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部近日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简称《基准》),来自中科院和高校的8名科学家在科学网和“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上联合署名撰文,指出《基准》存在一些“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第48条中“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违反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此外,批评者还认为,《基准》把争议性的内容作为科学素质的基准也是不适宜的,如要求公众“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
出现争议在于,《基准》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制定的。关于科学素质,中国现在认定的也是制定《基准》时引用的定义,即对科学素质的描述性定义: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科学素质的定义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识也存在差异。科学素质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德在1958年提出,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后来美国国际科学素质促进中心主任米勒和美国学者肖瓦尔特两者的描述有了某些差异。
米勒提出了科学素质的3个维度:对科学原理和方法(即科学本质)的理解;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肖瓦尔特认为科学素质是,明白科学知识的本质;在和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合适的科学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论;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与科学原则一致;明白并接受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关性;对世界有更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具有许多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按照米勒的定义,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容划入科学素质的范围内有些不妥,但是,按照肖瓦尔特的定义,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这类哲学内容归入科学素质也勉勉强强,因为简单地说,哲学也就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不过,中国古代哲学可以写进《基准》,那么中国现代和当代哲学以及西方国家的主要哲学思想是否也应当写入?
显然,《基准》的内容现在还无法取得共识,但是现在有人批评《基准》,同样是一种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即批评精神,勇于质疑。
因此,关于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以扩大共识。
此外,批评者还认为,《基准》把争议性的内容作为科学素质的基准也是不适宜的,如要求公众“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
出现争议在于,《基准》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制定的。关于科学素质,中国现在认定的也是制定《基准》时引用的定义,即对科学素质的描述性定义: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科学素质的定义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识也存在差异。科学素质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德在1958年提出,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后来美国国际科学素质促进中心主任米勒和美国学者肖瓦尔特两者的描述有了某些差异。
米勒提出了科学素质的3个维度:对科学原理和方法(即科学本质)的理解;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肖瓦尔特认为科学素质是,明白科学知识的本质;在和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合适的科学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论;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与科学原则一致;明白并接受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关性;对世界有更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具有许多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按照米勒的定义,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容划入科学素质的范围内有些不妥,但是,按照肖瓦尔特的定义,把“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这类哲学内容归入科学素质也勉勉强强,因为简单地说,哲学也就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不过,中国古代哲学可以写进《基准》,那么中国现代和当代哲学以及西方国家的主要哲学思想是否也应当写入?
显然,《基准》的内容现在还无法取得共识,但是现在有人批评《基准》,同样是一种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即批评精神,勇于质疑。
因此,关于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以扩大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