始渗透到社会领域和生态领域。因此,要提升济南市的综合竞争力,应该充分重视社会力量,发挥其潜力大、来源广的优势,为生态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动力和支持。在城市建设中,人民群众的作用不容小觑,人民群众既是提升济南市生态竞争力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提升济南市生态竞争力参与者。因此,在提升济南市生态竞争力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鼓励人民群众参与进来,逐步培养人民群众的生态经济意识,节约资源、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绿色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等等。
二、基于生态经济进行城市定位
早在2006年省政府就正式发布了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在规划中,济南都市圈涵盖济南、德州、泰安、莱芜、淄博、滨州、聊城这7个城市。这一都市圈南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连京津冀都市圈,交通便利,农业较为发达,工业发展较好,金融、物流等一系列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济南都市圈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济南市作为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其综合辐射力较弱,因此,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应该依托地理区位、自身政策、技术人才和科研教育等众多优势,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打造济南都市圈。按照基本战略“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通”,东部、西部要重点发展服务、电子化工、制造业、金融等相关产业,南部重点打造基于生态经济的旅游业,北部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济南市中心城区合理空间布局的完成。以中心城区为基点,产业分流到各个郊县,促进各个郊县经济的增长,然后按轴线渗透德州、泰安、莱芜、淄博、滨州、聊城这6个城市,促使产业发展集群化,形成规模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于环境保护、园林建设,把济南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辐射整个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
三、基于生态经济提升城市创新力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创新力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动力和关键所在。
首先,济南市要完善创新政策。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相关规定,比如增加建设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创新服务体系、重点攻关项目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制定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创业风险投资等相关领域的政策和指导方针,使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等步入法治化进程;学习榜样城市,借鉴其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的制订适合济南市创新发展的政策,营造建设生态城市的政策氛围,促进济南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济南市要搭建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新区,抓住机遇促使高新区服务功能的完善,辐射周围区县和其他城市;鼓励联合创新,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创新组织,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作用,使创新资源集聚于企业,做到产学研融合;建设创新载体,比如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机构等等,使其发挥助推器作用;建设各个层次的产业基地,使产业基地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先行者作用和领头羊作用,凸显产业集聚效应。
最后,济南市要重视创新主体的发展。政府要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强化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主体地位,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新工艺等,使企业充满活力;支持小微企业进行合作研发,采用共同委托、联合出资等方式进行技术研发,促进其快速成长;鼓励大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从事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公共技术等的研发,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四、基于生态经济更新战略重点
纵观济南市企业类型,私营企业占了很高的比重,外资企业占比较低,因此,济南市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让更多资金进入到济南,促进济南市对外开放的程度,带动经济快速的发展。招商引资的扩大,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通讯、电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好,完善城市投资的配套措施,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资,为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济南市要根据生态经济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以领头企业为中心,发挥集聚效应,培养核心竞争力,吸引相类似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把产业链建设成集群的主动脉,把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做成产业集群的功能区,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推动国有经济的重组,重点发展大集团、大公司。目前,济南市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集群:能源和钢铁的产业集群、金融和制造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的产业集群、商贸物流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都是建立在生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经初步凸显出产业集群的优势。关键是这些产业集群经过合理布局,自我发展能力比较强,消耗低,不会对城市生态产生破坏。
五、发展生态旅游
基于生态经济的旅游是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发展非常迅速,鼓励大家回归自然,在自然环境中观赏、狩猎、探险等,返璞归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护了旅游资源。近几年,济南的生态旅游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南部山区,逐步形成了各类型景区、农家乐等组成的跨层次格局。济南市被称为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柳”。除了趵突泉、还有久负盛名的大明湖、千佛山,以及南部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知名城市。目前,济南市生态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济南市景点众多,但是多数游客仅仅知道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许多景点尤其中小景点根本不被游客所知晓。因此,济南市应该整体策划,选择适宜的媒体,进行宣传,突出景区特色,彰显景区魅力。依托生态旅游,重点发展农业观光、服务等第三产业,绿化荒山,严禁乱挖滥采山体,整治河道,对国道、城市主干道、社区广场等进行统一绿化,使济南市空气清新,营造吸引更多游客的美丽生态环境。(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常态下提升济南市综合竞争力问题研究”(JNSK15B29)。
参考文献:
[1] 刘夏依.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2] 邓玲. 西安城市竞争力的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2).
[3] 宗彪.基于生态经济的我国城市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