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业评价体系是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科学性和全面性与否直接决定了康复治疗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是否达成。本文阐述了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校内专科课程、校内集中实践环节、见习与实习环节、毕业论文等的具体考核要求和考核办法,为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
学业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业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课程学业成绩的评定,学业评定的重点不仅考核学生对信息的记忆,还应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1]。学业评价体系同时还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帮助确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否达到。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的科学与否全面与否客观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成。
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学业考核评价在于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必备的康复治疗学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否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四年制本科生课程设置特点,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的考核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则以知识的运用能力,特别是技能应用及临床思维的考核为主。康复治疗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方面变过去的“学科本位”课程观为以“能力本位”为主导的多元整合课程观,逐步探索并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的考核实施方面具体如下。
1通识教育课程
1.1军事教育
军事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教育分军事训练、军事理论两个部分,军事教育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丰富多彩的军事训练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其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对其身体素质和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军训辅导员和教官根据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的情况,颁发高等学校军事训练证书。军事理论的考核则以军事理论考试、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进行。
1.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会目标明确,就会产生强烈的进取心,就能排除万难、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桥梁和支柱。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我国高校一项庄严而紧迫的任务革命。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政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更是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上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要求。对于理想信念的考核,传统试卷考核的方式难以评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思政课程考核方面,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动态性评价与静态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评结合的原则进行创新优化。由标准答案的闭卷考试形式向以思政理论课程内容、社会环境问题思考、社会事件问题解决等为主开卷考核过渡,增加学生的实践行为、课堂参与、日常问答、素质表现、社会能力等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表现纳入思政课程评价范畴内。
1.3健康与安全教育
为增强大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分别开设大学体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体育施行小班分类授课,考核过程中,除传统的达标性测试外,增加每日跑步打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运动轨迹、时间、配速等纳入考核标准,督促学生将体育锻炼变成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则以沙龙、心理沙盘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疏导为主,增强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评估能力,而非简单的考核为主。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等若干方面,除安全讲座、宣传视频、绘画比赛、征文等活动。健康与安全教育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培养其安全意识,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能力。
1.4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化2.0对当代高校大学生信息化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包括信息能力素养和信息知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实质是指大学生高效准确获取到有效信息能力;信息知识素养实质是指大学生的信息理论、基础文化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内容。为提高治疗学专业学生信息化素养,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数据科学基础,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终结性考核时将计算机等级考试纳入考核标准中,而形成性考核中,日常教学中,以实际工作案例设置为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1.5大学英语
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应具备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形成性评价中除包括课堂表现成绩,适当增加了听力成绩、口语成绩,在考试形式上,增加英语文章写作与研究、英语应用场景考察、英语对白短剧设计与表演、英语辩论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1.6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分为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劳动教育课融入教学过程中,开设劳动周,第三学期集中进行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以公益劳动、社区义诊等活动带动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尤其是实习、见习工作中。
1.7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课分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审美类、健康促进类、拓展实践类,旨在通过课程的选读,提高其综合素养,素质拓展课形式多样灵活,考试考核方案亦灵活多变,学生以论文、作品、点评、视频等形式提交考核方案,旨在提高其人文素养、艺术审美等。
2 校内专业课程
康复治疗学根据岗位需求设置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分别包括基础医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和校内实践课程,均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2.1 形成性考核评价
形成性考核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近年来,响应国家增加大学生学业挑战度的要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也较之以前有所提升[2]。形成性评价需要借助各种网络教学工具的辅助,在混合式教学及线上教学中使用广泛。形成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评价标准明确性、评价客观、评价反馈及时。
2.1.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课程授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形成性考核评价的成绩组成项及各项权重系数,并在开课之初使学生明确考核评价的标准。形成性考核评价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要求科学设计,预习阶段以诊断性评价为主,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预习状况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阶段则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课后复习阶段侧重知识的延伸与升华。而形成性考核评价的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搭配、简答、论述等传统题型,也可以是案例分析、论文、设计等开放性题型。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时,既要提要求,又要做好“服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有效的教学资源。
2.1.2 课堂教学阶段
形成性考核评价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根据布鲁姆教学法,要想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高阶的需求,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思辨中将课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情境中,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评价能力。在考核评价主体方面,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行业专家评价、标准化病人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2.1.3 课后复习阶段
