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特色县城,促进县城扩容提质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题中之义。本文以保定市易县为例,从“文化传承、产业经济、特色生态”三方面进行特色县城建设路径研究,着力塑造“县城印象”。以突出县城特色、提升县城发展特质为原则,构建了“传承文化之韵,深挖生态之美,塑造产业之特”三位一体的特色县城建设路径。
关键词:县城印象 县城建设 易县 构想
县城建设是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特色县城的建设更是解决“千城一面”,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实现特色品牌发展的客观要求。县城建设着力点在于挖掘县城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通过自身资源利用与布局来塑造“县城印象”。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是著名的千年古县和生态旅游名城,通过研究易县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建设“易州印象”并探索一种推广机制,对于创新性探索出一条百花齐放,特色鲜明的城市建设新路径,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 “易州印象”建设新思路
易县位于“首都一小时经济圈”内,同时处于京津冀三地产业带的交汇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塑造“易州印象”即在利用好现有资源基础上,从“文化传承、产业经济、特色生态”三方发力。
1.塑造文化“易”韵。易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首批14个千年古县之一、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绿色名县。易县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将传统历史文化与时代结合,研究如何将易县的文化传承下去,进而弘扬传播,将宝藏化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真正优势。政府应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做好传承与弘扬传播工作,塑造文化“易”韵。
2.打造特色“易产”。发展全域旅游是河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易县应抓住“雄安新区”建设和“河北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立足实际,发挥易县优势,将旅游产业融进县域发展的血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易县的文化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目前成型的易水砚、绞胎瓷、铜雕和文化石四大文化产业虽在全国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未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规范引导,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发展。创新发展。
3.建设“生态”易县。易县是一个生态大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9.3%,是华北地区最绿的地方。易县有五条主要河道,17座大中小型水库,水资源丰富。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关停不合规定的矿山,清理整治私搭乱建的房屋,对乱砍乱伐严厉处罚等,只有利用好这些生态优势才能让好山好水转化为易县可持续发展的永动力。此外积极推进农业发展转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二、河北省“县城印象”特色县城建设路径
1.县城建设转变分散建设观念,做好城镇等级规模与空间结构规划。城镇等级规划形成县域中心城市、重点中心城镇、一般建制镇,呈三级城镇结构。在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方面,依据县城自然与人文特征、发展现状,规划将形成“一主几副多轴”的结构形式。强化“一主”的建设:规划县城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突出“几副”的作用,即规划几个重点中心镇和旅游服务副中心,推动“多轴”的发展即规划沿县城周边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城镇发展轴。在县城内部规划上确定城市空间建设策略,做好城市景观分区,强化城市景观元素的利用和设计。
2.深挖当地历史文化价值,着力打造县城底蕴,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易县的“摆字龙灯”“易水砚”“荆轲塔”等都是当地特色文化标签,易县的发展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打造文化特质,塑造县城“易韵”。建设主题印象街道,将荆轲塑像可以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老子道德经幢的仿制品摆放在街道两侧,元代著名诗人赵孟頫使用易水砚挥洒笔墨的场景再现出来,街灯设计融入摆字龙灯元素,展现易县深厚古韵。河北很多县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文化正是城市的灵魂,我省每个地区都有特色的文化背景,石家庄正定古城;邯郸“磁山文化”和“广府太极”;邢台南宫“红都普彤塔”;蔚县剪纸文化等都可运用于城市建设,通过设立文化墙,建设文化街区和文化社区,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深挖其现代价值,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打造县城底蕴,建设特色文化名城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的大融合、大发展。此外,县城也以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特色旅游,文化旅游,以旅游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3.以产业驱动县城建设,形成支撑县城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经济水平是发展基础,县城的建设和发展最终是通过经济建设来推动其他领域的建设。“县城印象”建设和县域特色产业同样可以完美结合起来,以产业驱动县城建设,形成支撑县城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在提升县城和产业形象的同时,还能推动经济发展。以保定县域为例,如曲阳石雕产业、安国中药产业、高阳毛巾产业等,再如邢台清河羊绒产业、辛集皮裘产业、衡水安平丝网产业等等。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色发展支柱,要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走出“纯消费”误区,着力建设支撑县城发展的核心经济产业,形成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和经济基础。
4.打造生态县城,营造生态文明环境。“县城印象”建设是以生态文明为目标,突出环境保护与城市生态建设的结合,提高园林绿化和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质量,打造兼顾功能提升与人文特色的生态文化生活空间。如易县的梁格庄鎮南百泉村的生态景观农业,将百泉生态园作为易县清西陵地区重点扶持的旅游生态园区,未来将被打造成为集温室大棚采摘、农家乐餐饮住宿、娱乐休闲项目等于一体的旅游集群区域,将生态和产业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循环发展,通过推行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激励、引导建设生态园林、发展生态旅游、推行生态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等途径打造生态县城,建设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河北县城建设三年奋战启大幕[J].领导决策信息,2014,29:24-25.
[2]刘晓燕,庞彦龙.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2:166-167.
[3]刘漪澜,郝凌霞.保定市易县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13:118.
[4]马建章.河北省加强县城建设推进县域城镇化的思路与对策[J],2014,06:30-33.
[5]任丽霞,孙焕章,王梅.生态功能区视角下县域城镇化建设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4,04:100-103.
