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一直高度关注理论创新。他曾经说过,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因此,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写出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毛泽东未竟的夙愿。尽管如此,毛泽东对此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最为著名的,便是毛泽东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首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毛泽东概括提炼并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在这十个关系中,前面六个关系都属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在当时,能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如此清晰认识的,毛泽东当属第一人。
   另一篇著名著作,就是毛泽东1957年2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写这篇著作的主要目的,不是论述经济建设问题,但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作出了三个极其重要的贡献。一是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而且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二是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问题。指出,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但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三是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思想。强调,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一切工作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
   再就是在开始觉察“大跃进”的问题之后,通过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进行的集中反思和总结。择其要者有:(一)提出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划分阶段的问题,认为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二)提出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为社会主义服务。(三)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注意搞好综合平衡。(四)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以农、轻、重为序,中国要走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道路,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中,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成功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此引发出一系列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再到具体实践的革命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西方经济理论及其体制机制的系统研究和吸收借鉴,但社会上也出现了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面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经验、全盘肯定西方经济学理论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的错误偏向,以致出现一些奇谈怪论和社会乱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头批驳新自由主义思潮,带头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带头纠正食洋不化的错误倾向,从根本上端正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他还充分肯定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把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高度。其突出贡献是: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强调在经济工作中和其他一切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的是彻底纠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见物不见人”“顾钱不顾人”“唯GDP”等错误观念和做法。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是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人民是历史的創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部工作中都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由人民群众评判,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经常看一看工作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在展开,看一看有哪些措施和办法还需要改进,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使党和人民事业始终体现群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第二,坚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各方面的情况都不允许再按照原有的理念和方式继续下去。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內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更通俗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
   第三,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点,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长期坚持。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要着力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敢于啃“硬骨头”,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稳”和“进”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两者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
   坚持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同时也要看到,胆子大不是蛮干,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于一些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不要想象着一招制胜、立竿见影,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方能见效。立足全局、结合实际,坚持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改革,集中力量先推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举措,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做到重大改革举措系统配套,然后集中力量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第四,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和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的交汇处,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从时间上看,我国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几个大时期,今天的新常态是这种大时期更替变化的结果。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这些重大判断的作出,为进一步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铺平了道路。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要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第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改革开放历经40多年的伟大实践,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越是艰险越向前,可以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进程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自强不息、自我革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科学认识这一命题,准确把握其内涵,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决定性作用”和“基础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这两个定位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决不是改弦更张,必须长期坚持以下成功实践和重要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经济巨轮才能顶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风险,才能顶住世界经济长期低迷造成的持续下行压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国史学会会长,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學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求是杂志社原社长)
其他文献
近年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涌现了三一集团、长沙博世等一批智能制造典范,集聚了全省近70%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近90%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长沙市“国字号”智能制造项目数更是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形成了智能制造“长沙现象”。无论是示范企业、车间、项目集聚度,还是影响力,长株潭智能制造均走在全国前列。近期,湖南省委办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堅战之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湖南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
期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
期刊
在真正掌握党、国家、人民、民族命运的独立自主的基点上,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之一。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同时,他又强调:“只有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己有办法,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国际与国内各方助我力量,方能发
期刊
“脱贫致富是经年累月奋斗的结果,要心贴心地温暖贫困户,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多想办法,多做实事,全程跟进,让他们早日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是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李国武常说的一番话。近年来,作为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他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攻坚战,主动向临湘市政府请缨,首批帮助该市羊楼司镇新屋村贫困户36户142人脱贫,后又主动加码,对口帮扶平江县岑川镇九峰村
期刊
在许多人看来,党刊有着一幅严肃的面孔,让读者特别是我们青年读者感到敬畏,而《新湘评论》除了严肃外,还办得轻松活泼,使我们感到亲近。红白相间的封面丰富了读者的视觉体验,错落有致的设计,构图美观,富有动感,再配以毛泽东主席亲手题写的“新湘评论”四个大字,使整个封面充满着亲切感,让人忍不住翻看;栏目设置上,既有“湘江时评”等观照社会时事、反映民生的栏目,引发我们对社会热点的深入思考;也有“红色记忆”等充
期刊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
期刊
李立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上,曾经闻名遐迩,被安源工人兄弟们称颂为天下英雄。   李立三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土地革命战争中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长。1930年主持中央工作时,犯过党史上有名的“立三路线”错误。在革命战斗、曲折坎坷的生涯中,为中国人民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英雄李立三,忠勇冠河山
期刊
金秋时节,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井冈山,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登高远望,风雷动、旌旗奋的历史回声犹在耳畔。   这里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过去集革命老区、偏僻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贫困曾是这里的代名词。近年来,井冈山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打好脱贫攻坚战,于2017年2月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从一个曾经深受贫困困扰的革命老区
期刊
精准扶贫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湖南对准深度贫困地区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精准施工。  突出政治站位这个首要前提,坚持精准精细这个科学方法,把好脱贫质量这个根本要求,依靠群众主体这个内生动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既要确保“打赢”的进度,也要注重“打好”的质量,更要保证“稳住”的要求,不能一边脱贫、一边返贫。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区的腹地,群山连绵,交通闭塞,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群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