适当的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阶段性测试能够督促学生复习,因此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测试必不可少。课后复习阶段,除案例分析、论文、设计性项目、习题等资源外,适当为学生推荐拓展性视频、书籍、资料能够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帮助。
但不管哪个阶段,都要注意考核评价反馈的及时性,课堂教学要解决预习的难点和痛点,课后复习阶段要解决课堂教学的薄弱点,使考核评价融入学习全过程,使考核评价与学习成为闭环,使学生学习良性循环。
2.2 终结性考核评价
终结性考核评价是传统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根据知识和能力考核的不同需要,其考核评价的方式亦有所不同,纸质化试题、机考、实操考试等是最常用的考试形式。
2.2.1标准答案试题考试
命题者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选择合适的题型和题量,对学生进行考试是最常见的考核方式之一。针对康复治疗师岗位需求,各课程考核要注意考核范围要广,试题要能覆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试题的难易程度要能够适当,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题的考核重点要与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考试相匹配。为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开展康复治疗学专业题库建设,是标准化试题考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无纸化考试以其统计反馈及时,在教学和考试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为强化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将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分为ABC三个等级,A为学科基础课程课程;B为专业基础课程,A、B课程均涵盖理论和实验内容,C是专业核心课程,将实验内容部分单列为独立课程。A课程的实践教学成绩以形成性考核成绩为主,不做单独终结性考核要求;B课程指定实践项目考核;C课程中的单列实验课在考核时采用随机实践项目考核。每个实践考核项目均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含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能力的考核要求。
2.2.2 非标准答案试题考试
非标准答案试题较之标准答案试题,更能考查学生的思维、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逻辑表达能力。在康复治疗学课程考核中,知识考核方面增加非标准答案考题的比例,针对简答、论述题型,在评价时,由寻找得分点评价过渡到Solo分类评价法,即在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所达到的思维高度进行评价。
3 校内集中实践环节
康复治疗学其核心职业能力为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能力,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形式单一,实验或实训项目在单门课程内开设,且验证性或训练性实验项目居多,缺少知识或技能的整合性和连贯性,大大制约了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亟待开发一些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和考核项目。
在强化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校内专业教师与行业教师和创业导师共同开发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包括基础课程综合实验(训)项目、专业课程综合實验(训)项目、专业综合实验(训)项目,在第三学期开展集中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战[3],学生在项目完成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由授课教师、学生本人、同学、行业专家等做出的评价进行综合评定,给以相应的等级。
4 见习与实习环节
见习和实习阶段是康复治疗学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阶段,学生根据见习、实习大纲进行见习、实习轮转,除例行的入科、出科考试外,将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团队合作、道德、价值观、职业素养(着装、依法执业、规范操作)、尊师重道等项目纳入评价内容。由代教老师、学生本人、康复服务对象填写《康复治疗学见习手册》、《康复治疗学实习手册》,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见习、实习情况。
5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本科学生须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方可毕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76.
[2]朱述英.医学课程考核评价现状研究[J].长江丛刊,2020(33):74-75.
[3]崔春晓,张淼.应用型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现状及问题[J].山西青年,2019(10):65.
基金项目:山东省医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医学课程考核评价研究”(编号:YJKT201931);2018年度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应用型康复治疗学本科生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编号:M2018X266)
作者简介:朱述英(1983— ),女,山东滕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学及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学业评价体系
学业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业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课程学业成绩的评定,学业评定的重点不仅考核学生对信息的记忆,还应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1]。学业评价体系同时还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帮助确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否达到。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的科学与否全面与否客观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成。
康复治疗学本科生学业考核评价在于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必备的康复治疗学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否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四年制本科生课程设置特点,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的考核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则以知识的运用能力,特别是技能应用及临床思维的考核为主。康复治疗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方面变过去的“学科本位”课程观为以“能力本位”为主导的多元整合课程观,逐步探索并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的考核实施方面具体如下。
1通识教育课程
1.1军事教育
军事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教育分军事训练、军事理论两个部分,军事教育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丰富多彩的军事训练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其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对其身体素质和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军训辅导员和教官根据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的情况,颁发高等学校军事训练证书。军事理论的考核则以军事理论考试、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进行。
1.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会目标明确,就会产生强烈的进取心,就能排除万难、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桥梁和支柱。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我国高校一项庄严而紧迫的任务革命。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政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更是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上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要求。对于理想信念的考核,传统试卷考核的方式难以评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思政课程考核方面,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动态性评价与静态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自评结合的原则进行创新优化。由标准答案的闭卷考试形式向以思政理论课程内容、社会环境问题思考、社会事件问题解决等为主开卷考核过渡,增加学生的实践行为、课堂参与、日常问答、素质表现、社会能力等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表现纳入思政课程评价范畴内。
1.3健康与安全教育
为增强大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分别开设大学体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体育施行小班分类授课,考核过程中,除传统的达标性测试外,增加每日跑步打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运动轨迹、时间、配速等纳入考核标准,督促学生将体育锻炼变成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则以沙龙、心理沙盘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疏导为主,增强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评估能力,而非简单的考核为主。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等若干方面,除安全讲座、宣传视频、绘画比赛、征文等活动。健康与安全教育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培养其安全意识,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能力。
