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盐玻璃中Cu离子的发光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0207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掺铜0.2~1.0wt%三种含不同Cu~ 离子浓度的磷酸盐玻璃,在室温和77K下作了时间分辨萤光光谱和萤光寿命的测定。用紫外220nm或320nm激发,在不同Cu~ 离子浓度时,光谱性质都不一样。室温下220nm激发时,谱线较宽。并随延迟时间增加,谱线移向长波,线宽增加。320nm激发时,谱线无变化。低温下谱线的变化速率较慢。另外,在Cu~ 离子浓度增加时,谱线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且变化速率和幅度均增加。 萤光寿命的测定结果显示激发态离子的衰减速率与发射波长有关。发射波长愈短,衰减愈快。低温下衰减速率随发射波长的变化比室温下更甚。 本文用能量转移机理解释了实验现象。认为声子支助的离子-离子相互作用,使激发从高能隙格位迁移到低能隙格位。
其他文献
在分析光波偏振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偏振移位键控(PolSK)技术,即对激光偏振态参数进行调制/解调的技术。构建了基于圆偏振移位键控(CPolSK)的平衡探测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利用圆偏振光的两种旋态(左旋和右旋)进行编码通信。并对开关键控(OOK)系统与单路接收PolSK系统、平衡探测CPolSK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对比、分析各通信系统性能。结果表明,PolSK技术在自由空间光通信领域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平衡探测CPolSK的大气激光通信系统接收信号波形的幅值为OOK系统和单路接收PolSK系统的2倍。且在相
196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国际商业机械公司、麻省理工学院等实验室在GaAs二极管上通以正向电流而获得了激光。日本各单位随即展开了研究。63年东芝首先获得了GaAs的激光、测定了其谱线,发现谱线随杂质的种类与浓度而改变,8400埃谱钱的半宽度在0.2埃以下。
期刊
研究了生物组织中散射光子程长的概率分布函数P(l)及其一阶统计性质, 并由P(l)导出了二阶统计量漫射光时间自相关函数g1(τ)的表达式, 讨论了影响g1(τ)衰减快慢的因素。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响应、非接触、检测限制小、灵敏度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众多领域。然而实际测得的原始拉曼光谱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基线漂移,严重影响光谱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针对现有基线校正方法容易造成估计基线偏低、校正后光谱抬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对称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LSRPLS)的基线校正算法,该算法在非对称惩罚最小二乘的基础上,使用softsign函数引入局部对称加权的思想,对光谱中无谱峰的基线区域赋予相近的权重,并通过迭代调整估计基线的权重。在模拟和实际拉曼光谱上分别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