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详尽的分析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出了中学生处在简单幼稚和半成熟的阶段,个性主观偏执,自我意识和逆反心理高涨,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逐渐扩大化等等,从而引出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重要性,怎样使之互相作用、互相促进。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体育锻炼;标准
1 心理健康概念
1.1 对健康的认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1.2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1.3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一般的适应能力,有充分的安全感。(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的发挥自己的个性。(10)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2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2.1 中学生简单幼稚和半成熟状态,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扩大,独立性增强,促使其渴望加入成年人行列,遇事开始独立思考,不再一味盲从教师和父母。
2.2 自尊和自卑的交替。身心的高速发展,促使自尊心迅速增强,其渴望得到尊重,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判断能力不强,对自己的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评价过高,结果常遇挫折。
2.3 自闭性与开放性同在。能力与阅历的不足,形成与成人的代沟,这种苦恼和朦胧的思想意识隐藏在心中,会形成“自闭性” 一旦开放,又会回到同龄人中共诉心曲,交流体验。
2.4 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身体的迅速发育,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个性主观偏执,表现为:一方面,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自己,因此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2.5 逆反心理。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开始追求独立和自尊,其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产生了反抗心理、不合群。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2.6 人际关系:
(1)改变了团伙的交往方式:交友的范围逐渐缩小,有能倾吐烦恼的秘友。
(2)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初中阶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比以后各年龄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更直率,更易被观察到。
(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进入初中,男女生之间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对方逐渐发生了兴趣。
(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情感上的脱离、行为上的脱离、观点上的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不盲从任何一位教师,开始评价教师。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有一两位最钦佩的教师,也有不喜爱的教师。
3 体育锻炼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 积极心态调整,避免不良心理。每一项目都能促进积极的心理状态,但同时体育也可能给人们带来挫折,产生不良的情绪状态,必须注意积极心态调整。例如一想法: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很正常。怎么这么倒霉?怎么这种事偏偏让我遇到?生活对我太不公平了。从而情绪由坦然、镇静转变为急躁、愤怒。而最好的结果是能理智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情绪化,可能会导致不良结果。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容易的,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生活,怎么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到快乐!上天赐我以力量,改变那些不能接受的;赐我以勇气,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赐我以智慧,将两者区别开来。学会微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学会宣泄,学会与人相处,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如果别人的意见在你看来是荒唐的、毫无道理的时候,先别嘲笑或发脾气,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一看,或许你就会豁然开朗,换个角度看问题会发现生活更精彩。
教育学生悦纳自己。承认自己是不完美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做最好的自己。快乐来自内心!激励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
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但必须是溪边最好的一丛小树;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一丛灌木,如果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一片绿草,让公路也有几分欢娱。
3.2 促进个性的完善,形成自我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的最高奖励莫过于对他的尊重、肯定和信任。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高峰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的,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看法。
3.3 理解学生的需要。自尊需要:要人尊重,必须自我完善。情感需要:青少年性心理的特点决定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但不能任其发展,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是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的,春天有春天的工作” 既然是春天就不做夏天的事”。
3.4 以师爱激励学生。据一项研究表明:48.99%的教师“很爱”学生,而感受到这份“爱”的学生仅有5.61%,教师应给那些不太优秀,但更需关爱的学生倾注更多的爱。
3.5 增加勾通渠道,融洽人际关系。很多体育项目都是合作性项目,体育为增进人际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平台。
4 结论与建议
4.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是一门科学,又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实施过程,必须从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遵循科学的理论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4.2 注意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培养和训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以后的发展中才能发挥积极因素,才能在应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4.3 体育锻炼能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完善,形成自我,让学生在运动中成长;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融洽人际关系。
总之运动能磨炼个性;运动能展现能力;运动能实现自尊;运动能舒缓不良情绪;运动能疏导、释放能量;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每天锻炼一小时。这是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颜军.体育心理论稿[M]. 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3] 钟启泉、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湘江教育出版社,2003。8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体育锻炼;标准
1 心理健康概念
1.1 对健康的认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1.2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1.3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一般的适应能力,有充分的安全感。(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的发挥自己的个性。(10)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2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2.1 中学生简单幼稚和半成熟状态,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扩大,独立性增强,促使其渴望加入成年人行列,遇事开始独立思考,不再一味盲从教师和父母。
2.2 自尊和自卑的交替。身心的高速发展,促使自尊心迅速增强,其渴望得到尊重,但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判断能力不强,对自己的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评价过高,结果常遇挫折。
2.3 自闭性与开放性同在。能力与阅历的不足,形成与成人的代沟,这种苦恼和朦胧的思想意识隐藏在心中,会形成“自闭性” 一旦开放,又会回到同龄人中共诉心曲,交流体验。
2.4 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身体的迅速发育,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个性主观偏执,表现为:一方面,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自己,因此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
2.5 逆反心理。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开始追求独立和自尊,其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产生了反抗心理、不合群。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2.6 人际关系:
(1)改变了团伙的交往方式:交友的范围逐渐缩小,有能倾吐烦恼的秘友。
(2)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初中阶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比以后各年龄段朋友之间的友谊更直率,更易被观察到。
(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进入初中,男女生之间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对方逐渐发生了兴趣。
(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情感上的脱离、行为上的脱离、观点上的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不盲从任何一位教师,开始评价教师。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有一两位最钦佩的教师,也有不喜爱的教师。
3 体育锻炼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 积极心态调整,避免不良心理。每一项目都能促进积极的心理状态,但同时体育也可能给人们带来挫折,产生不良的情绪状态,必须注意积极心态调整。例如一想法: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很正常。怎么这么倒霉?怎么这种事偏偏让我遇到?生活对我太不公平了。从而情绪由坦然、镇静转变为急躁、愤怒。而最好的结果是能理智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情绪化,可能会导致不良结果。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容易的,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生活,怎么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到快乐!上天赐我以力量,改变那些不能接受的;赐我以勇气,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赐我以智慧,将两者区别开来。学会微笑,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学会宣泄,学会与人相处,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如果别人的意见在你看来是荒唐的、毫无道理的时候,先别嘲笑或发脾气,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一看,或许你就会豁然开朗,换个角度看问题会发现生活更精彩。
教育学生悦纳自己。承认自己是不完美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做最好的自己。快乐来自内心!激励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
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但必须是溪边最好的一丛小树;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一丛灌木,如果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一片绿草,让公路也有几分欢娱。
3.2 促进个性的完善,形成自我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的最高奖励莫过于对他的尊重、肯定和信任。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高峰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的,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看法。
3.3 理解学生的需要。自尊需要:要人尊重,必须自我完善。情感需要:青少年性心理的特点决定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但不能任其发展,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是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的,春天有春天的工作” 既然是春天就不做夏天的事”。
3.4 以师爱激励学生。据一项研究表明:48.99%的教师“很爱”学生,而感受到这份“爱”的学生仅有5.61%,教师应给那些不太优秀,但更需关爱的学生倾注更多的爱。
3.5 增加勾通渠道,融洽人际关系。很多体育项目都是合作性项目,体育为增进人际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平台。
4 结论与建议
4.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是一门科学,又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实施过程,必须从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遵循科学的理论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4.2 注意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培养和训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以后的发展中才能发挥积极因素,才能在应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4.3 体育锻炼能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完善,形成自我,让学生在运动中成长;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渠道,融洽人际关系。
总之运动能磨炼个性;运动能展现能力;运动能实现自尊;运动能舒缓不良情绪;运动能疏导、释放能量;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每天锻炼一小时。这是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颜军.体育心理论稿[M]. 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3] 钟启泉、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湘江教育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