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内容以及综合使用这几方面技能的能力。可见听力技能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否体现,听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江苏省英语中考实行“人机對话”自动化考试模式以来,初中英语听力落后的情况有了一些改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對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曾對本校初一中643名学生做过一次听力调查,在第一遍录音播放结束后,只有8.3%左右的学生能进行正确判断,第二遍后这个数值也只有29.4%,哪怕是第三遍试听后,也只有76.8%的学生能對材料内容进行正确判断。不难看出,在初中阶段中,学生的听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障碍
因语音、语调和语速原因导致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不高。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老师、同学说的英语能听懂,而磁带中说的英语就听不明白了。这就说明了语音、语调在听力中的重要性。
1 单词积累量不够。当一段听力材料呈现后,学生不仅仅需要辨音,同时也要對连贯语流进行同步准确解译,如果连贯的语段中出现陌生的音(即生词),就难以辨别其意,这就自然影响了学生對材料的理解。尤其是在對七年级的学生,当进行听力测试时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单词而阻断了听的思路,进而影响了對整段语篇的理解。此外,词汇的用法不熟练,掌握的词义范围狭小,一词多义,同音异义等都会造成听力障碍。
2 语法上的障碍。系统的语法知识就像一栋建筑物的牢固的框架,它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必要条件,为我们正确判断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动作发生的时间以及虚拟等情况提供必要的依据。如果学生對于所学的时态、语态、句子结构、主从句等语法知识掌握不好,不能活学活用,势必不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
(二)非语言因素障碍
1 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听力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会涉及外国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学生在这方面知识面的狭窄也会让听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若不了解在英语国家blue代表sad,white代表kind的话,做题时容易出错。
2 心理障碍因素。心理上的原因则使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對听力有种畏惧情绪,在听之前就产生了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听不好,带着这种心理暗示,在听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结果是越想听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紧张,脑子出现了暂时的空白,从而产生了厌恶情绪。
二、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效率的策略
(一)强化语言知识训练
1 把好语音关,夯实基础知识。英语教育界老前辈许国璋老先生曾经说过:把语音学好了,就会尝到甜头。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如果学生发音不标准,就会造成近音词之间的混淆,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因此,刚进入初中的时候,教师就要多强化音标的学习。不断的让学生看到听到各种音标,长此以往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對音标就不会陌生。渐渐的,学生對容易混淆的音了解了分得清楚了。那么,在听力的时候一些语音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2 词汇与听力教学相互渗透,为提高听力能力奠定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词汇学习时,方法是关键,而要提高学生在听力中對单词的记忆和辨别能力,还需要将记忆和听力整合起来。如订阅《英语周报》《21世纪英文报中学生版》《英语辅导报》等,背诵一些习惯用语和固定短语,扩大词汇量,为提高听力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3 熟悉语法结构。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對我国中学生来说,语法项目应该是个强项。但听力理解与书面的阅读理解不同,听音时,一句话或一个词汇往往在耳边一晃而过,为了听懂后面的内容,不可能在一句话、一个词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只有当学生對英语的语法结构把握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时候,才能快速地對听到的材料进行准确分析。
(二)了解中西文化,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對文化差异的忽视,会导致判断失误、交际受阻。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有关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的短文,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失分。笔者常常鼓励学生订购一些这方面的趣闻杂刊,并且每天课前安排一组学生上来用英文對话,把他们了解到的文化趣闻与同学们分享,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阅读的好习惯,而且同时可以训练口语,一举多得。
(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在上听力课时,首先教师必须提醒学生在听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头脑清醒,心静神定;做题时先审题,审清题目的要求,带着问题去听题,切忌开小差和紧张情绪的出现。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不时地對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并用微笑等身体语言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让学生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听力的心理障碍就会克服。同时要让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直接去思维的习惯,克服心译活动,听力水平的提高会异常显著。
(四)植入多元化的听力训练方式
1 听音跟读。教师在播放录音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及语速进行跟读,让学生习惯录音发音,同时,在听和读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听音表演,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
2 听音回答。教师在播放录音前,提出几个与材料相关联的问题,然后播放录音,之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听音复述,让学生在听录音后就材料中的事件、人物、情节等进行概括,并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听材料后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是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對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可以选择些学生较熟悉的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听力材料。
3 听音讨论。听完两遍录音后,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训练题,接着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相互补充,相互帮助以达成共识。如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可以再次播放录音,直到听懂为止。
