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宗县第一小学 河北 广宗 054600)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打破原来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课堂教学实际,采取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策略,进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最终达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高效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构建的课堂。因此,课堂永远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推进高效课堂教学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必然途径。那么,如何实现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1. 科学课堂教学要以新课标为标准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的核心理念已深深地植入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究原因在一下几个方面:①教师课前准备存在随意性。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导致课堂效率的高低。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彻,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忽视材料在建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由于师资的缺失,专职教师的缺乏普遍存在,有的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课时安排过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时间和精力不够支配,就造成课前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等,不可能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因此就不能保证科学课的质量。②课中探究活动出现无序性。探究活动的本质是思维,目前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活动,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缺乏对活动内容“少而精”的提炼,一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给予学生无序地操作、活动,没有深入开展探究,教师也不知该如何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和时间。③小组合作探究的低效性。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很多科学教师比较注意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但是,目前一部分教师只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而没有真正发挥好群体的智慧,没有起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却没有深度。④课外拓展活动的无效性。我们经常会在课外加以拓展科学探究,让学生继续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可是,究竟有多少学生真的去探究了?又有多少学生的探究成果有所反馈?缺乏教师指导与督促,没有反馈结果的课后探究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并不会取得多少实质性的效果。
2. 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如教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要将蜡油涂在铁片上做学具,请学生与我一起进行教学准备。第二天收到的铁片大多数与我的一样——蜡油滴得斑斑点点,薄厚不匀,既不美观又浪费。突然我看到一张铁片上的蜡油整齐美观,就像一笔一笔刷上去的一样,于是问:“这是谁加工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平时课上很少能感到她的存在。她介绍道:先和家长一起用蜡油滴,但是总不能做到薄层均匀,家长帮着出了个主意,即滴满蜡油后,将铁片放在燃气灶上烤一烤,待蜡油化开再将铁片摇一摇,这时蜡油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我表扬了她一番,并请她代我向家长致谢。从那以后,每节课她都非常认真积极参与活动。可见这样一件小事使她对科学课越来越有兴趣。种子埋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他(她)建立信心,增强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3.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在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在科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自相矛盾的问题,这其实是孩子思维过程的表现。老师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些矛盾,让孩子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如在学习《磁铁的力量》一课时,学生拿着磁铁兴致勃勃地靠近不同的物品,填写实验表格。在汇报的时候,学生毫不客气地争论起来:原来有的学生发现硬币可以被磁铁吸引,但有的学生却发现不行。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比较轻重等方式来判断这两种硬币的质地是否一样,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这时,学生不再像刚才那样急躁,而是饶有兴趣地认真对比和思考,后来,他们得出结论:它们的质地不同,所以有的可以被磁铁吸引,有的则不行。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在这次小风波中,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思考?学生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要多观察,多思考。还有的学生对磁铁的问题十分感兴趣,表示在课后要继续做实验。这样,一方面学生发现科学活动的许多材料都能从生活中获得,“科学从生活中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科学素材随处可见,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在学校、在课堂、在教学。高效课堂追求的是高效率、高效果,中心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打破原来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课堂教学实际,采取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策略,进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最终达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高效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构建的课堂。因此,课堂永远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推进高效课堂教学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必然途径。那么,如何实现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1. 科学课堂教学要以新课标为标准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的核心理念已深深地植入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究原因在一下几个方面:①教师课前准备存在随意性。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导致课堂效率的高低。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彻,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忽视材料在建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由于师资的缺失,专职教师的缺乏普遍存在,有的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课时安排过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时间和精力不够支配,就造成课前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等,不可能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因此就不能保证科学课的质量。②课中探究活动出现无序性。探究活动的本质是思维,目前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活动,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缺乏对活动内容“少而精”的提炼,一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给予学生无序地操作、活动,没有深入开展探究,教师也不知该如何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和时间。③小组合作探究的低效性。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很多科学教师比较注意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但是,目前一部分教师只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而没有真正发挥好群体的智慧,没有起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却没有深度。④课外拓展活动的无效性。我们经常会在课外加以拓展科学探究,让学生继续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可是,究竟有多少学生真的去探究了?又有多少学生的探究成果有所反馈?缺乏教师指导与督促,没有反馈结果的课后探究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并不会取得多少实质性的效果。
2. 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如教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要将蜡油涂在铁片上做学具,请学生与我一起进行教学准备。第二天收到的铁片大多数与我的一样——蜡油滴得斑斑点点,薄厚不匀,既不美观又浪费。突然我看到一张铁片上的蜡油整齐美观,就像一笔一笔刷上去的一样,于是问:“这是谁加工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平时课上很少能感到她的存在。她介绍道:先和家长一起用蜡油滴,但是总不能做到薄层均匀,家长帮着出了个主意,即滴满蜡油后,将铁片放在燃气灶上烤一烤,待蜡油化开再将铁片摇一摇,这时蜡油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我表扬了她一番,并请她代我向家长致谢。从那以后,每节课她都非常认真积极参与活动。可见这样一件小事使她对科学课越来越有兴趣。种子埋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他(她)建立信心,增强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3.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在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在科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自相矛盾的问题,这其实是孩子思维过程的表现。老师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些矛盾,让孩子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如在学习《磁铁的力量》一课时,学生拿着磁铁兴致勃勃地靠近不同的物品,填写实验表格。在汇报的时候,学生毫不客气地争论起来:原来有的学生发现硬币可以被磁铁吸引,但有的学生却发现不行。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比较轻重等方式来判断这两种硬币的质地是否一样,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这时,学生不再像刚才那样急躁,而是饶有兴趣地认真对比和思考,后来,他们得出结论:它们的质地不同,所以有的可以被磁铁吸引,有的则不行。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在这次小风波中,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思考?学生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要多观察,多思考。还有的学生对磁铁的问题十分感兴趣,表示在课后要继续做实验。这样,一方面学生发现科学活动的许多材料都能从生活中获得,“科学从生活中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科学素材随处可见,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在学校、在课堂、在教学。高效课堂追求的是高效率、高效果,中心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