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hig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吱嘎”半掩的门被推开,刺鼻的香水混着女士香烟在涂着嗜血红的唇齿吐语之前飘了进来。
  昨晚工厂放假,女职工宿舍里还剩两个没有回家。
  “大姐,在收拾东西呀?咋没回家呢?”
  “喏,在收拾这些衣服,晚上骑车不太方便,住一晚再走。小静你啥时候回家啊?”
  “嗯嗯,倒也是,到了你這个岁数可得注意身体。我?我呀,一会儿有人来接,去银座买几件衣服。这不快过年了吗,大姐你的衣服买了没有?要不和我一起?”
  “我?我……不用,我拾着穿的都挺好的,够穿!”
  “啊!”眼睛撇了撇床铺上的塑料袋:小玲前两个月买的(上个礼拜好像滴上油了),小赵上次在某某网上买小了的……
  “你看这些还八九成新嘞,宿舍里的姐妹人真好,你要不挑两件?她们说是新款得嘞!”
  “新款,嗯嗯,确实是新款(去年的)”
  “不,不用了大姐,我穿不上的!”
  说话间门铃响了起来。
  “可能是有人丢三落四,有啥东西忘拿了。”大姐从一堆杂物里抽出腿脚,习惯性的去开门。
  “咔”
  “咦?是大姐呀,咋还没回家嘞!”
  “嗯,李主任啊!我收拾一下东西明天就回,你来是?”
  “咯噔,咯噔”没等黝黑略有一些微胖的主任开口,小静不知何时把棉拖换成能踩出人心跳的高跟出来了。越发的把纤细的腿、腰肢修饰得一览无余。
  “咳咳,大姐他是来找我的,你接着忙吧!我出去了。”
  刺鼻的气味随着楼下的轿车远去,消失在一片霓虹中。大姐轻叹道:“这,好好的两个家庭,哎!现在的年轻人真搞不懂。怪不得她们说……”
  作者简介:刘宝泉,笔名:柳北衣,00后,山东滨州人氏,在校大学生,四川散文诗学会会员,河北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河南省青朗研习社入驻作者,陕西蓝溪诗社社员,渌水诗社社员。在纸刊发有散章,偶有获奖。
其他文献
入暮的花园  入径的细雨夹杂着雾是白色的,风在起潮。  不见鸟木,但花朵的心脏隐隐攒动  遥望落叶如何像光阴的碎片一样  划过时间的脸庞  醉人的夜似潮水,不断拍打着我的身影  园内幽幽,藤蔓慢慢地爬上杆头  那装满行路人慰藉的行囊  正在卸下重量:紧闭的唇欲言又止  试着轻盈——但不变的是岁月沉淀  摇曳彤彤斜阳的秋千,被夜色包裹  惬意温馨的笑缱绻在伊人低声耳语里  荡绳依恋她迷人勾魂的部分,
期刊
时光荏苒,一晃母亲已离开我们八年。八年来,我写过一些怀念的文字,写过老师、同学、故乡、父亲……可却偏偏未曾写过生我养我,抚育我成人,拉扯我成家,到死都对我牵肠挂肚的母亲。  是母亲太过普通,还是母亲太过于平凡?  是的,我的母亲也同全天下大多数的母亲一样,是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农村妇女。  母亲的一生,是艰难坎坷的一生,辛勤劳累的一生。在她漫长的88年人生中,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
期刊
摘要: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是伟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出8首钢琴即兴曲。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色,是钢琴音乐中重要的文献,也是钢琴艺术教学中重要的曲目。他的音乐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复杂多样的技巧为主,刻画了多种鲜明且丰富的音乐形象。本文以即兴曲OP.142No.3这首作品为例,分析作品的背景和即兴曲的旋律性、歌唱性、和声运用的色彩、调式及调性的转换,阐述即兴曲等音乐风格和特色。  关键
期刊
喻璇水彩作品
期刊
摘要:中国青铜器纹饰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的装饰纹样,更是当时铸造技术、手工艺水平、科技能力、社会形态、历史文化、自然图腾、宗教信仰等情况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梳理,从图形学的角度归纳了青铜器纹饰的图形特点和主要规律。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手工艺水平;历史文化  在青铜器研究中,除器型、分期、铭文、工艺备受关注外,纹饰也一直是研究的对象。李济先生在其1957年出版的《中国文明的
期刊
暮 声  多年以前,特別是在春季朝阳升起的时候,一个平凡的乡下女孩阿苏,总爱站在自家门前的芸薹田之中,痴痴傻傻地笑。那时的她准会想起慈祥的奶奶带着她和哥哥阿俊,一起去田地里打闹嬉戏。  在芸薹田中,与那菜花斗艳,与那蜜儿艳舞,与那风儿缠绵,如诗画般的金绢飘舞浸染,一群雀儿飞舞掠过美丽的花田。众里寻欢千百度,邂逅暖阳般的笑容,这片芸薹便是阿苏从小眼中见到过的最美风景,温暖和煦。那个时候,特别是哥哥阿
期刊
时间已经是下午了,银行的工作人员都快要下班了,不过还好,人不是很多,应该很快就可以轮到我了。我取了一张用于排队的小纸条,就走到等候区坐着等候办理业务。  此时正在办理业务的是一个满头银发的阿婆,斜照的阳光抹在上面就更加光亮了。隔着一道玻璃窗,她与里面的工作人员艰难地交谈着,好像她是被审讯的犯人一样“抵赖”着。实际上,她耳朵有点背,任凭里面的人怎么大声说话、重复了几遍,她都是有点听不清。此时的空气有
期刊
在那个暖洋洋的午后,我恍惚间又梦见了那条胡同。  或许还是十余年前的一个初春,陈旧的公寓在料峭春寒里立成黑黝黝的剪影,依稀可见那个娇艳的粉红色身影背着小小的书包,在外婆的牵引下拐进路口的一条胡同里,蹦蹦跳跳地走向幼儿园,融入清晨牛奶样的阳光中。  这是一条十分寂静的胡同。  苏城的喧嚣在这里似乎被悄然隔绝,留下的只有路口两棵香樟在风中沙沙的摩挲声和鸟儿婉转的啼鸣。两棵垂柳羞涩地躲在香樟之后,妩媚地
期刊
农村的一亩三分地养不活一家人,为了生活,父母只能像候鸟一样冬天回春天走,留下我在老家生活。在这些时光里,最让我难忘的,不是节日里的油荤,不是一起摸鱼捉虾的玩伴,也不是忠心的大黄狗,而是寄居在村口边上的瓦房里,那个沧桑又精干的老人。  我不知道他是哪里人,甚至不曾知晓他的姓氏,只是像村里人喊他那样,尊称他为柱子爷爷。听奶奶说,柱子爷爷是一名上过战场的老兵,解放后就留在了这里,不过他性子孤僻不爱搭理人
期刊
那是我儿时曾居住的小院,那棵墙角的柿子树,在凛冽的冬风里看见了它黑褐色的树枝,昏暗淡淡回旋。老家很质朴,柴米油盐和爷爷奶奶常用的东西,颠簸的路面被冬风扯得稀薄冗长,更何况前几天的大雪封山,不把这路面盖得严严实实才怪呢!我用手指掠过斑驳的墙面,即使是曾经的破烂不堪,触到的一种久远的亲切感从不曾褪去。  前不久,村里来了个生意人。听妈妈说要把咱家的柿子树买去做成供人观赏的根雕。但爷爷想让它继续长着,毕
期刊