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

来源 :东坡赤壁诗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h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读宋词中的《念奴娇》,便会想起传说中的念奴。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的歌女,歌声激越清亮,被玄宗誉为“每执行当席,声出朝霞之上,邠(同宾音)二十五郎吹管也盖不过其歌喉。”
  邠二十五郎,即邠王李承宁。精通音律,尤擅小管,深得玄宗宠爱。每有宴会,或出游,玄宗都会带上念奴与邠二十五郎。
  唐人元稹有诗:“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篴(zhú同“笛”)。”后注说:玄宗每次设宴,时间长了,众宾客就会无所顾忌的吵闹,乐师无法演奏。任是谁也不能制止。玄宗便命高力士登楼高呼:“我要请念奴出来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笛了,诸位愿意听么?”众人这才慢慢安静。
  念奴容貌俏丽,歌艺高超,其声名流传于后世。据说,词牌《念奴娇》便由她而来。一个娇柔温婉的女子,因一副清越嘹亮的歌喉而被定为词牌,可见人们对她的喜爱。
  自古至今,很多词人都写过《念奴娇》,最著名的当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苏轼在玉堂署任职时,问身边的幕僚:“我的词与柳永比,如何?”幕僚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
  幕僚引用了他们各自代表作中的名句,虽有奉承之意,却也说明了柳词缠绵悱恻、柔婉纤丽之风格;而苏词则具有雄伟瑰丽、豪放旷达的英雄气概。
  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其时已47岁。想必,当年济世安民的宏图大志已消磨殆尽。虽有怀才不遇之感,但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豁达胸襟。他在《临江仙》里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没有悲切凄楚,没有怨天尤人,虽有几分感伤,却清旷超脱。内心的孤寂无人理解,遗世独立也不愿随波逐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高的心境与洒脱的个性,不就是那翱翔于苍穹的大雁么?
  书生意气也好,英雄气概也罢,诗人的情感都是浓郁厚重、纤细绵长的。《水调歌头》里,苏轼劈头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也有一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二人有着同样豪迈与不羁的个性,李白问得舒缓亲切,苏轼则问得突兀且飘逸。
  苏轼以这首词怀念弟弟子由,更多的则是抒发自己的情怀。宦海险恶,几度沉浮。但在他心里,国事民生永远比手足亲情重要。他热切地关注着朝廷局势,对重回汴京仍然充满了幻想。
  然而,兴致阑珊之后,“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宫虽然美好,但寒气逼人,还不如留在人间。有美酒可饮,有明月相随,有自己的清影为伴。矛盾的心情百转千回后,豁然开朗。想起弟弟子由,先是埋怨明月“何事长向别时圆”,后又安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有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人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云来遮、雾来挡,有损有亏。人生,又岂能事事如意?花开了会谢,月圆了会缺。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花与月的最佳景致,可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呢。
  现代人常常写离别,但这也能叫离别么?飞机高铁,手机视频。若想说话,有多少话说不完;若想见面,有多少怀抱不能相拥?只是如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心灵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近在咫尺,却山水不相逢。
  古人离别,青山遥遥,云水茫茫。宋人李觏有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人们说,日落之处即为天涯,看到落日便是看到天涯了,却望不见家乡。是因为重重青山阻隔么?而重重青山又被暮云遮住了。这一层层的阻碍,越发激起游子的思亲之苦,思乡之恨。
  苏轼没有这种沉重的怨恨与愁苦。他与弟弟天各一方,但他内心的情感,任是山高水险也不能阻隔。他善良、坦诚、豁达的心里,是人间最美的祝福。他祝愿人人平安康健,相隔千里,也能共享明媚的月光。全词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结,构思奇特,浪漫洒脱,雄伟奇丽,情思悠长。
  我居于长江之滨的古老小城鄂州。每个花晨月夕,漫步江边,看着枕岸的杨柳,一岁一枯荣;倚风的芦苇,一秋一飞雪;更有那匆匆流去、永不回头的无情江水,年华易逝的悲凉,油然而升。
  隔江而望,对面是黄州。是苏轼写下千古绝唱之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都随大江淘尽。我这等普通如小草之人,面对壮美的江山,岁月的流逝,又何足悲叹。
