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各个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对学生的管理也变得困难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有学者提出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应用“赏识教育”。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合理应用赏识教育,能够显著提高管理质量。本文将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提出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高职;赏识;教育;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236-01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目前尚未在教育领域得到普及,只在一小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试用。赏识教育的含义即教师通过搜寻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激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赏识教育最早源于家庭教育,核心理念是爱,通过爱来支持和激励孩子的一举一动。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后,我国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都会遵照以育人为根本的原则,在这样的情况下,赏识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
一、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理论来源之一为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了五种,在满足了最为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人们的需求就会逐渐由低转高,面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这些精神需求中,也涵盖了他人的赏识与尊重。这也是赏识教育得以发展的原因。
由于我国高职学生的年龄大多都介于青春期与青年末期之间,他们的情绪较容易受外界影响,并且很容易被别人的评价所干涉,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教师应当多多关注高职学生们的内心世界。高职学生的成绩普遍较低,在整个学习生涯中较少受到教师们的关注,所以他们通常还会伴有一些自暴自弃的心理,部分学生甚至出现自卑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采取与学生平等的赏识教育,能够有效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赏识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时刻对高职学生抱有足够的尊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1]。
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高职学校的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与传统高中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技能的学习,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将学生培养为对社会有益的技能型人才,期望学生能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展示技术,彰显才华。当前我国教育制度为应试教育,想要上好一些的大学都需要在高考中拿到足够的分数,因此高职院校中聚集的大多都是成绩稍差的学生,根据生源状况,高职院校更多倾向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而非普通大学那样的理论知识分子[2]。
随着我国各个大学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越来越少,许多高职院校都产生了招不满学生的现象。学生在选择高职院校的时候,往往都会考察高职院校的办学是否正规,管理模式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需要,这些指标都会影响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判断,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自我,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招到更多的学生[3]。
(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倾向于对学生的纪律管理,很少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这样的管理方式缺陷较大,由于高职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往往不服管教,导致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矛盾重重。高职院校在管理学生的时候,通常都会严格界定高职学生的生活習惯与行为习惯,例如在门禁方面作出时间规定、上课的时候实施点名制度,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管理高职学生,然而却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讲,是弊大于利的[4]。
三、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一)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都是亘古以来的难题,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导致矛盾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能够有效增进双方的沟通,及时化解矛盾,让双方形成和谐互助的局面。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应当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对学生想法的优越处加以鼓励,激励学生向更好的层面发展[5]。
(二)完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较开放的教育手段,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性化,对此,我国高职院校想要实施赏识教育,就应当对院校的制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将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得人性化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与赏识教育相结合,更好的发挥出赏识教育的功效。旧教育模式下的条条框框不适用于赏识教育,高职院校应当根据现实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三)激励管理手段。
激励教育是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职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适当激励,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被激发出来,从而改变以往懒散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除了在课堂上实施激励教育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多种教学活动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例如通过举办比赛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这样的教学活动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激励教育并不是单单去鼓励学生夸奖学生,针对表现不佳和行为不符合规范的学生,教师还应当施以正确的引导,在不伤及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走回正轨,并且适时激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赏识教育的目的,便于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
结束语:
赏识教育的合理应用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此外,赏识教育还能够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高职学生会越发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我国高职教师应当注重赏识教育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菲菲.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7(51):205.
[2] 杨雪.分析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90.
[3] 唐晓恬.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5(15):14-14.
[4] 赖贵珍.现代高职教育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有效运用的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2.
[5] 牛清艳.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7(15):166,169.
关键词: 高职;赏识;教育;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236-01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目前尚未在教育领域得到普及,只在一小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试用。赏识教育的含义即教师通过搜寻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激励学生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赏识教育最早源于家庭教育,核心理念是爱,通过爱来支持和激励孩子的一举一动。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后,我国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都会遵照以育人为根本的原则,在这样的情况下,赏识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
一、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理论来源之一为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了五种,在满足了最为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人们的需求就会逐渐由低转高,面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这些精神需求中,也涵盖了他人的赏识与尊重。这也是赏识教育得以发展的原因。
由于我国高职学生的年龄大多都介于青春期与青年末期之间,他们的情绪较容易受外界影响,并且很容易被别人的评价所干涉,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教师应当多多关注高职学生们的内心世界。高职学生的成绩普遍较低,在整个学习生涯中较少受到教师们的关注,所以他们通常还会伴有一些自暴自弃的心理,部分学生甚至出现自卑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采取与学生平等的赏识教育,能够有效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赏识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时刻对高职学生抱有足够的尊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1]。
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高职学校的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与传统高中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技能的学习,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将学生培养为对社会有益的技能型人才,期望学生能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展示技术,彰显才华。当前我国教育制度为应试教育,想要上好一些的大学都需要在高考中拿到足够的分数,因此高职院校中聚集的大多都是成绩稍差的学生,根据生源状况,高职院校更多倾向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而非普通大学那样的理论知识分子[2]。
随着我国各个大学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越来越少,许多高职院校都产生了招不满学生的现象。学生在选择高职院校的时候,往往都会考察高职院校的办学是否正规,管理模式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需要,这些指标都会影响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判断,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自我,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招到更多的学生[3]。
(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倾向于对学生的纪律管理,很少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这样的管理方式缺陷较大,由于高职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往往不服管教,导致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矛盾重重。高职院校在管理学生的时候,通常都会严格界定高职学生的生活習惯与行为习惯,例如在门禁方面作出时间规定、上课的时候实施点名制度,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管理高职学生,然而却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讲,是弊大于利的[4]。
三、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一)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都是亘古以来的难题,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是导致矛盾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能够有效增进双方的沟通,及时化解矛盾,让双方形成和谐互助的局面。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应当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对学生想法的优越处加以鼓励,激励学生向更好的层面发展[5]。
(二)完善高职学生管理制度。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较开放的教育手段,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人性化,对此,我国高职院校想要实施赏识教育,就应当对院校的制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将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得人性化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与赏识教育相结合,更好的发挥出赏识教育的功效。旧教育模式下的条条框框不适用于赏识教育,高职院校应当根据现实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三)激励管理手段。
激励教育是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职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适当激励,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被激发出来,从而改变以往懒散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除了在课堂上实施激励教育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多种教学活动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例如通过举办比赛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这样的教学活动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激励教育并不是单单去鼓励学生夸奖学生,针对表现不佳和行为不符合规范的学生,教师还应当施以正确的引导,在不伤及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走回正轨,并且适时激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赏识教育的目的,便于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
结束语:
赏识教育的合理应用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此外,赏识教育还能够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高职学生会越发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我国高职教师应当注重赏识教育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菲菲.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7(51):205.
[2] 杨雪.分析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90.
[3] 唐晓恬.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5(15):14-14.
[4] 赖贵珍.现代高职教育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有效运用的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2.
[5] 牛清艳.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7(15):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