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阅读来实现的,而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设计,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语文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的境地,最终一无所获。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要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方法。
一、提问要照顾群体,关注个体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才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学习,且兴趣浓厚。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这句话并不真正被许多人理解,甚至不少人对这一观点不屑一顾。但我们能从侧面找出不少实例来验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某某同学上课无心听讲经常开小差怎么也纠正不了。”“某某同学上课总爱说话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别人。”“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刚刚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一做起作业来又不会了。”……类似这样的抱怨常能听到。其实,当这些老师在埋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原因可能是自己造成的。在课堂中,我会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射到学困生的身上,我会为他们设置简单的问题,为他们创设思维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动口、动手的机会。在每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当我们在为一堂课进行整体规划时,也要注重针对个体的设计,尤其是学困生。可能,对于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学困生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但老师在实施目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特殊个体,为他们提供思维的空间,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时机,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一个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二、把握时机提问,增强提问的针對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课堂上能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取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教师还可以获取反馈信息,达到合理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课堂提问时机很重要,时机选的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提问的时机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也就是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的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时机及时提问,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觉得提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问题一定要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反之,学生即时回答得再好、积极性在高,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另外,我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一课所提的几个问题,要针对全体学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的目的性要强,提问深度方面要层层递进
1、围绕关键句进行提问
课文中有的关键句可以点明中心,起警策全文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样的警句,可令孩子们“令其善诱,诱于审问”。如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时,围绕“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这个关键句可以提问:什么是璀璨无比?为什么说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连贯地进行一系列的追问,把整个文本的内容融会贯通,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以上问题深入阅读课文。
2、围绕细节问题进行提问
有的课文中的细节处的变化不仅暗示文章的发展,还有可能显示了课文的主线。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细节处提问,则能领出文本,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学会概括,自我抓住要领的本领。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白鹅》中“净角”一词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弄清词语的意思,“净角”是“角色,在传统戏里称花脸”,虽然从字面上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个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具体这个“京剧中的花脸”是个什么模样?作者在这为什么要把白鹅的步调比喻成“净角”?对这些学生还是有些迷茫。对此,在讲解到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京剧中花脸这一形象及其出场时的步调,学生看后对上述疑问得以解决。然后,为了加深对鹅的步调的认识及“净角”这一词语的理解,老师也学着“净角”的模样演示了一下他那种不慌不忙,沉着傲慢的姿态及步调,同时,让学生站起来学着“净角”的样子走一走。通过上述多媒体的演示及师生的形体的交流,学生对“净角”这一词语可说是“刻骨铭心”,深刻地理解了白鹅走路的姿态。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是细致周到的,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程度。
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提出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是增强阅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容,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提高其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贞元镇桃宋小学)
一、提问要照顾群体,关注个体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才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学习,且兴趣浓厚。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这句话并不真正被许多人理解,甚至不少人对这一观点不屑一顾。但我们能从侧面找出不少实例来验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某某同学上课无心听讲经常开小差怎么也纠正不了。”“某某同学上课总爱说话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别人。”“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刚刚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一做起作业来又不会了。”……类似这样的抱怨常能听到。其实,当这些老师在埋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原因可能是自己造成的。在课堂中,我会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射到学困生的身上,我会为他们设置简单的问题,为他们创设思维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动口、动手的机会。在每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当我们在为一堂课进行整体规划时,也要注重针对个体的设计,尤其是学困生。可能,对于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学困生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但老师在实施目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特殊个体,为他们提供思维的空间,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时机,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一个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二、把握时机提问,增强提问的针對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课堂上能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取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教师还可以获取反馈信息,达到合理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课堂提问时机很重要,时机选的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提问的时机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也就是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的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时机及时提问,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觉得提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问题一定要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反之,学生即时回答得再好、积极性在高,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另外,我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一课所提的几个问题,要针对全体学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的目的性要强,提问深度方面要层层递进
1、围绕关键句进行提问
课文中有的关键句可以点明中心,起警策全文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样的警句,可令孩子们“令其善诱,诱于审问”。如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时,围绕“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这个关键句可以提问:什么是璀璨无比?为什么说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连贯地进行一系列的追问,把整个文本的内容融会贯通,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以上问题深入阅读课文。
2、围绕细节问题进行提问
有的课文中的细节处的变化不仅暗示文章的发展,还有可能显示了课文的主线。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细节处提问,则能领出文本,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学会概括,自我抓住要领的本领。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白鹅》中“净角”一词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弄清词语的意思,“净角”是“角色,在传统戏里称花脸”,虽然从字面上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个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具体这个“京剧中的花脸”是个什么模样?作者在这为什么要把白鹅的步调比喻成“净角”?对这些学生还是有些迷茫。对此,在讲解到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京剧中花脸这一形象及其出场时的步调,学生看后对上述疑问得以解决。然后,为了加深对鹅的步调的认识及“净角”这一词语的理解,老师也学着“净角”的模样演示了一下他那种不慌不忙,沉着傲慢的姿态及步调,同时,让学生站起来学着“净角”的样子走一走。通过上述多媒体的演示及师生的形体的交流,学生对“净角”这一词语可说是“刻骨铭心”,深刻地理解了白鹅走路的姿态。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是细致周到的,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程度。
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提出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是增强阅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容,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提高其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贞元镇桃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