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分析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籍测量工作以及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我国地理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环节,开展良好而充分的地籍测量工作也将为我国多领域的生产实践活动带来充分的助力,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领域的引入以及应用,给我国地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力量。本文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简要的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应用分析
  地籍测量是土地测量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项目,能够为地籍调查提供基本数据支持,并为国家层面的国土测绘作业提供技术参考材料。时至今日,传统地籍测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对相关技术的要求,因此,必须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与创新。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为我国地籍测量技术工作的良好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支撑力量。
  一、现代测绘技术的基本内容构成
  (一)测量数据的获取 地籍测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测量数据的获取,这一过程可以按照两个途径实现,其一是通过信息终端对现有数据进行查找和收集;其二是通过实地测量工作进行数据采集。在使用现有数据的过程中,要使用专门性统计数学软件,按照实际的应用需求实施相应的处理(句子太长)。而通过实地测量获取数据的方法,则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研究对象区域的实地,以野外测量的方式获得第一手测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后续的数据统计处理工作。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最终都应当将实际获取到的数据收入到专门性的数据库系统中实现统一管理。
  (二)测量数据的分析 针对地籍测量中获取到的技术数据展开后续的分析,主要是验证这些数据与地籍测量工作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要对实地测量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基于定性视角判断数据的准确性特征。要根据测量对象区域的实际地形特征实施测量设备的选取工作,以保障最佳测量效果。数据分析有效性的关键制约条件是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三)测量数据的入库 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应当将测量中获取到的数据及时输入到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后续的存储以及处理工作。在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要对实际获取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分析和汇总,按照严格的数理统计操作步骤对第一手测量数据进行入库前的基本处理,在数据达到技术标准规范之后,将其及时地输入到地籍测量信息数据库之中。
  二、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系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工作与数字国土技术信息平台之间具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辅相成。数字国土技术信息平台通过对已有信息以及数据的整合处理完成了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实践模式的雏形构建。现代地籍测绘技术与传统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联合构成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已经包含了我国以往地籍测量工作实践过程中获取到的全部信息,涉及了针对不同地质空间区域的具体数据、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结果,而且还附带着针对部分具体地籍信息应用问题的分析性信息。我国当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给数据共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我们应当切实明确传统测绘技术与现代测绘体系之间历史性区别。要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将数字测绘技术逐步引入到当代地籍测量工作之中,在数字中国建设事业不断深化的条件下,逐步将地籍测量工作从二维空间向度朝着三维空间向度实现转化,从源头上实现对地籍测量工作模式的改良创新,提升地籍测量工作的技术水准。
  三、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模式简析
  (一)数字测量的实践模式 数字测量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两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时至今日,数字测量技术已经成为地籍测量技术体系中的主流技术。数字测量技术以数字地形图、数字地形图为测绘技术基础,建立了适合于国土、房产、水利、电力以及建筑等行业领域应用的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数据库。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对其实际采集的数据对象的技术状况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数字地籍测量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对相关技术过程的科学化程度以及测量数据结果的实际质量具有巨大的决定作用,也是后续一系列工作环节的质量保证条件。在数字测量技术体系之下,通过不同电子测量设备与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随机组合,可以构成彼此相异的地籍测量技术实践模式。由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等组成的地籍测量技术体系,可以在数据采集软件程序的控制下,利用实时性电子数据信息传输记录设备,按照技术规程约制的格式对测量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存储,并绘制数据关系草图,以供专业的测图技术软件进行编辑使用。这种测量技术模式与传统技术模式相较,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良,只是由于设备性能以及功能的限制,实际的应用效率并不是很高。
  (二)GPS地籍测量的实践模式 随着我国当代信息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GPS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技术过程中逐渐得到了应用,在当代测绘技术体系中,GPS技术几乎已经覆盖到了整个测量技术体系中的全部领域。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试过程中实时获取测量数据,可以在测量工作现场完成对测量数据结果的检测,实现对后续处理负担以及返工影响的有效规避。GPS技术作为一项现代社会迅猛发展且应用广泛的技术,正在逐步通过配备多基站的网络RTK技术完成配套性的卫星空间定位服务系统的建构与完善工作。使用GPSRTK接收机和专业点的地质领域测图软件开展地籍测量,应当在测量过程中配备相对应的绘图以及图像编辑软件。GPSRTK接收信息时,具有精度高、快速、实时、有效距离远等技术优点,在较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测量控制点并且实现对测量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但是GPSRTK接收机对卫星监测死角区域的地籍测量信息无法实现采集。GPSRTK接收机+掌上电脑+全站仪+测试软件的地籍测量技术系统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对地籍测量信息的全天候、高效以及无障碍快速采集技术目标。
  结束语
  本文围绕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阐述了现代测绘技术的基本内容构成、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系统的关系以及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模式等内容。只要我们在地籍测量工作中良好运用现代测绘技术,相关领域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彭镇城.论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08.
  [2]陈明.论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分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05-05.
  [3]郑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J].硅谷,2013-01-23.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加入WTO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的体系。纺织品对外贸易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机遇和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路桥工程建设施工数量每年也在不断增加,路桥施工技术虽然日趋完善,但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施工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并有效提升工程质量。本文将对路桥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以期能对实际施工有所帮助。  【关键词】绿色施工技术;路桥施工;技术应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經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成绩,贸易商品结构在不断地改善,出口市场趋向多样化,但同时,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风险,这些问题和风险来自于过高且趋
物流是创新的产物,同时又面临着进一步创新的必要.如何通过物流创新,加快物流业的结构优化,全面提高物流业的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及时更新现代物流理念,
知识经济使知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人力资源会计对传统会计的资产内容、权益的确认及收益的分配、会计平衡公式等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包括:人力资源成本
【摘要】洛宁县城北侧凤翼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是崩塌群、不稳定斜坡)直接威胁着县城及周边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险情等级为特大型。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手段,对崩塌体进行稳定性评价,针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治理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周边地质环境现状,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威胁。  【关键词】洛宁县城;凤翼山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该灾害区位于洛宁县城北侧凤翼山及周边范围内,东起
【摘要】森林资源的管护,培育在集约经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怎样制定有效的森林管护培育措施对增强国有林场的综合实力至关重要,以城郊林场为例,用大量的资料和实践中总结出的措施对林场森林管护以及培育进行综述,指出了发展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护;培育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
近几年,随着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大批企业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积累后,正在走向二次创业.由于温州市场的特殊性,在过去十几年里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那么,如何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建筑越来越向高层发展,而幕墙由于自身施工简便、美观等特点,备受亲睐,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本文浅析了现代高层建筑中幕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幕墙;施工技术  一、高层建筑幕墙结构安装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幕墙组成元件都是在特定的工厂中加工完成后再在现场进行安装的。在安装的实际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固定的设计标准,认真践行下料、打样和模具成型等工序
我国目前技术进口管理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但是,由于技术贸易特有的复杂性,基于<条例>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