总之,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客观情况和主观心理都会在这一过程中驻足,教师与学生必须共同克服这些制约听力的负面因素,拆卸掉心理障碍,坚持多听、常听、反复听,循序渐进,以学生为主体,多管齐下地来进行引导,才能提高听力水平。
笔者曾對本校初一中643名学生做过一次听力调查,在第一遍录音播放结束后,只有8.3%左右的学生能进行正确判断,第二遍后这个数值也只有29.4%,哪怕是第三遍试听后,也只有76.8%的学生能對材料内容进行正确判断。不难看出,在初中阶段中,学生的听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障碍
因语音、语调和语速原因导致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不高。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老师、同学说的英语能听懂,而磁带中说的英语就听不明白了。这就说明了语音、语调在听力中的重要性。
1 单词积累量不够。当一段听力材料呈现后,学生不仅仅需要辨音,同时也要對连贯语流进行同步准确解译,如果连贯的语段中出现陌生的音(即生词),就难以辨别其意,这就自然影响了学生對材料的理解。尤其是在對七年级的学生,当进行听力测试时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单词而阻断了听的思路,进而影响了對整段语篇的理解。此外,词汇的用法不熟练,掌握的词义范围狭小,一词多义,同音异义等都会造成听力障碍。
2 语法上的障碍。系统的语法知识就像一栋建筑物的牢固的框架,它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必要条件,为我们正确判断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动作发生的时间以及虚拟等情况提供必要的依据。如果学生對于所学的时态、语态、句子结构、主从句等语法知识掌握不好,不能活学活用,势必不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
(二)非语言因素障碍
1 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听力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会涉及外国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学生在这方面知识面的狭窄也会让听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若不了解在英语国家blue代表sad,white代表kind的话,做题时容易出错。
2 心理障碍因素。心理上的原因则使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對听力有种畏惧情绪,在听之前就产生了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听不好,带着这种心理暗示,在听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结果是越想听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紧张,脑子出现了暂时的空白,从而产生了厌恶情绪。
二、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效率的策略
(一)强化语言知识训练
1 把好语音关,夯实基础知识。英语教育界老前辈许国璋老先生曾经说过:把语音学好了,就会尝到甜头。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如果学生发音不标准,就会造成近音词之间的混淆,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因此,刚进入初中的时候,教师就要多强化音标的学习。不断的让学生看到听到各种音标,长此以往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對音标就不会陌生。渐渐的,学生對容易混淆的音了解了分得清楚了。那么,在听力的时候一些语音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2 词汇与听力教学相互渗透,为提高听力能力奠定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词汇学习时,方法是关键,而要提高学生在听力中對单词的记忆和辨别能力,还需要将记忆和听力整合起来。如订阅《英语周报》《21世纪英文报中学生版》《英语辅导报》等,背诵一些习惯用语和固定短语,扩大词汇量,为提高听力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3 熟悉语法结构。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對我国中学生来说,语法项目应该是个强项。但听力理解与书面的阅读理解不同,听音时,一句话或一个词汇往往在耳边一晃而过,为了听懂后面的内容,不可能在一句话、一个词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只有当学生對英语的语法结构把握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时候,才能快速地對听到的材料进行准确分析。
(二)了解中西文化,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對文化差异的忽视,会导致判断失误、交际受阻。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有关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的短文,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失分。笔者常常鼓励学生订购一些这方面的趣闻杂刊,并且每天课前安排一组学生上来用英文對话,把他们了解到的文化趣闻与同学们分享,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阅读的好习惯,而且同时可以训练口语,一举多得。
(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在上听力课时,首先教师必须提醒学生在听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头脑清醒,心静神定;做题时先审题,审清题目的要求,带着问题去听题,切忌开小差和紧张情绪的出现。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不时地對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并用微笑等身体语言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让学生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听力的心理障碍就会克服。同时要让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直接去思维的习惯,克服心译活动,听力水平的提高会异常显著。
(四)植入多元化的听力训练方式
1 听音跟读。教师在播放录音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及语速进行跟读,让学生习惯录音发音,同时,在听和读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听音表演,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
2 听音回答。教师在播放录音前,提出几个与材料相关联的问题,然后播放录音,之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听音复述,让学生在听录音后就材料中的事件、人物、情节等进行概括,并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听材料后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是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對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可以选择些学生较熟悉的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听力材料。
3 听音讨论。听完两遍录音后,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训练题,接着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相互补充,相互帮助以达成共识。如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可以再次播放录音,直到听懂为止。
总之,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客观情况和主观心理都会在这一过程中驻足,教师与学生必须共同克服这些制约听力的负面因素,拆卸掉心理障碍,坚持多听、常听、反复听,循序渐进,以学生为主体,多管齐下地来进行引导,才能提高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