1.4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化2.0对当代高校大学生信息化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包括信息能力素养和信息知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实质是指大学生高效准确获取到有效信息能力;信息知识素养实质是指大学生的信息理论、基础文化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内容。为提高治疗学专业学生信息化素养,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数据科学基础,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终结性考核时将计算机等级考试纳入考核标准中,而形成性考核中,日常教学中,以实际工作案例设置为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1.5大学英语
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应具备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形成性评价中除包括课堂表现成绩,适当增加了听力成绩、口语成绩,在考试形式上,增加英语文章写作与研究、英语应用场景考察、英语对白短剧设计与表演、英语辩论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1.6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分为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劳动教育课融入教学过程中,开设劳动周,第三学期集中进行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以公益劳动、社区义诊等活动带动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尤其是实习、见习工作中。
1.7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课分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审美类、健康促进类、拓展实践类,旨在通过课程的选读,提高其综合素养,素质拓展课形式多样灵活,考试考核方案亦灵活多变,学生以论文、作品、点评、视频等形式提交考核方案,旨在提高其人文素养、艺术审美等。
2 校内专业课程
康复治疗学根据岗位需求设置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分别包括基础医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和校内实践课程,均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2.1 形成性考核评价
形成性考核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近年来,响应国家增加大学生学业挑战度的要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也较之以前有所提升[2]。形成性评价需要借助各种网络教学工具的辅助,在混合式教学及线上教学中使用广泛。形成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评价标准明确性、评价客观、评价反馈及时。
2.1.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课程授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形成性考核评价的成绩组成项及各项权重系数,并在开课之初使学生明确考核评价的标准。形成性考核评价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要求科学设计,预习阶段以诊断性评价为主,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预习状况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阶段则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课后复习阶段侧重知识的延伸与升华。而形成性考核评价的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搭配、简答、论述等传统题型,也可以是案例分析、论文、设计等开放性题型。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时,既要提要求,又要做好“服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有效的教学资源。
2.1.2 课堂教学阶段
形成性考核评价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根据布鲁姆教学法,要想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高阶的需求,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思辨中将课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情境中,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评价能力。在考核评价主体方面,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行业专家评价、标准化病人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2.1.3 课后复习阶段
适当的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阶段性测试能够督促学生复习,因此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测试必不可少。课后复习阶段,除案例分析、论文、设计性项目、习题等资源外,适当为学生推荐拓展性视频、书籍、资料能够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帮助。
但不管哪个阶段,都要注意考核评价反馈的及时性,课堂教学要解决预习的难点和痛点,课后复习阶段要解决课堂教学的薄弱点,使考核评价融入学习全过程,使考核评价与学习成为闭环,使学生学习良性循环。
2.2 终结性考核评价
终结性考核评价是传统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根据知识和能力考核的不同需要,其考核评价的方式亦有所不同,纸质化试题、机考、实操考试等是最常用的考试形式。
2.2.1标准答案试题考试
命题者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选择合适的题型和题量,对学生进行考试是最常见的考核方式之一。针对康复治疗师岗位需求,各课程考核要注意考核范围要广,试题要能覆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试题的难易程度要能够适当,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题的考核重点要与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考试相匹配。为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开展康复治疗学专业题库建设,是标准化试题考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无纸化考试以其统计反馈及时,在教学和考试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为强化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将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分为ABC三个等级,A为学科基础课程课程;B为专业基础课程,A、B课程均涵盖理论和实验内容,C是专业核心课程,将实验内容部分单列为独立课程。A课程的实践教学成绩以形成性考核成绩为主,不做单独终结性考核要求;B课程指定实践项目考核;C课程中的单列实验课在考核时采用随机实践项目考核。每个实践考核项目均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含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能力的考核要求。
2.2.2 非标准答案试题考试
非标准答案试题较之标准答案试题,更能考查学生的思维、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逻辑表达能力。在康复治疗学课程考核中,知识考核方面增加非标准答案考题的比例,针对简答、论述题型,在评价时,由寻找得分点评价过渡到Solo分类评价法,即在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所达到的思维高度进行评价。
3 校内集中实践环节
康复治疗学其核心职业能力为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能力,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形式单一,实验或实训项目在单门课程内开设,且验证性或训练性实验项目居多,缺少知识或技能的整合性和连贯性,大大制约了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亟待开发一些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和考核项目。
在强化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校内专业教师与行业教师和创业导师共同开发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包括基础课程综合实验(训)项目、专业课程综合實验(训)项目、专业综合实验(训)项目,在第三学期开展集中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战[3],学生在项目完成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由授课教师、学生本人、同学、行业专家等做出的评价进行综合评定,给以相应的等级。
4 见习与实习环节
见习和实习阶段是康复治疗学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阶段,学生根据见习、实习大纲进行见习、实习轮转,除例行的入科、出科考试外,将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团队合作、道德、价值观、职业素养(着装、依法执业、规范操作)、尊师重道等项目纳入评价内容。由代教老师、学生本人、康复服务对象填写《康复治疗学见习手册》、《康复治疗学实习手册》,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见习、实习情况。
5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本科学生须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方可毕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76.
[2]朱述英.医学课程考核评价现状研究[J].长江丛刊,2020(33):74-75.
[3]崔春晓,张淼.应用型康复治疗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现状及问题[J].山西青年,2019(10):65.
基金项目:山东省医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医学课程考核评价研究”(编号:YJKT201931);2018年度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应用型康复治疗学本科生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编号:M2018X266)
作者简介:朱述英(1983— ),女,山东滕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学及高等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