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发挥好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格人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创新 教师 素质 能力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倡导者,传播者,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新型的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本身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根据时代和大学生对创新性教师的要求,提出要构建以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满足教师职业需要为主线的培养创新性教师的课程结构,以便快速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一、创新型教师的现状和社会对创新型教师的需求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教师队伍作保障,因此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束缚着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
在多年的来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创新教育的意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校教育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创新型教师的缺乏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大瓶颈。因此,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创新型的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思和创新精神,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水平。
二、教师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那么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一)教师要有爱岗敬业和不断钻研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是作为一名教师起码要具有的品质,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贯穿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钻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才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感染、带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教师要善于捕捉时代的信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与时俱进的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三)教师必须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识结构,只有具备了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旁征博引,才能切中问题的关键,把所要教学的内容做深做透。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三、新时代如何做创新型教师
(一)转变观念,确立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路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学校办学定位的需要。
1.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教师应更新过时观念,不再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也不再单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应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辨别能力、批判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
2.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和同学进行探讨,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课堂上允许质疑,鼓励争论,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
(二)实施创新教育,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那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教师要改革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即使有些问题的提出与教师、教材,甚至与常规思维相悖,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更要包容学生,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2.改革教学模式,采取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发现式、探究式、问题式等模式,善于把说话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思考、提问。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善于提问并且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3.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型的教学内容体系,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多元性与全面性。
无可厚非,创新型的学生的培养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只有我们具备一只高素质的把创新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队伍,创新人才的培养才具有了起码的前提。相信通过这种教学理念和配套的教学制度的改革,逐渐的会建立起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创新 教师 素质 能力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倡导者,传播者,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创新型的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本身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根据时代和大学生对创新性教师的要求,提出要构建以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满足教师职业需要为主线的培养创新性教师的课程结构,以便快速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一、创新型教师的现状和社会对创新型教师的需求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教师队伍作保障,因此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束缚着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
在多年的来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创新教育的意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校教育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创新型教师的缺乏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大瓶颈。因此,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创新型的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思和创新精神,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水平。
二、教师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那么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一)教师要有爱岗敬业和不断钻研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是作为一名教师起码要具有的品质,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贯穿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钻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才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感染、带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教师要善于捕捉时代的信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与时俱进的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三)教师必须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识结构,只有具备了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旁征博引,才能切中问题的关键,把所要教学的内容做深做透。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三、新时代如何做创新型教师
(一)转变观念,确立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路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学校办学定位的需要。
1.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教师应更新过时观念,不再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也不再单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应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辨别能力、批判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等。
2.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和同学进行探讨,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课堂上允许质疑,鼓励争论,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
(二)实施创新教育,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那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教师要改革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即使有些问题的提出与教师、教材,甚至与常规思维相悖,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更要包容学生,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2.改革教学模式,采取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发现式、探究式、问题式等模式,善于把说话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思考、提问。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善于提问并且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3.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型的教学内容体系,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多元性与全面性。
无可厚非,创新型的学生的培养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只有我们具备一只高素质的把创新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队伍,创新人才的培养才具有了起码的前提。相信通过这种教学理念和配套的教学制度的改革,逐渐的会建立起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