  往时,每读“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以为写的是诸葛亮。电视剧中,诸葛亮便是此般儒雅、睿智。羽扇轻摇之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新野。其实非也。南宋诗人戴复古有《赤壁》诗为证:“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想当年,周瑜文韬武略,风流倜傥。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战功卓绝,又拥得美人归,爱情事业双双得意。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差错,他都能觉察到,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周郎顾曲”作为典故常被诗人引用。唐人李端有《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周瑜相貌英俊,酒酣后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常常故意将曲谱弹错。
  即便如此,青山依旧,江流不絕,英雄今安在?不过是断碑残碣,荒岭遗冢。自己仕途坎坷,经世治国无望。到头来,也不过是荒草淹没的遗冢一堆。尽管伤感、忧愤,生性豁达的苏轼,没有陷入悲哀之中。既然人生恍如一场大梦,姑且洒一杯水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让心灵得到解脱,获得自由,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几经生死,几度贬谪,还有什么看不开、放不下的?曾经的傲骨清肌,曾经的嫉世愤俗,都在一生的风雨漂泊中悄然洗净。生活宰割的伤口,时间会使其愈合。秋风萧瑟如筛,带走了半世沧桑,留下了淡然与洒脱。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与其在忧愤中沉沦,不如珍惜有限的时光,趁春风正酣,春花娇媚,烟雨迷人,品茶、煮酒、作诗。
  说起诗歌的无限风光与旖旎多情,古往今来,还有什么比得上唐诗宋词呢?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里,吾独爱东坡。
  若时光能倒流,我定要回到唐朝。定要请念奴姑娘,唱一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慰思古之情。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悼念袁隆平先生  先生挥手泛仙槎,举世傷悲扼腕嗟。  四海同声吟薤露,九州共雨泣梨花。  田间育稻为圆梦,禾下乘凉权作家。  恩德堪同天际月,千秋辉耀不须夸。
期刊
瞻万涛烈士故居  苍苍古木环青瓦,飒飒江风抚桂庭。  意气书心犹在目,忠魂赤胆又传听。  西行负笔求真理,东去扛枪斗晦冥。  纵死何憐抛碧血,誓将铁骨化银星。
期刊
过旧金山  来回两过旧金山,好似渝州置此间。  中式樓房山岗路,他乡却睹故乡颜。  金门大桥  远望金门一海湾,茫茫碧水涌波间。  不知妙计何人出,三里长桥万索悬。  海边游乐场  曾是繁华客码头,如今济济万人游。  商家筹划真奇妙,巧借船舱建酒楼。  访郑宏惠先生  欲求多艺作能人,绘画岐黄萃一身。  抗日从军投老蒋,读书救国献青春。  羁留台岛思全虑,移住加州做下民。  关爱家乡游子意,举杯把
期刊
◎胡杨  大漠胡杨举着  千年顽强与沧桑  在阳光与时光的  缝隙里舞蹈  看不见一滴水  胡杨和黄沙相濡以沫  我们千里奔波  来到树下  看一枚黄叶向一缕风声  解说内心  ◎鸟儿  假如我们是鸟儿  自由的那种  扇动翅膀  去那些梦中的地方  我们洒下爱的种子  她们发芽 成长  夜晚,星光一样  和我们遥相对望  跑遍一个个目标  采摘一束束幸福  身后一条长长的幸福路  把我们供养  
期刊
◎小寒思故乡  时光荏苒  步履匆匆  小寒节气到了  过了小寒  日子就爬進腊月的门槛  年也就不远了  无论你在哪  剪不断的乡愁  又会挂上心肠  那遥远的故乡  一座大雪覆盖的村庄  还有乡情浓浓的年味儿  这个寒冬  你我开始收拾行李  默默地盘算起  回乡的时间  在腊月的某一天  沿着熟悉的方向  在一场漫天的大雪中  回到那眷恋的故乡
期刊
有田有地皆吾主,無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史,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争地夺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选自麓山子《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2007年10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期刊
鹧鸪天·康巴诺儿四季图  康巴诺之春  涨落千秋日月移,湖开九九雁归迟。银冰初解鱼圆梦,碧宇轻飞云弄姿。 波荡漾,鸟痴迷,追春守约不违时。草原之眼难干涸,为有源头活水滋。  康巴诺之夏  澄碧涵空镜未磨,几多倩影映微波。朝阳鸥鸟堪如雪,夜岸蛙声恰似歌。 凫潋滟,钓蹉跎,湖中沙渚一银螺。欣看最美晨光水,群羽翻飞霞彩驮。  注:湖中沙渚是白色遗鸥群聚集繁衍、栖息之地。远眺,若一银螺浮在湖中。  康巴诺
期刊
公籍湖广麻城,余桑梓之鸿儒,上国之大器也。余神追久矣,惜无缘识荆,憾甚,唯慨而赋之曰:被光黄[1]之甲仗,执扶余[2]之长缨。簪篯铿[3]之冕带,御梁王[4]之骑乘。华夏存丰碑,功标于史;望族余大德,光耀于彭。两代忠烈[5],师夷技以许国;四校名傅[6],牧雏翼以扬鹰。诚乃社稷之骐骥,华夏之鲲鹏也!而复润清华[7]之水木,滋爱大[8]之渟泓。双科博士,纳厚积而薄发;两弹元勋,荷重负以潜行。自可驱四
期刊
(美国)  宝剑吟  西风瑟瑟撼高林,谁识飘零词客心。  午夜梦回华国远,中年陶写泪痕深。  临流不乏哀时赋,对酒常为宝剑吟。  问舍求田儿辈事,白头翹首望江南。
期刊
(西班牙)  地中海夕照  云朵滿天筛海红,孤桅逐影夕阳中。  渔鸥不识游人面,自在盘旋啼半空。  威尼斯题照  水城红瓦接蓝天,万座轻桥世纪连。  脚踩飞舟风灌耳,浪花朵朵溅心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