作者简介:郁肖亚(1997—)女。民族:汉。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读本科生。巩建宇(1996—)男。民族:汉。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读本科生。
关键词:县城印象 县城建设 易县 构想
县城建设是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特色县城的建设更是解决“千城一面”,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实现特色品牌发展的客观要求。县城建设着力点在于挖掘县城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通过自身资源利用与布局来塑造“县城印象”。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是著名的千年古县和生态旅游名城,通过研究易县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建设“易州印象”并探索一种推广机制,对于创新性探索出一条百花齐放,特色鲜明的城市建设新路径,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 “易州印象”建设新思路
易县位于“首都一小时经济圈”内,同时处于京津冀三地产业带的交汇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塑造“易州印象”即在利用好现有资源基础上,从“文化传承、产业经济、特色生态”三方发力。
1.塑造文化“易”韵。易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首批14个千年古县之一、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绿色名县。易县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将传统历史文化与时代结合,研究如何将易县的文化传承下去,进而弘扬传播,将宝藏化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真正优势。政府应加大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做好传承与弘扬传播工作,塑造文化“易”韵。
2.打造特色“易产”。发展全域旅游是河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易县应抓住“雄安新区”建设和“河北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立足实际,发挥易县优势,将旅游产业融进县域发展的血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易县的文化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目前成型的易水砚、绞胎瓷、铜雕和文化石四大文化产业虽在全国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未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规范引导,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发展。创新发展。
3.建设“生态”易县。易县是一个生态大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9.3%,是华北地区最绿的地方。易县有五条主要河道,17座大中小型水库,水资源丰富。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关停不合规定的矿山,清理整治私搭乱建的房屋,对乱砍乱伐严厉处罚等,只有利用好这些生态优势才能让好山好水转化为易县可持续发展的永动力。此外积极推进农业发展转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二、河北省“县城印象”特色县城建设路径
1.县城建设转变分散建设观念,做好城镇等级规模与空间结构规划。城镇等级规划形成县域中心城市、重点中心城镇、一般建制镇,呈三级城镇结构。在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方面,依据县城自然与人文特征、发展现状,规划将形成“一主几副多轴”的结构形式。强化“一主”的建设:规划县城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突出“几副”的作用,即规划几个重点中心镇和旅游服务副中心,推动“多轴”的发展即规划沿县城周边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城镇发展轴。在县城内部规划上确定城市空间建设策略,做好城市景观分区,强化城市景观元素的利用和设计。
2.深挖当地历史文化价值,着力打造县城底蕴,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易县的“摆字龙灯”“易水砚”“荆轲塔”等都是当地特色文化标签,易县的发展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打造文化特质,塑造县城“易韵”。建设主题印象街道,将荆轲塑像可以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老子道德经幢的仿制品摆放在街道两侧,元代著名诗人赵孟頫使用易水砚挥洒笔墨的场景再现出来,街灯设计融入摆字龙灯元素,展现易县深厚古韵。河北很多县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文化正是城市的灵魂,我省每个地区都有特色的文化背景,石家庄正定古城;邯郸“磁山文化”和“广府太极”;邢台南宫“红都普彤塔”;蔚县剪纸文化等都可运用于城市建设,通过设立文化墙,建设文化街区和文化社区,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深挖其现代价值,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打造县城底蕴,建设特色文化名城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的大融合、大发展。此外,县城也以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特色旅游,文化旅游,以旅游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3.以产业驱动县城建设,形成支撑县城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经济水平是发展基础,县城的建设和发展最终是通过经济建设来推动其他领域的建设。“县城印象”建设和县域特色产业同样可以完美结合起来,以产业驱动县城建设,形成支撑县城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在提升县城和产业形象的同时,还能推动经济发展。以保定县域为例,如曲阳石雕产业、安国中药产业、高阳毛巾产业等,再如邢台清河羊绒产业、辛集皮裘产业、衡水安平丝网产业等等。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色发展支柱,要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走出“纯消费”误区,着力建设支撑县城发展的核心经济产业,形成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和经济基础。
4.打造生态县城,营造生态文明环境。“县城印象”建设是以生态文明为目标,突出环境保护与城市生态建设的结合,提高园林绿化和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质量,打造兼顾功能提升与人文特色的生态文化生活空间。如易县的梁格庄鎮南百泉村的生态景观农业,将百泉生态园作为易县清西陵地区重点扶持的旅游生态园区,未来将被打造成为集温室大棚采摘、农家乐餐饮住宿、娱乐休闲项目等于一体的旅游集群区域,将生态和产业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循环发展,通过推行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激励、引导建设生态园林、发展生态旅游、推行生态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等途径打造生态县城,建设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河北县城建设三年奋战启大幕[J].领导决策信息,2014,29:24-25.
[2]刘晓燕,庞彦龙.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2:166-167.
[3]刘漪澜,郝凌霞.保定市易县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13:118.
[4]马建章.河北省加强县城建设推进县域城镇化的思路与对策[J],2014,06:30-33.
[5]任丽霞,孙焕章,王梅.生态功能区视角下县域城镇化建设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4,04:100-103.
作者简介:郁肖亚(1997—)女。民族:汉。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读本科生。巩建宇(1996—)男。民族:汉。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