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一座馆,赴一场约,你愿意吗?漫步成都市武侯区街头,火锅飘散的麻辣鲜香刺激得嗅觉异常灵敏,而在街头邂逅一间间音乐微博物馆,更是为耳朵带来另一番惊喜体验。
武侯区丝竹路89号附1号,七色风提琴工作室显得些许静谧,工作室首席制琴师李卓霖异常专注,一把初显外观轮廓的小提琴正在一双灵巧的手中渐渐成型。曾经,这间工作室是音乐人的专属空间,如今,这间工作室还是武侯区十二家音乐微博物馆之一,市民不买乐器也能够走进工作室,了解关于乐器和音乐的故事。
老街区以艺术为纽带焕发新活力,这正是成都市生活美学与社区发展治理擦出的火花。在武侯区,社区美空间并不局限于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12个分散在四川音乐学院门口的商铺和艺术中心,共同构成集空间营造、美学展示、公益教育于一体的社区美空间十二乐微博物馆。“一馆一特色”的微博物馆集群,满足了居民对音乐和乐器的想象。
十二乐微博物馆发起人林慧敏,曾是乐器店门外的徘徊者之一,精美又华丽的乐器,让林慧敏心生向往,但昂贵的价格,却让她止步于店门外徘徊观望。后来,林慧敏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一个普通人更容易了解乐器,走进艺术?怎么才可以让普通人不买乐器也能堂堂正正走进乐器店,了解音乐的故事?
2017年9月13日,由林慧敏发起,武侯区望江路街道党工委联合艺美惠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和四川音乐学院夏罡教授建立了第一家手风琴微博物馆。市民不用买乐器也可以进店欣赏,店员和馆长还会为爱好者们讲解手风琴的历史和故事。如今,这样的微博物馆在武侯区已经有十二家,成为市民接触、了解、欣赏音乐的空间。
“居民不仅可以在这里体验不同乐器,还能上公益课。”在武侯区的支持下,十二乐微博物馆还做了延伸服务——为市民开设公益音乐课堂。与此同时,各场馆通过微博物馆四季互动会、微博物馆艺术节及器乐文化周等活动,让音乐文化回归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十二乐微博物馆已经举办公益活动400余场,惠民人数达上万人。在此过程中,通过媒体宣传、活动举办等多种途径,各馆乐器销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在十二乐微博物馆让音乐走进普通居民生活的同时,“高大上”的美术馆也将文化艺术铺展到充满“烟火气”的社区街巷。
喧嚣的宽窄巷子口,游客络绎不绝,一旁略显幽静的成都画院,为原本“烟火气”浓厚的巷子平添了几分艺术气息。春日的阳光透过古老的银杏树倾洒在屋檐和青石板路上,让成都画院美得发光。
游客三三两两跨过门槛,绕过影壁,便来到了弥漫着书画香的院落,“泼洒丹青寄诗情——何继笃个人书画展”正在展览中,栩栩如生的书画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互映衬。“这里不仅是艺术家的画室,还是面向公众开放的成都市美术馆。”成都画院 (成都市美术馆) 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何红英说,2010年,成都画院加挂了“成都市美术馆”的牌子,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成都市民崔英常来成都画院看展:“画院经常会展出朱佩君、沈道鸿等国画、西画领域的知名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讓我大饱眼福。即便不在画院,我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看展览内容。”
崔英口中的观展“新体验”得益于成都画院为市民打造的智慧美术馆。“市民在线上就能浏览刊物,享受免费的讲解服务,还能利用VR数字全景技术身临其境地欣赏数字展馆。”何红英一边演示一边说,智慧美术馆依托成都画院公众号平台,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V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了云书架、云导览、云观展,给市民带来闲与趣、新与美的共享体验。
现在,崔英常常在微信朋友圈向好友分享美术馆实地展出的内容,用她的话说:“要让更多的人在社区美空间感受艺术与空间的美。”(责编/王兆伟)
武侯区丝竹路89号附1号,七色风提琴工作室显得些许静谧,工作室首席制琴师李卓霖异常专注,一把初显外观轮廓的小提琴正在一双灵巧的手中渐渐成型。曾经,这间工作室是音乐人的专属空间,如今,这间工作室还是武侯区十二家音乐微博物馆之一,市民不买乐器也能够走进工作室,了解关于乐器和音乐的故事。
老街区以艺术为纽带焕发新活力,这正是成都市生活美学与社区发展治理擦出的火花。在武侯区,社区美空间并不局限于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12个分散在四川音乐学院门口的商铺和艺术中心,共同构成集空间营造、美学展示、公益教育于一体的社区美空间十二乐微博物馆。“一馆一特色”的微博物馆集群,满足了居民对音乐和乐器的想象。
十二乐微博物馆发起人林慧敏,曾是乐器店门外的徘徊者之一,精美又华丽的乐器,让林慧敏心生向往,但昂贵的价格,却让她止步于店门外徘徊观望。后来,林慧敏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一个普通人更容易了解乐器,走进艺术?怎么才可以让普通人不买乐器也能堂堂正正走进乐器店,了解音乐的故事?
2017年9月13日,由林慧敏发起,武侯区望江路街道党工委联合艺美惠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和四川音乐学院夏罡教授建立了第一家手风琴微博物馆。市民不用买乐器也可以进店欣赏,店员和馆长还会为爱好者们讲解手风琴的历史和故事。如今,这样的微博物馆在武侯区已经有十二家,成为市民接触、了解、欣赏音乐的空间。
“居民不仅可以在这里体验不同乐器,还能上公益课。”在武侯区的支持下,十二乐微博物馆还做了延伸服务——为市民开设公益音乐课堂。与此同时,各场馆通过微博物馆四季互动会、微博物馆艺术节及器乐文化周等活动,让音乐文化回归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十二乐微博物馆已经举办公益活动400余场,惠民人数达上万人。在此过程中,通过媒体宣传、活动举办等多种途径,各馆乐器销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在十二乐微博物馆让音乐走进普通居民生活的同时,“高大上”的美术馆也将文化艺术铺展到充满“烟火气”的社区街巷。
喧嚣的宽窄巷子口,游客络绎不绝,一旁略显幽静的成都画院,为原本“烟火气”浓厚的巷子平添了几分艺术气息。春日的阳光透过古老的银杏树倾洒在屋檐和青石板路上,让成都画院美得发光。
游客三三两两跨过门槛,绕过影壁,便来到了弥漫着书画香的院落,“泼洒丹青寄诗情——何继笃个人书画展”正在展览中,栩栩如生的书画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互映衬。“这里不仅是艺术家的画室,还是面向公众开放的成都市美术馆。”成都画院 (成都市美术馆) 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何红英说,2010年,成都画院加挂了“成都市美术馆”的牌子,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成都市民崔英常来成都画院看展:“画院经常会展出朱佩君、沈道鸿等国画、西画领域的知名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讓我大饱眼福。即便不在画院,我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看展览内容。”
崔英口中的观展“新体验”得益于成都画院为市民打造的智慧美术馆。“市民在线上就能浏览刊物,享受免费的讲解服务,还能利用VR数字全景技术身临其境地欣赏数字展馆。”何红英一边演示一边说,智慧美术馆依托成都画院公众号平台,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V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了云书架、云导览、云观展,给市民带来闲与趣、新与美的共享体验。
现在,崔英常常在微信朋友圈向好友分享美术馆实地展出的内容,用她的话说:“要让更多的人在社区美空间感受艺术与空间的美。”(责编/王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